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角色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姜季泽以及苏童《妻妾成群》中陈飞浦这两个男性人物形象的建构问题。通过分析笔者将指出这两个人物角色在各自的文本里所承担着的相同的叙事功能,同时笔者也将指出张爱玲和苏童对这两个具有相同角色功能的人物形象的不同处理方式。
关键词:姜季泽 陈飞浦 角色功能
一、 引言
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普罗普于1928年所著的《故事形态学》,自问世以来便被一众结构主义理论家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超作者原本所设想的民间故事研究领域。在这本书里,普罗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角色功能”,说它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a。普罗普后来面对着列维—斯特劳斯关于此书是“形式主义”而非“结构主义”的诘难时,说道:“至于按照角色功能来研究叙事体裁的方法不只是运用于神奇故事,也可用于其他故事样式,还可能用于研究整个世界文学的叙事性作品,结构都富有成效,这是另外一回事……”b囿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不能把他这句话的上下文都搬到这里来,但普罗普的基本意思是:《故事形态学》就神奇故事领域而言其论证方法和结论都是正确严谨的。它得出的公式虽然不能全盘套用到其他类型的叙事作品里,但它的研究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其他故事样式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叙事性作品里。普罗普的话以及该作品研究方法后来在叙事学领域的广泛运用,正充分说明了《故事形态学》的形态分析方法应用于某些文学作品的研究上的合法性。
二、 不同作家笔下具有相同角色功能的男性形象
《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叙事性小说,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里评价它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c。 而苏童的《妻妾成群》于1989年在《收获》上发表以来,在学界也取得了不小的反响。在这两部作品里均写了一个“封建旧式宅院里的女人”的故事。无论是张爱玲在写“曹七巧”时,还是苏童在刻画“颂莲”时,在她们人生或者说人性的转轨处均站着一个作为她们情欲投射对象的男性角色。就曹七巧来说是“姜季泽”,于颂莲而言这个男性角色则是“陈飞浦”。
(一)作为辅助叙事功能存在的男性角色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相对于家国书写的宏大叙事外,有关个人书写的小叙事构成了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些有关个人的小叙事里,许多作家倾向于以女性形象为主角来架构作品。苏童曾说过:“我喜欢以女性形象结构小说,比如《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红粉》中的小萼,也许是因为女性更令人关注,也许我觉得女性身上凝结着更多的小说因素。”d 此外擅长写“女人”的张爱玲则说:“女人的一辈子想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e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女性为主人公,为辅助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她也写出了一大批男性角色。在关于女性的情欲书写里,“男性是构成女性世界的另一半,男人的爱与不爱几乎是女人生命的全部内容,因而也是女人悲剧性命运的直接导演者和施虐者”f。女人们的爱情需要有一个投射对象,当她们心理的和生理的欲望在自己的丈夫那里得不到满足,这个时候就往往需要一个“非法”的男性承载者出现。在有关封建旧式家庭里的女性悲剧的叙事性作品里,经常会出现上文提及的这样一个男性形象,并且一般来说,为了圆满地完成作品的悲剧性叙事,这些男性角色最终都不会回应女主人公的情欲需求。“姜季泽”是典型的浪荡公子,他对“曹七巧”始终只有利益的考量,而没有情感的回应。“陈飞浦”虽懂得“颂莲”的特别之处,但由于自身的原因也无法完全地回应颂莲的情感诉求。
《金锁记》和《妻妾成群》的叙事的主人公曹七巧和颂莲,其处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曹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只因姜家二少爷身患骨痨娶不上官家小姐,她才被變相地卖到姜府做二少奶奶。由于出身低微以及粗俗泼辣的谈吐,她在姜府一直是被人看不起。而颂莲原本家庭富裕,也接受过新式教育,只因自家茶厂倒闭、父亲自杀,她才被继母变相地卖到陈府做小。相较于曹七巧,颂莲更有自主意识,说话也更有分寸。然而身为无娘家可以依傍的四姨太,她的处境也不比曹七巧好多少。除了现实处境外,她们的个人情感诉求在自己的丈夫那里都无法得到满足的。曹七巧嫁给了身患骨痨的二少爷,她在谈到二少爷的身体时都是满脸的嫌恶。身处深宅大院,她能接触到的男性很少,此时“清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g的三爷姜季泽便成了她情感寄托的对象。颂莲在十八九岁的年纪嫁给了五十挂零的陈佐千,陈佐千有四房太太,在情感和性欲上陈佐千都无法让颂莲满足。飞浦是陈府的大少爷,跟颂莲是同龄人,颂莲初次见到飞浦她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出乎意料地年轻英俊”h。
姜季泽和陈飞浦这两个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故事的情节进程,促成了叙事主体对象的性格演进。因为有家产问题的存在,曹七巧对姜季泽的爱恋注定了不会那么纯粹。而姜季泽对曹七巧的冷漠态度也促成了七巧的矛盾心理:她一方面希望与姜季泽有点什么,语言上会有些露骨的暗示,另一方面她又泼辣浅薄地揄揶着姜季泽。可以这样说,姜季泽最后找上门来用花言巧语欺骗她这件事,给了她最后一记重击,使她彻底封闭了自我。飞浦是陈佐千的儿子,而颂莲是陈佐千的四姨太,因而飞浦与颂莲的暧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乱伦”。飞浦是陈府上下口中的年少有为者,更为难得的是他处处照顾颂莲的情绪,他会对颂莲说:“你跟她们不一样,所以我喜欢去你那儿。”i这给了颂莲一种安慰,一种来自于男人的确定感。雁儿死后,颂莲愈发被陈府的人事压得喘不过气来,借着酒劲她间接地向飞浦直接表明了心迹,飞浦却由于自己“怕女人”的天性不得不拒绝了颂莲。这件事给了她深深的打击,她的内心是悲凉无望的,也最终明白了飞浦不可能是那根可以解救她的稻草。综上所述,在《金锁记》和《妻妾成群》里,虽然姜季泽和陈飞浦不是主要的叙事对象,但他们对于叙事的推进起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两部作品里,如果抽去了这个“女性情欲寄托者”的角色功能,或许不会有损于叙事的完整性,但必然会妨害到女主人公的人性完满度的建构。
关键词:姜季泽 陈飞浦 角色功能
一、 引言
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普罗普于1928年所著的《故事形态学》,自问世以来便被一众结构主义理论家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超作者原本所设想的民间故事研究领域。在这本书里,普罗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角色功能”,说它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a。普罗普后来面对着列维—斯特劳斯关于此书是“形式主义”而非“结构主义”的诘难时,说道:“至于按照角色功能来研究叙事体裁的方法不只是运用于神奇故事,也可用于其他故事样式,还可能用于研究整个世界文学的叙事性作品,结构都富有成效,这是另外一回事……”b囿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不能把他这句话的上下文都搬到这里来,但普罗普的基本意思是:《故事形态学》就神奇故事领域而言其论证方法和结论都是正确严谨的。它得出的公式虽然不能全盘套用到其他类型的叙事作品里,但它的研究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其他故事样式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叙事性作品里。普罗普的话以及该作品研究方法后来在叙事学领域的广泛运用,正充分说明了《故事形态学》的形态分析方法应用于某些文学作品的研究上的合法性。
二、 不同作家笔下具有相同角色功能的男性形象
《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叙事性小说,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里评价它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c。 而苏童的《妻妾成群》于1989年在《收获》上发表以来,在学界也取得了不小的反响。在这两部作品里均写了一个“封建旧式宅院里的女人”的故事。无论是张爱玲在写“曹七巧”时,还是苏童在刻画“颂莲”时,在她们人生或者说人性的转轨处均站着一个作为她们情欲投射对象的男性角色。就曹七巧来说是“姜季泽”,于颂莲而言这个男性角色则是“陈飞浦”。
(一)作为辅助叙事功能存在的男性角色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相对于家国书写的宏大叙事外,有关个人书写的小叙事构成了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些有关个人的小叙事里,许多作家倾向于以女性形象为主角来架构作品。苏童曾说过:“我喜欢以女性形象结构小说,比如《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红粉》中的小萼,也许是因为女性更令人关注,也许我觉得女性身上凝结着更多的小说因素。”d 此外擅长写“女人”的张爱玲则说:“女人的一辈子想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e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女性为主人公,为辅助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她也写出了一大批男性角色。在关于女性的情欲书写里,“男性是构成女性世界的另一半,男人的爱与不爱几乎是女人生命的全部内容,因而也是女人悲剧性命运的直接导演者和施虐者”f。女人们的爱情需要有一个投射对象,当她们心理的和生理的欲望在自己的丈夫那里得不到满足,这个时候就往往需要一个“非法”的男性承载者出现。在有关封建旧式家庭里的女性悲剧的叙事性作品里,经常会出现上文提及的这样一个男性形象,并且一般来说,为了圆满地完成作品的悲剧性叙事,这些男性角色最终都不会回应女主人公的情欲需求。“姜季泽”是典型的浪荡公子,他对“曹七巧”始终只有利益的考量,而没有情感的回应。“陈飞浦”虽懂得“颂莲”的特别之处,但由于自身的原因也无法完全地回应颂莲的情感诉求。
《金锁记》和《妻妾成群》的叙事的主人公曹七巧和颂莲,其处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曹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只因姜家二少爷身患骨痨娶不上官家小姐,她才被變相地卖到姜府做二少奶奶。由于出身低微以及粗俗泼辣的谈吐,她在姜府一直是被人看不起。而颂莲原本家庭富裕,也接受过新式教育,只因自家茶厂倒闭、父亲自杀,她才被继母变相地卖到陈府做小。相较于曹七巧,颂莲更有自主意识,说话也更有分寸。然而身为无娘家可以依傍的四姨太,她的处境也不比曹七巧好多少。除了现实处境外,她们的个人情感诉求在自己的丈夫那里都无法得到满足的。曹七巧嫁给了身患骨痨的二少爷,她在谈到二少爷的身体时都是满脸的嫌恶。身处深宅大院,她能接触到的男性很少,此时“清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g的三爷姜季泽便成了她情感寄托的对象。颂莲在十八九岁的年纪嫁给了五十挂零的陈佐千,陈佐千有四房太太,在情感和性欲上陈佐千都无法让颂莲满足。飞浦是陈府的大少爷,跟颂莲是同龄人,颂莲初次见到飞浦她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出乎意料地年轻英俊”h。
姜季泽和陈飞浦这两个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故事的情节进程,促成了叙事主体对象的性格演进。因为有家产问题的存在,曹七巧对姜季泽的爱恋注定了不会那么纯粹。而姜季泽对曹七巧的冷漠态度也促成了七巧的矛盾心理:她一方面希望与姜季泽有点什么,语言上会有些露骨的暗示,另一方面她又泼辣浅薄地揄揶着姜季泽。可以这样说,姜季泽最后找上门来用花言巧语欺骗她这件事,给了她最后一记重击,使她彻底封闭了自我。飞浦是陈佐千的儿子,而颂莲是陈佐千的四姨太,因而飞浦与颂莲的暧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乱伦”。飞浦是陈府上下口中的年少有为者,更为难得的是他处处照顾颂莲的情绪,他会对颂莲说:“你跟她们不一样,所以我喜欢去你那儿。”i这给了颂莲一种安慰,一种来自于男人的确定感。雁儿死后,颂莲愈发被陈府的人事压得喘不过气来,借着酒劲她间接地向飞浦直接表明了心迹,飞浦却由于自己“怕女人”的天性不得不拒绝了颂莲。这件事给了她深深的打击,她的内心是悲凉无望的,也最终明白了飞浦不可能是那根可以解救她的稻草。综上所述,在《金锁记》和《妻妾成群》里,虽然姜季泽和陈飞浦不是主要的叙事对象,但他们对于叙事的推进起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两部作品里,如果抽去了这个“女性情欲寄托者”的角色功能,或许不会有损于叙事的完整性,但必然会妨害到女主人公的人性完满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