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的价值取向看历史与社会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i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只有理清了这一价值所在,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教育效益。本文分二个部分,从历史学习与社会学习两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价值 社会认知
  
  围绕《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结构、内容的选择与综合,以及教学模式等问题,以往所做的探索都是值得珍视的。这门课程,不仅要适应公民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理应为公民社会的健全发展尽责尽力;不仅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而且理应使我们的公民在应对挑战时坚持信仰、富有智识。据此,有必要厘清它的学习价值,以切实提高其教育效益。
  一、历史学习
  首先,《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不是为了强化学养的闲学,也不是针对个体的兴趣需要;它不是德育的助产婆,更不是政治的附庸;它拒绝死记硬背、反对灌输和不经思考的接受,同时,它也不充当思维训练的工具。它强调向学生渗透有历史性的思考,相信有用的历史就是依然活着的过去,所以活着的人能够通过历史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以便思考和理解更为整体的、有意义的人、事和社会现象,并从中成熟“人之所以为人”的意念、上升个体的社会觉悟。因此,历史不是孤立于现实社会或是与现实社会平行的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历史恰恰只有投射于现实生活或被现实生活映照,人们才能从自己此在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上看到历史演变的影响,并使自己有更明确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责任。既然历史学家已断言,“历史研究的对象是此时此地,还没有逝去的过去。”那么,历史教学的对象又何来是死去的过去呢?至于在实际教学中,真的让历史死了,《历史与社会》也该深究其原因!原因一,你仅仅看到了一个过去的外壳,使历史知识直接跨越了现实生活,而知识背后还有什么却不曾有过分析,就信了知识理当如此。原因二,历史是关注社会现象殊相的学科,其方法是从个别事物中归纳出一般性的道理,你却把这个一般性当成了定理、定则,于是时间对于历史不是特色,而是程式性现象的符号,历史的发展与经验亦被认为理当如此。原因三,隐去个性的事件特征,固定一般性的知识;忽略偶然性和随机因素,放大必然性和确定因素的影响;本来难以重复、模拟和控制的事实,则被尽可能理想化的一眼看穿;认识客体的模糊性常被主体认识的能动性鲜明的替代,极大削弱客体对认识主体的反作用。结果是,历史成了研究共相(等同于自然科学)的学科,且在一个被固化的狭窄时空内复制过去。这类历史知识即使再有道德和修养的象征意义,因其本质的服从性而非反思或忏悔(批判性),则很难赋予人的精神解放和文化自觉有什么意义!
  其次,《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是个非学科概念。如同我们用自然与历史两个概念掌握世间一切现象一样,这里的历史即以此在为基点的人类社会的总合,它的另一个对象物是自然。惟此,学习者便容易从历史的变化中不断自我提升———“一方面视为自己的本性”(我们称为人文性),另一方面“又视为是自己的义务”(我们称为社会性)。当这门课程提供的社会和思考空间足够大时,作为人类过往的具体经验,就越加具有生成性。公民教育所欲求的文化、道德要求,才能真正作用于个人的发展。
  再次,《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不仅是一个内容载体,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不可或缺的思考方法。而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历史理解是历史学习的核心,达到历史理解需要历史方法。在理解活动中,我们还需要“有一个自我,有一个整体性”,据此我们既能借客体所形之于外的言行,充实自己的整体性,也能借自己既有的整体性理解客体的言行,其中历史思考方法决定我们的心路历程。《历史与社会》还能够让我们在一个更大范围的道德团体中(家庭、民族、国家、教会)理解别人以及被别人理解,并由此体现自己的整体性。
  为了获得对自己(既是单数的,也是复数的)的整体性的理解,人们需要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认识和说明自己。因为历史既包含我对我的整体性认识——将历史视为自己永无休止的挖掘自己的工具,也包含我对社会的整体性认识——在将自己视为社会一分子的同时也将自己融入了历史,即我本身也是历史演变的塑造物,并承担承前启后的责任。
  为此,历史教育在本质上不是知识性的,而是反省的;不是接受性的,而是问题性的;不是保守性的,而是创造性的。所以,《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学习特别强调扩展学习视野,失掉了视野也就失掉了学习价值。
  二、社会学习
  “社会”作为课程名称即表示一个综合领域。《历史与社会》中的社会,更多地包含了公民对现实社会生活基础性、永恒性的认知,这与历史对社会生活的多变性、多样性的认知一样,既在认知过程中使实在的、复杂的社会成为反思和建构社会认识的基础,又在认知结果上夯实了具体的、综合的历史认识所赖以建立的基础。所以,历史与社会在课程中,总是交织呈现的。而较之其他有特定教育目的的社会科课程,比如《社区与家庭》、《社会与文化》、《人文与环境》等,《历史与社会》不仅“社会”的眼界更宽,而且“社会”的学习功能在以下方面犹有特色。
  其一,强调社会要素应集合为具体的社会认知。比如,爱国家。既着眼一般的社会形式,诸如土地、气候、地理环境、资源和物产;一个社会与其他社会的联结;社会机构与生活性质的作用等,也深究由不同的社会形式构成的社会系统,个体的社会认识深度亦建立在对社会系统的认识基础之上。由此具备的教育条件有三:社会学习内容具有丰富性,社会学习系统具有开放性,社会认识具有整体性。据此,爱国的观念不需要单向灌输,爱国情感不需要个别英雄的故事来激发,它是依赖社会系统要素合成有稳定性的学习结果。有学者为此举了个例子:“为了解爱国主义要素,我们不可能追踪每个士兵的全部活动,从应征入伍直到英勇牺牲,指出一定数量的志士牺牲的完整事态足矣。”
  其二,《历史与社会》中的社会不是一个僵化的“社会常识”,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对象,即便只讲生计的功能,它也需要围绕人的社会行动技能提升个体活者的水平,更何况它是面向国家执行公民教育的大宗旨——做一个负责任的有行动能力的人。
  能行動、会行动,社会便不是外在于自我的一个活着的空间而已。有效的社会行动能力,既激发自我主动面向社会做一个有自信力的人,又焕发本我的能量投射社会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社会,将因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富有个性和创造性。这个社会,就是公民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新师资培训指导:初中历史与社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蓝维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
  [3]王世标,蒋爱娟.让历史与社会课“活”起来——执教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几点体会[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05).
  [4]刘伟俊.学会整理“历史与社会”知识[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04).
  [5]何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实施策略的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 2005,(12).
其他文献
1国产数控系统企业参展简述2011年4月11-1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11)在北京举行,国产数控系统企业积极参加本次展会,取得了很好的参展效果。中央和部委、行业领
运用并行公差优化设计方法对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线性轴进行公差分配。在保证机床现有精度条件下,综合分析机床各线性轴制造误差的敏感度和加工成本,优化了给定结构机床线性轴导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穴位贴敷患者疾病知识及应对策略的影响。方法对60例穴位贴敷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教育,使用穴位贴敷知识问卷及医学应对问卷对患者在穴位贴敷前
基于零件"型位特征"理论的研究,全面阐述了大型复杂零件的型面与位置特征,以零件"型面要素"为研究对象,创立型面工艺基因与型面程序基因构建的双码信息制造基因技术,改变了现行数
目的了解HgCl2对CdCl2雌激素样作用的影响.方法以HgCl2、CdCl2等为受试物,设不同剂量的组合检测其对去卵巢SD大鼠子宫的诱导增重作用,并以E2为阳性对照.结果 1.00mg/kg HgCl2
[摘要]在跳马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恐俱心理,本文从教学的观点出点,分析跳马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恐惧心理的办法。  [关键词]跳马教学 恐惧心理 原因分析    在器械体操教学过程中,跳马是其重要项目之一,在各大中专及高中学校较为普及。跳马除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外,恐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跳马水平的提高。恐惧心理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经历所建立起来的复杂条件反射。事实证明,减少以
目的观察放射性水平不同的饮水对小鼠遗传性状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幼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养至第50、100、150天时进行动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两处理组与对
目的检测MAGE-A3抗原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HLA-I类基因在肺癌患者中的分布水平,以预测能够应用以MAGE-A3抗原蛋白为基础的肿瘤疫苗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肺癌患者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