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根本目标。其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可以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群体活动的优势,促进个人的发展。下面就以品德与生活学科为例,谈谈在小班化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和体会。
  
  一、合作讨论,提高参与的广泛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组织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大班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同桌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这样分组虽然易于操作,但是有时学生不能真正地投入。特别是那些“暂差生”,反而易产生自卑感、形成依赖性,造成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从而失去讨论的意义。我在小班组织小组讨论时,将全班学生分成4至6人的学习小组并按圆桌型或马蹄型的座位坐好,创设了良好的讨论环境。同时各组中事先安排好、中、差三类学生,使每位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找到能力水平相当的同伴,倾听他们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有效地参与讨论。加之小班人数少,分组后只有四五组,便于教师巡视并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小组讨论取得实效。
  
  二、合作练习,激发思维的开放性
  
  合作学习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开放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如:在《我是谁》的教学中,我提出了“在不同的场所怎样体现不同的身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表演并展开讨论。有的小组通过表演很好地体现了他们在家中怎样做爷爷、奶奶的好孙子、好孙女和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好女儿;有的小组通过表演很好地体现了在商店怎样做文明的顾客。学生始终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达到甚至超出了预计的学习目标。
  
  三、合作评价,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如果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就可以继续发扬长处、及时改正错误。因此,我在小班化教学中,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互评。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由只注重结果发展为既注重过程又重视结果,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我会整理》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整理自已的书包,然后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了整理自已的物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除以上几点外,合作学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合作学习耗时较长,教师较难把握学习进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合理把握运用合作学习的时机,切不可为合作而合作。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我认为,在运用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间,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明确的判断,以便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可以说,教师指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2.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在同一段时间内、针对同一内容进行的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其他成员的见解和想法,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对同一问题的思维水平必然有高有低。如果教师一概而论,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势必挫伤优等生的积极性,而“暂差生”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提出共同要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发挥小组中每位成员的优势,真正实现共同学习。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54-01  摘要:  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知识传播工具。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图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的管理也表现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以前的许多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工作既要传承传统的工作模式,又要在当下积极创新,以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需求。本文将通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管理控制的总称。而公司会计和审计人员却都在关注这一广泛的话题。如何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