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的问题和管理措施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1.商业竞争。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
  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实行赊销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这是因为顾客将从赊销中得到好处。处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由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当然,现实生活中现金销售是很普遍的,特别是零售企业更常见。不过就一般批发和大量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这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的缘故。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不再对他进行深入讨论而只论述属于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的管理。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不严缺乏有效管理形成过多的应收账款。①企业内部控制不严。②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管理。③
  缺乏风险意识。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底下,没有职业操守,造成“应收账款”账户不真实。①将“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相混淆,造成核算不实、不准确、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②利用“应收账款” 账户转移资金。③将已收到的应收账款不入账或推迟入账时间,以达到挪作他用,甚至据为己有的目的。④利用“应收账款”账户调平账款。⑤坏账损失的确认及其账务处理不符合制度规定。⑥企业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人为调节利润。⑦企业虚增“应收账款”以调节利润,夸大经营成果。⑧在“应收账款”账户中隐含长期投资项目,在收回投资收益时冲减“应收账款”账户,隐瞒利润;或者一段时间以后伺机作坏账核销,又形成账外资产;或者将收益直接转存,形成“小金库”。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影响
  
  1.大企业经营成果,致使企业利润虚增。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
  2.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动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
  3.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①企业流转税的支出。应收账款带来的销售收入,并未实际收到现金,流转税是以销售额为计算依据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②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而交纳所得税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③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应收账款能否实现,直接影响流动资产的质量。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势必削弱短期偿债能力。
  5.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既然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入,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账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
  1.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①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的因素。信用标准较严,可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②采用恰当信用期间。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例如,若某企业允许顾客在购货后的50天内付款, 则信用期为50天。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销,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信用期的确定,主要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情况与此相反。③采用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也会增加成本。当企业给予顾客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底,权衡利弊,抉择决断。
  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①做好基础记录,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客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以及客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②及时进行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从销售业务的第一笔起就应由销售人员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将对账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营销人员可以按其管理的单位设置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及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并可以采用银行对账单的形式与客户对账,并由对方确认,从而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③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为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定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④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企业要对赊销者今后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及时了解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序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⑤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内付款,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后才付款,有多少应收账款拖欠太久,可能会成为坏账。如果账龄分析显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开始延长或者过期账户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即使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3.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①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当企业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客户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在派人与其面对面的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期、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②认真执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认真执行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以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其他文献
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并购的指导方向,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西方企业并购实践中,并购的目标先后被定位在寻求规模经济分散经营风险发现价值实现战略转换上90年代提出了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并购战略目标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企业长远的角度出发,运用战略思维的方式,对企业并购的目标进行高层次定位,以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已被越来越多的理论界和实业界所认同笔者认为,并购的战略目标应主要定位于获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能对具体实物的流动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输入,保证信息能
一    公德一般地以“社会公德”的形式出现,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就是指一定社会的全体居民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特定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又反映了人类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最一般的道德关系。公德的最
中国进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必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范围贸易壁垒和关税的逐步取消,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资源和分销渠道的机会也将会前所未有的增加。尽管在许多商品和服务领域,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但是中国企业不应该拘泥国内市场,而应该将视野放得更远,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新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我们不仅要“请进来”,而且要“
在服务企业中,排队现象司空见惯,例如在饭店大厅里等待办理登记入住手续,在餐厅里等待上菜等若排队等待时间过长,有的顾客会选择离开为减少因较长时间排队而造成的顾客流失的现象发生,本文综合考虑饭店服务提供方与接受方的因素,针对饭店服务中的排队现象,努力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及顾客满意度    一研究排队现象的重要性    研究排队现象与人员需求是紧密相关的因为进行排队分析进而可以确定一项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防止、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产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使企业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通过该体系,在企业内部任何一个方面、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受到另一个方面或环节的制约,达到防范舞弊或犯罪的目标。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立董事(以下简称独董)辞职或非正常离职已成为上市公司的晴雨表。公司出了事独董急欲划清界线可以理解,但若独董在长达几年的时间无所作为或不作为,则违背了对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的原则。事实上,自2001年8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董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来,独董制度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一、为何独董所起作用有限    1、独董不独立。确保独董的独立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对外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适应这种形势,国内企业必须在产  品的优质低耗上下功夫。    一、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產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零配件及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材料的价格是随着市场的供求变化而变化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原材料的价格是呈上升趋势的,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的原材料价格大都上
物资招标采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物资采购领域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部门,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部位。切实、有效地规范和预防物资采购活动中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是各级领导和监管部门源头治腐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物资采购资源整合的客观要求。随着各项投资的加大,物资设备采购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1、高频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