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中买到了什么?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nl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0日,沉寂许久的四川腾中收购悍马之事又勾起了媒体的欲望,腾中重工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双方就通用旗下高端全路面悍马车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而此举被媒体定义为四川腾中“收购”了悍马。
  很多人一如既往地继续质疑悍马是否是个好资产,腾中是否能够养得起这匹洋马。其实,这个事件本身还没有上升到去回答上述质疑的地步。早在今年6月3日,媒体第一次曝出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要收购悍马的消息之时,笔者就没有看懂腾中究竟买到了悍马的什么。
  
  “第三类”并购?
  
  实事求是而言,笔者从事并购事务工作多年,就腾中披露的双方协议的核心要点,的确让人看不懂,除了保留了美国3000个岗位一目了然之外,作为并购的基本要素的谁来并购、并购什么、以什么价格并购都语焉不详、闪烁其词。特别是并购的核心内容——交易的标的更是让人看不懂。
  根据腾中的披露,此次交易得到的是“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同时,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买方还将承接悍马与现有经销商签订的经销协议”。而稍有并购专业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真正的并购无非有两种:一是并购股权,一是并购资产。前者意在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后者意在获得企业的优质资产。
  很显然,腾中并没有获得悍马的股权,而且,需要点明的是,它也不可能获得悍马的核心技术。因为这个核心技术仍然保留在IMG手里,当年通用从IMG转让的时候,这个核心技术也没有转让过去。而腾中买到的仅仅是品牌、商标的所有权等,而这些无形资产,其必须依赖于企业本身而存在,脱离了悍马这个企业,其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而所谓“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也是IMG将悍马转让给通用的时候,转让给通用的一项“专利授权许可”,并非生产悍马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说,腾中获得的既不是股权,也不是核心技术,不是实物资产,而是具有极大估价风险的一些无形资产。很显然,这和通常意义上的“并购”完全不同。
  
  只怕竹篮打水
  
  在我们搞不懂腾中买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的时候,讨论1.5亿美金究竟是不是捡了大便宜显然没有意义,再进一步讨论腾中能不能养得起更是无稽之谈。而提出这样的疑问,仍然是担心我们的民企在海外收购的时候上当受骗。如果真的是一场广告盛宴或者炒作也就罢了,令人担忧的是,在海外无良投行的怂恿下,我们的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怕买到的不是悍马,只是一根“悍毛”。海外并购的环境之险恶,绝非我们想当然认为有多“法治”那样简单。
  如果腾中的行为如同吉姆界定的是“投资”,面对悍马江河日下和巨亏,则很显然是肉包子打狗,而如果腾中获得的只是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品牌外加养活别人的3000工人,则每年的养人成本就高达四亿多美金,这个广告的成本也太大了点儿。单不说悍马本身的前途如何,就是单纯从一笔交易考虑,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显然都不是一笔好买卖。
  对于笔者的困惑,不知道腾中能否告知:你究竟买到了什么?管理
  责任编辑:纪 亮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低迷、出口形势严峻、急需拉动内需的时候,管理創新,  这个看似并不新鲜的名词,仍很值得企业重视与着力。    管理创新并非一个新鲜的词汇,但是根据近年来我们对企业的观察,管理创新并没有被充分重视起来,更多的,仍是停留在意识层面上。    管理创新不如技术创新?    在1990年代前后,美国管理创新研究先驱者、ADI公司董事长Ray Stata对美国与日本企业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198
泰罗制发端于蓝领工人阶层,研究的是“劳力者”。  而在“知识工人”时代,  “标准化规模生产”在白领“劳心者”阶层,  也能有用武之地吗?又该如何与时俱进?    进行标准化管理,实施有刺激性的付酬制度,这些泰罗制的法宝在培训行业应用成功并不容易。  培训行业尽管发展迅猛,但很多公司是小作坊的运作方式,两三个人一两条“枪”。“培训机构如果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拥有自己的教师队伍,‘生产’属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