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7—2020年佛山市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8个国家环境监测点的臭氧监测资料,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佛山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并定量化分析了佛山臭氧的关键气象指标,结果表明:(1)2017—2020年佛山市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日、月、季节和年变化特征,日变化呈单峰变化,06:00—08:00最低,峰值出现在午后14:00—16:00;9月臭氧平均质量浓度最高,12月臭氧质量浓度最低;后汛期臭氧质量浓度高于前汛期,汛期质量浓度高于非汛期;2017—2020年年均、汛期的质量浓度和超标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臭氧超标多出现在气温较高、风速偏小、相对湿度低、日照时数长、无降水或微弱降水的天气,当日均风速小于2 m/s、平均气温高于28℃、日照时数大于4 h时,有利于臭氧的生成。
其他文献
结合国控站点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数据,本文分析了泰安市臭氧(O3)污染情况、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泰安市的O3平均浓度最高,并且存在周末效应;O3小时浓度日变化为单峰特征;O3浓度与温度正相关,与相对湿度负相关;随着风速的增加,O3浓度先是上升,之后逐渐下降。
结合2014-2020年临汾市臭氧逐小时质量浓度和同期气象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潜在源贡献函数法(PSCF)对临汾市O3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传输路径及潜在源分布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近年来臭氧污染日益严重,O3_8h_max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相对于2014年增加78.78%;月变化特征呈现“M”双峰型,季节变化峰值出现在夏季,而日变化受近地面大气光化学过程
为研究兰州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采用实时在线监测仪器TH-300B(GC-MS /FID)等多种设备联用,于2021年7月开展为期1个月的综合观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ρ[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 ]为99.77μg·m-3,烷烃占比最大,其次是芳香烃和含氧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烯炔烃和卤代烃占比较小,各组分浓度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VOCs 臭氧生
自2013年以来,珠三角地区SO2、NOx及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但臭氧污染日渐凸显.作为二次污染物,臭氧污染演变受到排放与气象条件共同影响.而评估本地前体物人为排放变化、外部传输和气象变化对臭氧污染演变的影响,并识别臭氧污染长期演变趋势的重要驱动因素,是开展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关键基础.因此,本文采用WRF-SMOKE-CMAQ模拟平台,以2006—2017年广东省和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清
以广东某净水厂滤池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液位计推求滤池滤速和反冲洗强度,同时对衡量反冲洗效果的滤料含泥量、滤层截污量和反冲洗排水浊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考察各滤池在不同工作滤速和反冲洗强度以及效果下过滤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利用超声波液位计记录数据可以实现对滤池滤速和反冲洗强度的推算,相比较只关注初始水位和最终水位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原理上更加准确。(2)通过观察滤池反冲洗期间水位变化情况,发
基于2017年成都市人为源VOCs及其组分排放清单,本文采用BOX-MCM模型模拟了成都市O3生成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根据各VOCs组分的相对增量反应活性确认了对臭氧生成贡献显著的VOC组分和污染源。结果表明,烯烃和芳香烃是臭氧生成贡献最多的VOCs类别,其中,乙烯、甲醛、二甲基丁二烯、环己烷、丙烷、间/对二甲苯等VOCs组分是贡献较多的物种;生物质燃烧中的开放燃烧占污染源总贡献的12.9%,其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保护。非遗活化传承困难多,新时代发展对精神文化的要求提高,都迫切需要传统非遗活化升级,适应现代化发展,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基于此,阐述乡村非遗活化传承的现状,分析非遗活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非遗活化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利用保定市 2015—2019年近地面 O3和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地区 O3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的关系,并确定了 O3的周边源区 .结果表明,2015—2019年保定市 O3污染呈加重趋势,O3污染超标天数从 2015年的 63 d增加至 2019年的 95 d.由于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导致其 O3日变化相对扰动高于春夏季节 .O3浓度与近地面气温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