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古诗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眼中华历史文化,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灿如繁星,宛如瑰宝,艳似百花,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诵读教学的常规工作,主要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烙印。因此,只有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才有可能看到其诗歌艺术的奥秘。如李白生活在盛唐,因此他的诗歌多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抒发的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情怀,诗风以浪漫飘逸为特色。而杜甫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之际,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因而在他诗中多抒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老病孤愁,风格多沉郁顿挫。
  (二)抓住注释,提取信息
  课文注释有时很短,却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的理解课文。这些注释,有的给我们介绍了诗人的写作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诗人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指诗人的情感基调。这些注释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因此,解读古诗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三)按照停顿规律,合理断句
  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拍,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五言诗每句“二一二”或“二二一”拍,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七言诗一般“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拍,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老师范读,学生正音
  教师范读古诗文,情必须到位,意一定要深刻,音必须读准。因此,只有教师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范读时,才能声情并茂地将文中所表达的深情传达于外物,起到示范、感染学生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时时充当导演的角色,从停顿、语速、句调等方面给学生做出点拨,指导之后,学生再读课文,一定会比前一次诵读有长足的进步。
  三、细读诗词,细节品味
  初读之后,就要对诗词进行细节的品味。
  (一)品味关键词、关键句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这些词或者用以翻出新意,或者借以增添情趣,或者靠它加强形象性,或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等等。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其碧柳、春色、黄鹂本是春光美景;但在这些表达美景的词汇前,却明明白白地嵌着“自”“空”等字眼,点出其景色虽好,却无人踏赏,写出了英雄的寂寞,更写出了诗人的孤愤。关键句,古人又称之为“警策”,是理解诗文主旨的关键所在。如鉴赏张先的《天仙子》,只要抓住“云破云来花弄影”这一句具体分析,作者运用拟人修辞,将云、月、花人格化,用“破”“来”“弄”等动词,写出了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感。总之,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用以表现思想内容,反映思想感情的最基本手段。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学会品味关键词,并玩味推敲,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抒发的情感。
  (二)品味关键意象
  意象是诗歌最为基本的元素,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诗歌作品。如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意象,将菊花素雅、淡泊、超凡脱俗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四、反复诵读,把握情感
  只有反复诵读古诗文,才能读出古诗文的感情。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交给他们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要让学生学会用古诗文的内容和感情来判断韵律的轻重缓急,含有敬畏、沉郁、悲哀、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确信、愤怒、惊愕、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只有这样诵读古诗文,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真正意义上与古人进行情感对话。
  五、课后巩固,强化背诵
  充分利用早自习时间,在熟练诵读基础上,加深对古诗文思想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逐渐达到背诵的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古诗文诵读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如通过“千古美文”朗读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诗词配画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每周让学生抄一首古诗文或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以此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古诗文诵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此,我们努力要做的,就是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从小就诵读经典、浸润书香。
  作者单位:甘肃平凉市崇信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关注任务的设置,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并对学生进行及时地鼓励,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加,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任务型教学模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注重应试,不关注活动的开展。相关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以为,当今学校以及教师是根据其成绩作为语文教学评估标准的。高考选拔机制决定将考试成绩当成评估标准的必然。其次,观念陈旧,方式单一化。很多的学生使用陈旧和缺乏新意等词语评估当前教材。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讲解分析文中的字词句,明显存在着理性化现象,不顾及学生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案当成教学的重要依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论述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
字词句章、语修逻文,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全部,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新课程改革后,阅读和写作教学比重的加大,三维教学目标的推行,让很多语文教师抛弃了传统。教学中,字词教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没有足够的字词积累,学生很难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得体的词语,用词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时有发生。阅读文本同样也是以理解词语为基础,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尤其重要,更需要
一、教学实录  1.导入  秋天,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季节。古人笔下,落木萧萧,梧桐滴滴,秋有声;红叶黄花,碧水白霜,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秋天,本该是一个善用文学表现的季节!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来领略一番秋的别致秋味。  2.解读题目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对散文题目《故都的秋》的理解?  生:秋就是秋天,文章里大概要写到和秋天有关系的景物和事物吧。作者要抒发的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在位于其政权中心地带的江宁县开展了一场县政改革。以江宁作为实验县后,重组原来的县行政组织,着手加强县政府尤其是县长的权力。比较改组前后行
八年沦陷期间(1937~1945),日本占领者与伪政权成为南京的控制者与统治者。他们对南京的控制与统治是以暴力为前提的,是不合法的。为抹煞自身恶行,强化对南京的控制与统治,日、伪当局
在国民经济增长预期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煤矿企业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加,以此相对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对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信息的制定将产生极为负面
中药炮制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实它也应该是中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饮片是为中医临床服务的,饮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有人曾经预言“中医不会自行消亡,但会被中药消亡”,这话不无道理,但也不免武断,如何正确使用炮制品则是医生不可推卸的责任。炮制品的应用由于学科的过分专业化而无人论及。因此在教材中增强应用内容是当务之急。  1 目的和意义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重点专业课
《和林兵马刘公去思碑》原藏蒙古国哈拉和林郡额尔德尼召僧院,为元人张思明所撰,立于至顺二年(1303)。以此为中心考察分析大蒙古国旧都哈剌和林的行政机构及当时蒙古高原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