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的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在大班科学区游戏中,材料的提供尤为重要,它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不同能力的孩子得到发展。那么,教师应如何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参与到科学区游戏中呢?我将自己的见解作如下总结。
延续科学活动
科学探索活动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往往一节活动结束,幼儿还是意犹未尽。在科学活动“纸桌子”活动中,诺诺用纸做了一个圆柱形的纸桌子,并在上面码放了17块小积木。活动结束后,诺诺依然对纸桌子的挑战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将纸桌子的游戏材料投放到科学区,创设了“纸桌大挑战”墙饰,记录幼儿挑战的过程,分享幼儿在挑战中总结的经验。诺诺一连三天选择了科学区,他发现用工字结构连接,搭建积木较稳,并取得了71块的成绩,打破了班中的纪录。教师要利用好科学区域活动这一集体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平台,让幼儿自主探索,同时还要提供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活动区中得到发展。
结合幼儿生活和现阶段发展需要
幼兒园门口有培训机构向幼儿分发做工精致的课程表,很多小朋友都在议论关于课程表的话题,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收集不同的课程表引导幼儿找不同、找联系。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分享自己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认识了不同形式的表格,知道了表格的实际意义。学习使用表格是大班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结合这一特点,我引导幼儿迁移经验,用课程表的形式粘贴制作班级值日表、制定本班课程表,不少幼儿还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制作交通方式调查表,并拿到班级中进行调查。
科学区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应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生活,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在快乐中成长。
材料可以是偶然事件的生成物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不取决于客体,也不取决于主体,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这说明,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没有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麟麟每天会将户外活动收集到的树叶堆放到植物区,一天,他拿着树叶走过来问我:“老师,你看树叶都干了,皱皱的,美工区的小朋友都没有办法做粘贴画了。”树叶放在教室里,水分蒸发变干了,那么,我们要如何保存呢?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我和全班幼儿展开讨论:“树叶为什么会皱?要如何保存呢?”孩子们一起动脑想办法,最后我们将树叶放在书里保存,并分类做好标记,这样树叶就不会变干变皱了。几天过后,澜馨看到有人在扫叶子,便问我:“大森林里的叶子没有人扫,那些叶子最后都去哪里了?”我拿来图书区的绘本《秋天的落叶》讲给她听,告诉她落下来的叶子慢慢腐烂,变成养分埋在了泥土里。她听完看看书又看看我,不解地问:“老师,叶子怎么腐烂啊?”我灵机一动,这正是我引导孩子们探索、思考的好机会。于是,我再次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找寻答案。我还让孩子们在科学区做叶子腐烂的实验:将叶子放在盒子里,请科学区的小朋友每天给叶子喷水,并用照片记录叶子的变化,随时观察叶子的动态。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给予幼儿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机会,做好幼儿科学探索的支持者,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新城东里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延续科学活动
科学探索活动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往往一节活动结束,幼儿还是意犹未尽。在科学活动“纸桌子”活动中,诺诺用纸做了一个圆柱形的纸桌子,并在上面码放了17块小积木。活动结束后,诺诺依然对纸桌子的挑战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将纸桌子的游戏材料投放到科学区,创设了“纸桌大挑战”墙饰,记录幼儿挑战的过程,分享幼儿在挑战中总结的经验。诺诺一连三天选择了科学区,他发现用工字结构连接,搭建积木较稳,并取得了71块的成绩,打破了班中的纪录。教师要利用好科学区域活动这一集体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平台,让幼儿自主探索,同时还要提供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活动区中得到发展。
结合幼儿生活和现阶段发展需要
幼兒园门口有培训机构向幼儿分发做工精致的课程表,很多小朋友都在议论关于课程表的话题,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收集不同的课程表引导幼儿找不同、找联系。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分享自己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认识了不同形式的表格,知道了表格的实际意义。学习使用表格是大班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结合这一特点,我引导幼儿迁移经验,用课程表的形式粘贴制作班级值日表、制定本班课程表,不少幼儿还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制作交通方式调查表,并拿到班级中进行调查。
科学区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应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生活,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在快乐中成长。
材料可以是偶然事件的生成物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不取决于客体,也不取决于主体,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这说明,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没有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麟麟每天会将户外活动收集到的树叶堆放到植物区,一天,他拿着树叶走过来问我:“老师,你看树叶都干了,皱皱的,美工区的小朋友都没有办法做粘贴画了。”树叶放在教室里,水分蒸发变干了,那么,我们要如何保存呢?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我和全班幼儿展开讨论:“树叶为什么会皱?要如何保存呢?”孩子们一起动脑想办法,最后我们将树叶放在书里保存,并分类做好标记,这样树叶就不会变干变皱了。几天过后,澜馨看到有人在扫叶子,便问我:“大森林里的叶子没有人扫,那些叶子最后都去哪里了?”我拿来图书区的绘本《秋天的落叶》讲给她听,告诉她落下来的叶子慢慢腐烂,变成养分埋在了泥土里。她听完看看书又看看我,不解地问:“老师,叶子怎么腐烂啊?”我灵机一动,这正是我引导孩子们探索、思考的好机会。于是,我再次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找寻答案。我还让孩子们在科学区做叶子腐烂的实验:将叶子放在盒子里,请科学区的小朋友每天给叶子喷水,并用照片记录叶子的变化,随时观察叶子的动态。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给予幼儿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机会,做好幼儿科学探索的支持者,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新城东里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