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逻辑与探索进路

来源 :中国医学伦理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_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思政课程”有区别、却又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更多是一种支撑高等教育改革、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理念框架和方法体系,为新时代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塑人工程指引了方向。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探索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构建关乎未来准医务工作者、人民健康守护者的全方位发展,其重要性更是在反思医患关系、抗击新冠疫情中得以最充分显现。在“课程思政”理念导向下厘清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逻辑,并从顶层设计、平台搭建、课程建设、仪式教育等角度出发着力推进医学人文教育践行“课程思政”的探索进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磁共振总负担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CSVD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尿酸水平等临床资料。通过头颅MRI评估CSVD患者影像学表现并计算CSVD磁共振总负担评分,根据CSVD磁共振总负担评分将CSVD患者分为轻中负担组(n=133)和重负担组(n=84)。应用SPSS 20
目的探讨出院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脏不适症状、疾病进展恐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内在关系,以明确AM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干预方向。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选取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出院1个月~1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脏不适症状量表、疾病进展恐惧量表(fear of progress questionnaire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以特异性高、作用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受到关注,逐渐成为乳腺癌的主流治疗方案.本综述系统回顾了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靶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雌激素受体(ER)、Src酪氨酸激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靶点的抑制剂,从分子靶向治疗的角度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出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