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84
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编写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能简单地计算;
2.通过编制、探究口诀,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结合“九九歌”的史料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为了庆祝重阳节,人们常常要举行赛龙舟的活动。(出示主题图)看到这个场面,我们要学习比赛选手什么样的精神?数一数,每条船上有几人,有几条船?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与哪个数有关系?(板书:9)
今天学习完“9的乘法口诀”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算出参加比赛的人数了。(完善板书:9的乘法口诀)
点评: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思想教育;通过数每条船上有几人,有几条船,学生自然体会出9的乘法口诀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二、学习例题
1.铺垫练习
听说要举行龙舟比赛,小袋鼠与妈妈也赶来观看比赛,(课件出示)袋鼠妈妈一跳是10格,小袋鼠一跳是9格。
(1)你能填出每条路线中括号里的数吗?
(2)比较一下,小袋鼠的1个9比妈妈的1个10少几?2个9、3个9、4个9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几个9比几十少几
点评: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增加了9个10的路线,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几个9得数的特殊性,同时也为下面记忆9的乘法口诀提供了有利条件。
2.看图列式
龙舟开始比赛了!(课件演示一条船行驶过来)这条船有9人,这是几个9?求1个9是多少,怎么列式?
板书:1×9=9 9×1=9
课件依次出示2条、3条、4条…9条,学生分别列式,教师依次板书:1×9=99×1=9
2×9=18 9×2=18
3×9=27 9×3=27
4×9=36 9×4=36
5×9=45 9×5=45
6×9=54 9×6=54
7×9=63 9×7=63
8×9=72 9×8=72
9×9=81
3.计算得数
9的乘法口诀我们虽然没有学过,但可以用加法算出得数。想一想,是利用袋鼠妈妈还是小袋鼠跳出的数据来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9的乘法计算。
4.编制口诀
(1)根据刚才的观察与计算,你会编写9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独立编写、交流,教师在两列乘法算式中间对应板书口诀: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2)怎样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教师给予修正、完善。你会区分“五九四十五”与“六九五十四”吗?
(3)介绍双手演示9的乘法口诀。
小朋友,其实9的乘法口诀很容易记忆。每个人手上都有,伸出来看一看。
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点评:编制口诀对学生来说问题不大,寻找规律来记忆口诀则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2题
2.学生对口令练习9的乘法口诀。
3.练习十九第3题
圈出9的倍数后让学生数一数它与该行的整十数相差几格。
4.介绍“九九歌”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乘法口诀,那时是把口诀刻在竹木简上,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叫做“九九歌”,直到七百年前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
我们现在学的乘法口诀有45句,叫做“小九九”,有的地方用81句,叫做“大九九”。
点评:适时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的智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5.你在哪儿听说过9的乘法口诀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一):美猴王孙悟空有()()()变,唐僧与徒弟历经()()()难终于取得真经。
教师小结:我们在学习中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只要发扬齐心协力、持之以恒的作风,最终就会获得成功!
点评:利用《西游记》故事中的9的乘法口诀,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出示课件(二)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谁能解释这则谚语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你看——用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把整个冬天的各种自然现象概括出来,这就是数学实用的价值啊!
点评:这则谚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总评
一、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教者从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的谈话引入了赛龙舟的场面,让学生体会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即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结合赛龙舟巧妙地引出袋鼠母子俩来观看比赛,增加了童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情感态度才会得到发展。例如教者让学生看图列式、编制口诀、探究规律等数学活动,经历了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自主建构。
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内在价值
本设计中教者充分挖掘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比如利用《西游记》中的“八九七十二变”“九九八十一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一首“数九歌”浓缩了整个冬天的时令现象,再次感悟到9的乘法口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编写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能简单地计算;
2.通过编制、探究口诀,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结合“九九歌”的史料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为了庆祝重阳节,人们常常要举行赛龙舟的活动。(出示主题图)看到这个场面,我们要学习比赛选手什么样的精神?数一数,每条船上有几人,有几条船?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与哪个数有关系?(板书:9)
今天学习完“9的乘法口诀”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算出参加比赛的人数了。(完善板书:9的乘法口诀)
点评: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思想教育;通过数每条船上有几人,有几条船,学生自然体会出9的乘法口诀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二、学习例题
1.铺垫练习
听说要举行龙舟比赛,小袋鼠与妈妈也赶来观看比赛,(课件出示)袋鼠妈妈一跳是10格,小袋鼠一跳是9格。

(1)你能填出每条路线中括号里的数吗?
(2)比较一下,小袋鼠的1个9比妈妈的1个10少几?2个9、3个9、4个9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几个9比几十少几
点评: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增加了9个10的路线,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几个9得数的特殊性,同时也为下面记忆9的乘法口诀提供了有利条件。
2.看图列式
龙舟开始比赛了!(课件演示一条船行驶过来)这条船有9人,这是几个9?求1个9是多少,怎么列式?
板书:1×9=9 9×1=9
课件依次出示2条、3条、4条…9条,学生分别列式,教师依次板书:1×9=99×1=9
2×9=18 9×2=18
3×9=27 9×3=27
4×9=36 9×4=36
5×9=45 9×5=45
6×9=54 9×6=54
7×9=63 9×7=63
8×9=72 9×8=72
9×9=81
3.计算得数
9的乘法口诀我们虽然没有学过,但可以用加法算出得数。想一想,是利用袋鼠妈妈还是小袋鼠跳出的数据来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9的乘法计算。
4.编制口诀
(1)根据刚才的观察与计算,你会编写9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独立编写、交流,教师在两列乘法算式中间对应板书口诀: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2)怎样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教师给予修正、完善。你会区分“五九四十五”与“六九五十四”吗?
(3)介绍双手演示9的乘法口诀。
小朋友,其实9的乘法口诀很容易记忆。每个人手上都有,伸出来看一看。
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点评:编制口诀对学生来说问题不大,寻找规律来记忆口诀则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2题
2.学生对口令练习9的乘法口诀。
3.练习十九第3题
圈出9的倍数后让学生数一数它与该行的整十数相差几格。
4.介绍“九九歌”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乘法口诀,那时是把口诀刻在竹木简上,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叫做“九九歌”,直到七百年前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
我们现在学的乘法口诀有45句,叫做“小九九”,有的地方用81句,叫做“大九九”。
点评:适时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的智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5.你在哪儿听说过9的乘法口诀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一):美猴王孙悟空有()()()变,唐僧与徒弟历经()()()难终于取得真经。
教师小结:我们在学习中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只要发扬齐心协力、持之以恒的作风,最终就会获得成功!
点评:利用《西游记》故事中的9的乘法口诀,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出示课件(二)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谁能解释这则谚语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你看——用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把整个冬天的各种自然现象概括出来,这就是数学实用的价值啊!
点评:这则谚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总评
一、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教者从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的谈话引入了赛龙舟的场面,让学生体会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即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结合赛龙舟巧妙地引出袋鼠母子俩来观看比赛,增加了童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情感态度才会得到发展。例如教者让学生看图列式、编制口诀、探究规律等数学活动,经历了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自主建构。
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内在价值
本设计中教者充分挖掘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比如利用《西游记》中的“八九七十二变”“九九八十一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一首“数九歌”浓缩了整个冬天的时令现象,再次感悟到9的乘法口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