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精炼大豆油返色返酸控制

来源 :中国油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g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车间精炼的合格一级大豆油,泵进灌装车间油罐或户外油罐群,在1~2 d后出现返色返酸现象。为更好地控制大豆油的返色返酸,从原料品质、储存条件、制油过程、精炼过程分析大豆油返色返酸原因,从设备配置、调整工艺操作参数等方面提出控制措施。为了达到企业包装油内控标准酸值(KOH)≤0.08 mg/g和色泽≤Y10/R1.3,精炼车间控制出油色泽≤Y7/R0.7、酸值(KOH)≤0.05 mg/g,基本能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其他文献
超长碳链脂肪酸(VLCFAs),特别是饱和及部分单不饱和超长碳链脂肪酸在工业和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因其具有独特的消化代谢途径和功能特性,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也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应用潜力,引起了企业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常见VLCFAs(山嵛酸、芥酸、木蜡酸、神经酸)的来源和特点,阐述了VLCFAs对甘油三酯体系结晶的影响,并对其作为抗霜剂及促晶剂、低热量基料油、强化型基料油在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专用油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功能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一直是机械与自动化、ICT、工业软件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企业建设的重点.本文首先研究了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标准体系架构,重
从不同油脂加工厂采集3个工艺软水样品进行氯离子含量测定,并分别进行油脂精炼,研究软水中氯离子含量对精炼油脂中氯离子、3-氯丙醇酯(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Es)含量的影响。在油脂浸出生产中采用盐水进行混合油沉降除粕末处理,考察其对浸出毛油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工艺软水中氯离子含量为0.746~1 091.205 mg/kg,差异显著;脱胶油和碱炼油中氯离子含量与所用软水中氯离子含量直接相关,碱炼油经水洗后氯离子含量与所用软水中氯离子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96 2;软水中氯离子含量决定了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油茶生产现状,进一步促进油茶籽油产业持续发展,对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情况和湖南省油茶产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对策进行了阐述。我国油茶籽油消费量快速增长,种植面积与单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油茶籽产量的大幅提高。湖南省油茶籽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各产区首位,湖南省油茶籽的稳产高产对于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油茶籽油市场需求旺盛,消费量将呈不断增长态势,此外,油茶籽在其他领域也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可通过发展基地综合生产模式,加强油茶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制
为提高气体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基于超精密微小型机床的气浮导轨模型,在其气体静压轴承顶部的工作面设计直线形、双弧形和X形三种均压槽结构。建立轴承气膜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轴承气膜的压力分布以及轴承的气体质量流量。综合考虑轴承顶部和底部两部分气膜对承载性能的作用,得出轴承的承载力W、刚度K和气体质量流量M,从而确定直线形均压槽轴承具有最佳的承载性能。继而分析直线形均压槽的宽度、深度和节流孔的个数对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优化的均压槽结构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火麻油中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与其他9种常见植物油进行对比,旨在为火麻油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3种不同品牌火麻油主要由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c)、α-亚麻酸(C18∶3n3)组成,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57%~78.73%,sn-2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61%~83.74%,说明以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易连接在甘三酯结构的sn-2位上。另外,对比其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