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概念,掌握规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掌握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本文对形成物理概念及掌握物理规律的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说明其重要性,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并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 教学策略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所以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概念和规律的实质和意义的理解是分层次的。高中一、二年级初学时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在三年级复习过程中要逐步提高。
  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力的概念。我们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问题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
  类似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归纳。那么,如何正确把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呢?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以下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公式和法则等)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質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物理规律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二)形成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1.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
  2.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3.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三)掌握物理规律的必要性。
  整个高中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十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其中,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规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纽带。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让学生学好基本规律。
  二、学生自身对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能力的培养
  (一)区别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自然界的客观物理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各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联系。其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东西。非本质联系虽然也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但是,它们是片面的、不稳定的或者是偶然的,单从现象看,有时甚至是本质属性的反面的或弯曲的表现。
  例如,一个物体只要受到一个不为零的合外力之间的作用,它就一定具有加速度,这是任何物体有无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本质联系。教学实践表明,这些非本质联系。常常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加速度与外力本质关系的重大障碍。
  (二)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车、马的启动过程及车、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三)从主观认识方面来看,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
  由于认识的主观片面性和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认识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别现象和本质。一切事物和现象对人的感官都是一种具有许多特征的综合性的刺激物。在综合性刺激物的所有成分中,在许多情况下,反映事物本质的刺激成分并不是最强烈的,甚至常常是感觉不到的。
  2.克服学生已有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干扰和负迁移。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对物质及其运动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并作了某种概括和抽象,形成了某些观念。例如,日常生活中“力气”的观念,会对“力”科学概念的形成产生干扰或负迁移作用,阻碍“力”的概念的正确形成。
  3.克服学生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常常把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东西作为依据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其本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4.从本质上区别有联系或有相似的概念。例如,对于温度、热量、内能这几个概念,有些学生常认为:热的物体的热量比冷的多;相同温度的水,质量越大热量越多等。
  三、教师对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那么学生怎样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例如我们要引入摩擦系数的概念,因为只有它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接触表面的材料及其粗糙程度,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中说:“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力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其中的“一切”和“总”还有“力,迫使”,以及“改变”都是很重要的字眼,对于这些字学生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对《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夫子哂由”的释义分歧进行分析;提出扩大语境的阅读方法,结合《论语》全书的大语境来理解“夫子哂由”之前因后果;得出结论:孔夫子此“哂”,乃意料之中的一笑。  关键词: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夫子哂由 前因 后果    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结构最完整、描写最传神的一章。然而尽管神态描写生动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与责任,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诸系统的和谐中,人的和谐始终是第一位的,是社会和谐之本。而人的和谐关键在教育,只有和谐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在整个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义不容辞地成为和谐教育的使者。  一、塑造自身的和谐心态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四方。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的数十盆兰花。一天
摘 要: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模式的培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的接受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可以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依据。而这一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
摘 要: 文章以必修三《神权下的自我》一课中“文艺复兴”一目内容为例,论述如何从学情出发,活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学本化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活用教材 “学本”化功能 能力训练  现用的历史教科书栏目多样,资料丰富,其目的就是给学生学习提供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发挥教科书的“学本”化功能,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如何让学生利用好教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但实际教学困难重重,目标很难达成。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和体验,文思枯竭,“无话可说”,“无米下锅”;二是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影响训练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多方寻找解决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专业期刊上的教研成果,尽管许多研究者都能就作文教学提出一些方法,但真正运用到学生身上还是收效甚微。于是笔者常想:是不是在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提问质量会影响整体教学氛围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重视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之途。作者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优化历史课堂提问的策略,希望在有效提问的推动下加强师生互动。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提问密度 提问坡度 叫答技巧 提问形式  教与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在如今,教与学相分离的现状并不少见,最显著的体现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
摘 要: 化学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现代化学在理论、方法、应用和实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作为现代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现代化学正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本文就如何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做了探讨。  关键词: 中学科学教学 现代化学 可持续发展  随着化学工业的大发展,人们对各种化学品的需求大增,化工生产过程及化学品使用中与使用后产出的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造
摘 要: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如何教好”这个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就教学设计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作探讨。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孔乙己》  教学是通过信息传播来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特定学习目标的活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說,没
摘 要: 在各级化学命题中,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解析选择题的能力,让学生灵活解题,节约解题时间,提高解题准确率,进而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 化学应试 选择题 解题方法 能力培养  选择题在各级考试中都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形式多样,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一般情况下,在各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问题设计得好,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带动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