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板不但拥有ppt和flash在教学中的所有功能,也具有以往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所有优势,更是弥补了以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不足。我根据自己以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以及最近在数学课堂使用白板教学中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凸显白板教学优势,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演绎精彩课堂。
一、师生共同操作,重视学习过程
以往大部分课件均以文字、图形、音像组成,设计了“复习引入”“授课内容”“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教学各个环节,授课教师只需按既定的步骤一步步展示并讲解即可。关于图形的作法,电脑显示出图形的操作方法、步骤,形象逼真。学生看到的是电脑展示,没有看到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这样的课件重在展示现象,忽视揭示知识形成和发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是重“教”、而忽略了“导”和学生的“学”。显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白板完全突破了这种课件的弊端。教师可以边上课边动手操作,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现场制作适合学生的课件。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幅格子图为背景,然后可以现场在白板上操作,确定一条对称轴,在对称轴的一边确定几个关键点,连点成形,然后问学生:“我要画出已知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怎么画?”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合理的画法,并邀请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可以用“复制拖动”原图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做法,每次学生的演示都可以在原课件上保留,然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合理画法,并推广应用。白板在教学的运用,更重视了学习的过程,更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二、灵活呈现预设,尊重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关系已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关系。在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同时,肯定许多教师也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上课之前必须把每一个操作课件的环节都熟练掌握,唯恐一旦课件操作环节打乱,就无法很快回到正常的教学程序,有时甚至完全打乱了教学节奏。自从利用白板教学之后,这种顾虑已不复存在。比如,在教学“搭配问题的规律”这一课,商店有两个木偶,三顶帽子,小明要买1个木偶娃娃,再配1顶帽子,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研究之后,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派自己的代表在白板上演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学生通过“拖动”木偶和帽子,可以清楚地演示自己的搭配过程。教师可以制作多个相同的页面,让更多的学生来展示他们的搭配过程,然后把学生的不同演示复制到同一个页面,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搭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操作课件,使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另外,如果教师想先预设学生的方法,把不同的搭配方法先作成课件,这也是可以的。可以把预设的各种搭配方法作成图片,复制到页面上,先隐藏起来,再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相应的图片显示出来。这两种运用白板教学的过程既重视内容演示,又给师生互动创造了更广阔的平台,它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更尊重学生的思维,更加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上课的节奏不再受课件的限制,使课件完全应学生的需要而有选择地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三、巧妙切换页面,灵活驾驭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有时导入时使用过的内容需要再一次呈现;有时上一个环节学生刚刚板演过的已被切换掉的题目要再拿出来研究;有时,两个页面的内容合并在一起研究更合适;有时又需要把同一个页面上的几个内容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来研究更好……也就是说,数学课上,我们随时有可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页面上的内容进行调整。利用白板教学,我们更能恰如其分的灵活进行调控。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在第一个页面上,我依次出示例题图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得到相等的两个综合算式,然后我引导学生举出更多的形式相同的等式,最后得到公式:(a b)×c=a×c b×c。这一环节的教学,都可以体现在这个页面上,在后面的巩固应用中,我曾根据学生需要多次返回这个页面,特别是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们再次返回到这个页面,对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行了回顾,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的更深的认识,也使整堂课的教学更加的完整、清楚。
总之,我们在利用白板教学时,应该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培养出更多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责编蓝天)
一、师生共同操作,重视学习过程
以往大部分课件均以文字、图形、音像组成,设计了“复习引入”“授课内容”“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教学各个环节,授课教师只需按既定的步骤一步步展示并讲解即可。关于图形的作法,电脑显示出图形的操作方法、步骤,形象逼真。学生看到的是电脑展示,没有看到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这样的课件重在展示现象,忽视揭示知识形成和发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是重“教”、而忽略了“导”和学生的“学”。显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白板完全突破了这种课件的弊端。教师可以边上课边动手操作,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现场制作适合学生的课件。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幅格子图为背景,然后可以现场在白板上操作,确定一条对称轴,在对称轴的一边确定几个关键点,连点成形,然后问学生:“我要画出已知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怎么画?”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合理的画法,并邀请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可以用“复制拖动”原图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做法,每次学生的演示都可以在原课件上保留,然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合理画法,并推广应用。白板在教学的运用,更重视了学习的过程,更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二、灵活呈现预设,尊重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关系已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关系。在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同时,肯定许多教师也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上课之前必须把每一个操作课件的环节都熟练掌握,唯恐一旦课件操作环节打乱,就无法很快回到正常的教学程序,有时甚至完全打乱了教学节奏。自从利用白板教学之后,这种顾虑已不复存在。比如,在教学“搭配问题的规律”这一课,商店有两个木偶,三顶帽子,小明要买1个木偶娃娃,再配1顶帽子,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研究之后,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派自己的代表在白板上演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学生通过“拖动”木偶和帽子,可以清楚地演示自己的搭配过程。教师可以制作多个相同的页面,让更多的学生来展示他们的搭配过程,然后把学生的不同演示复制到同一个页面,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搭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操作课件,使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另外,如果教师想先预设学生的方法,把不同的搭配方法先作成课件,这也是可以的。可以把预设的各种搭配方法作成图片,复制到页面上,先隐藏起来,再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相应的图片显示出来。这两种运用白板教学的过程既重视内容演示,又给师生互动创造了更广阔的平台,它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更尊重学生的思维,更加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上课的节奏不再受课件的限制,使课件完全应学生的需要而有选择地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三、巧妙切换页面,灵活驾驭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有时导入时使用过的内容需要再一次呈现;有时上一个环节学生刚刚板演过的已被切换掉的题目要再拿出来研究;有时,两个页面的内容合并在一起研究更合适;有时又需要把同一个页面上的几个内容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来研究更好……也就是说,数学课上,我们随时有可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页面上的内容进行调整。利用白板教学,我们更能恰如其分的灵活进行调控。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在第一个页面上,我依次出示例题图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得到相等的两个综合算式,然后我引导学生举出更多的形式相同的等式,最后得到公式:(a b)×c=a×c b×c。这一环节的教学,都可以体现在这个页面上,在后面的巩固应用中,我曾根据学生需要多次返回这个页面,特别是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们再次返回到这个页面,对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行了回顾,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的更深的认识,也使整堂课的教学更加的完整、清楚。
总之,我们在利用白板教学时,应该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培养出更多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