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今天,英语早已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人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广泛的使用英语。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目前我国开设英语课程由小学三年级起始,旨在让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接受英语的正规训练,也为日后中学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西部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提供了学习英语的条件,但对于我们地区的农村小学生开设英语未必是件好事,原因就在于我们地区农村小学和中学英语之间的衔接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学产生衔接困难的原因及如何衔接好中小学英语的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严峻最重要的难题,本文将对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作初步的探讨。
一、英语学习在中国相当普及,但与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学生相比,西部农村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匮乏
农村地区的小学虽然在三年级的时候开设了英语课,但不是由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所教授,任何老师都可以教英语,最大的受害者则是学生本人,一是没有对英语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在英语词汇、语音等最基本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打下基础。学生也根本没有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英语学习达到二级标准的要求,而初中教材又是在小学教材的基础之上编写的,升入初中的学生没有英语基础,从而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严重脱节,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心理因素
学生心理因素是衔接的关键。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心理障碍小,不太怕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这种心理特征对小学生学习英语是非常有利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增强,甚至还出现焦虑心理。过度焦虑是语言学习中的一大障碍,由它导致学生紧张和害怕,从而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效率降低,影响英语学习。
3.教材方面
教材是体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中小学两个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既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点。我国小学英语并未普及,尤其在西部的农村小学,发展很不均衡。因此,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不属于同一体系,整体考虑不够,教材在内容方面“衔接”不上。和小学教材相比,初中教材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内容增幅过大、过快,使得不少初一新生部适应。
4.教学方法方面
小学英语内容少,教学方法灵活,手段多样。而初中英语内容较多,教学形式较单一,多以教师为中心,其主要教学模式则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有些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语法讲解过多,试题练习不够;训练单一,方法不当。结果教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从而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 积极性,语言教学的目的也无法得到体现,致使初一新生不能很快适应,甚至产生厌学英语的情绪。
5.其他因素
首先小学生的英语课时少,词汇量小,语法简单,而初中阶段的课时增多,词汇量大,语法复杂。其次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科目变多,作业量加大,也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农村小学生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生长环境及家庭环境与其它地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之下,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是每一个英语教学者关注的问题
下面就解决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问题所做的对策。
1.师资匮乏的解决
小学英语老师多是其他专业的老师教授,对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不能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小学生对英语产生不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生对英语消极和忽视的心理,另外一方面,语音的错误读法会一直影响他们在中学阶段后的学习,甚至起到反作用。
2.教学目的的衔接
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等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写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中学英语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因此,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互相递进。前一阶段是启蒙,是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和提高,把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衔接起来,是抓好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关键。
3.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切实把握初中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异同之处,才能处理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为了充分利用小学良好的英语基础,发挥它在初中阶段的作用,必须重视中小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衔接。
4.心理上的衔接
首先是教师心理上的衔接。中学教师也一个像小学老师一样和蔼可亲,不要让学生感到很严肃,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保持热情,经常沟通,让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信任感。其次是学生心理上的衔接。这种衔接不仅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已经是中学生了,克服对英语的恐惧,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已是大势所趋,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5.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歌曲、游戏、对话、角色扮演等板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是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
6.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在步入中学之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集体、老师和知识,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中学阶段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使他们利用所学音标、拼读规则,初步养成自己拼读单词的能力,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也能形成更有效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基础教育的中总体目标划分为九个阶段来实现,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基础英语教育的重视,具体到中小学能否有效、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好每一阶段的目标,搞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关系到总体目标实现的优劣。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初级阶段教学目标是实施总体目标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解决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是目前农村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英语学习在中国相当普及,但与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学生相比,西部农村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匮乏
农村地区的小学虽然在三年级的时候开设了英语课,但不是由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所教授,任何老师都可以教英语,最大的受害者则是学生本人,一是没有对英语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在英语词汇、语音等最基本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打下基础。学生也根本没有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英语学习达到二级标准的要求,而初中教材又是在小学教材的基础之上编写的,升入初中的学生没有英语基础,从而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严重脱节,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心理因素
学生心理因素是衔接的关键。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心理障碍小,不太怕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这种心理特征对小学生学习英语是非常有利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增强,甚至还出现焦虑心理。过度焦虑是语言学习中的一大障碍,由它导致学生紧张和害怕,从而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效率降低,影响英语学习。
3.教材方面
教材是体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中小学两个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既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点。我国小学英语并未普及,尤其在西部的农村小学,发展很不均衡。因此,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不属于同一体系,整体考虑不够,教材在内容方面“衔接”不上。和小学教材相比,初中教材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内容增幅过大、过快,使得不少初一新生部适应。
4.教学方法方面
小学英语内容少,教学方法灵活,手段多样。而初中英语内容较多,教学形式较单一,多以教师为中心,其主要教学模式则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有些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语法讲解过多,试题练习不够;训练单一,方法不当。结果教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从而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 积极性,语言教学的目的也无法得到体现,致使初一新生不能很快适应,甚至产生厌学英语的情绪。
5.其他因素
首先小学生的英语课时少,词汇量小,语法简单,而初中阶段的课时增多,词汇量大,语法复杂。其次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科目变多,作业量加大,也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农村小学生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生长环境及家庭环境与其它地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之下,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是每一个英语教学者关注的问题
下面就解决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问题所做的对策。
1.师资匮乏的解决
小学英语老师多是其他专业的老师教授,对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不能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小学生对英语产生不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生对英语消极和忽视的心理,另外一方面,语音的错误读法会一直影响他们在中学阶段后的学习,甚至起到反作用。
2.教学目的的衔接
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等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写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中学英语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因此,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互相递进。前一阶段是启蒙,是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和提高,把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衔接起来,是抓好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关键。
3.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切实把握初中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异同之处,才能处理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为了充分利用小学良好的英语基础,发挥它在初中阶段的作用,必须重视中小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衔接。
4.心理上的衔接
首先是教师心理上的衔接。中学教师也一个像小学老师一样和蔼可亲,不要让学生感到很严肃,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保持热情,经常沟通,让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信任感。其次是学生心理上的衔接。这种衔接不仅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已经是中学生了,克服对英语的恐惧,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已是大势所趋,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5.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歌曲、游戏、对话、角色扮演等板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是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
6.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在步入中学之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集体、老师和知识,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中学阶段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使他们利用所学音标、拼读规则,初步养成自己拼读单词的能力,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也能形成更有效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基础教育的中总体目标划分为九个阶段来实现,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基础英语教育的重视,具体到中小学能否有效、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好每一阶段的目标,搞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关系到总体目标实现的优劣。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初级阶段教学目标是实施总体目标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解决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是目前农村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