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整个数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在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应用意识;数据搜集;创设情景
一、开展课前调查,激发应用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社会步入信息时代,课本中也往往蕴含着不少开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去搜集信息、展开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等活动,从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作好准备,更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信手拈来,对我们的新课学习充满期待。
(一)拟定活动方案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同样如此。为了使主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确定活动主题之后,就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小组,然后就分小组制定活动设计方案。一般来说,活动方案的要明确以下几部分:1.活动的主题或课题;2.研究的内容、具体目的;3.研究的方法;4.活动准备、具体过程安排;5.小组成员的分工;6.活动成果展示;7.活动评价与反思。当然,每个课题的研究方案可以视情况而灵活制定。
(二)根据活动内容展开调查
课前调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问卷、查资料、观察等都是学生常用的调查方式。
例如,我在教学《营养午餐》一课前,让学生调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家人三种最喜欢的菜肴;二是调查本班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三是把搜集到有关的知识整理表格,用于课堂汇报。
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亲自参与数据的搜集整理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存在数学,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景,增强应用意识
在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营养午餐》这节课,我创设了点菜员、营养师、美食家、分析师等角色,通过情景引入,展开研究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小小点菜员: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师:午餐时间快到了,这是一个学校小小点菜员提供的菜谱。(课件出示ABC三个菜谱)
我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分析选择,不能达成一致,从而引发数学思考:怎样衡量一份午餐是否健康呢?大家有什么想法?继而引出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营养午餐 。
(二)小小营养师:围绕主题,展开研究
首先科学理解“营养午餐”。一份好的午餐,除了满足好吃的要求之外,营养均衡很重要的,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科学的饮食更加重要。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课件播放: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低于50g)
接着教师出示有关热量、千焦、蛋白质的资料,学生阅读资料,思考:你是怎样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的?你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吗?我设想:学生可能认为“不低于”就是“不少于”,用大于号表示,“不超过”就是“小于”,用小于号表示。我重点引导学生判断“等于”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不低于”与“不超过”的含义及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方法。不低于“≥”,读作大于或等于;不超过“≤”,读作小于或等于。教师追问:听了专家的建议,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接下来量化三套方案的营养成分。让学生学生4人一组合作,按照专家的建议,一起来看看哪套方案更加营养健康。利用计算器、口算、估算进行计算,并填入表格内,进行班内汇报交流,从而得出A两项都符合营养标准,B脂肪超标,C热量不达标。
最后科学选择“营养午餐”。
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接着,在计算、交流、讨论中,逐步体验到:饮食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应该荤素搭配,营养健康,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三)小小美食家:让学生自己做营养餐专家,为自己设计搭配既美味又营养的午餐,從而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设计,填写表格,全班汇报。让学生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加深对营养午餐的理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悟,更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使数学问题更具情景化。
(四)小小分析师:统计分析,综合运用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6种搭配方案,填写在表格中,并将选举的结果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后,哪一种搭配所含的蛋白质最多?
通过这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用图表统计的方法,通过图表的效果,感受图表的优越性,增加活动和探究的乐趣,运用相关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简单的极值思想
(五)小小饮食专家:探究延伸,搭配午餐
师: 刚才大家为自己搭配了科学的营养午餐。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比如运动员,每天都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比如我们班偏胖和偏瘦的同学,课前我已经让学生了解班里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课件出示),今天学习营养午餐之后,如果要为他们分别搭配一份营养午餐,应该注意什么?
这时,学生就会认为,运动员搭配菜谱热量要高;胖子要少吃肉,多吃青菜;为胖人搭配的菜谱脂肪要低,为瘦人搭配的菜谱脂肪要高一些;瘦人脂肪不超过50g等。
通过学生代入角色,自己动手搭配,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同时,这一活动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调查统计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为学生各方面数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总之,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和积极情感体验的动态过程。教者应当立足数学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善于从生活、网络、文献等不同途径和渠道挖掘素材,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数学的视角、运用数学化的方式认识和探索数学世界,持续增强其应用意识,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深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鑫.如何在综合与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应用意识;数据搜集;创设情景
一、开展课前调查,激发应用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社会步入信息时代,课本中也往往蕴含着不少开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去搜集信息、展开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等活动,从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作好准备,更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信手拈来,对我们的新课学习充满期待。
(一)拟定活动方案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同样如此。为了使主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确定活动主题之后,就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小组,然后就分小组制定活动设计方案。一般来说,活动方案的要明确以下几部分:1.活动的主题或课题;2.研究的内容、具体目的;3.研究的方法;4.活动准备、具体过程安排;5.小组成员的分工;6.活动成果展示;7.活动评价与反思。当然,每个课题的研究方案可以视情况而灵活制定。
(二)根据活动内容展开调查
课前调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问卷、查资料、观察等都是学生常用的调查方式。
例如,我在教学《营养午餐》一课前,让学生调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家人三种最喜欢的菜肴;二是调查本班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三是把搜集到有关的知识整理表格,用于课堂汇报。
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亲自参与数据的搜集整理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存在数学,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景,增强应用意识
在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营养午餐》这节课,我创设了点菜员、营养师、美食家、分析师等角色,通过情景引入,展开研究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小小点菜员: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师:午餐时间快到了,这是一个学校小小点菜员提供的菜谱。(课件出示ABC三个菜谱)
我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分析选择,不能达成一致,从而引发数学思考:怎样衡量一份午餐是否健康呢?大家有什么想法?继而引出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营养午餐 。
(二)小小营养师:围绕主题,展开研究
首先科学理解“营养午餐”。一份好的午餐,除了满足好吃的要求之外,营养均衡很重要的,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科学的饮食更加重要。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课件播放: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低于50g)
接着教师出示有关热量、千焦、蛋白质的资料,学生阅读资料,思考:你是怎样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的?你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吗?我设想:学生可能认为“不低于”就是“不少于”,用大于号表示,“不超过”就是“小于”,用小于号表示。我重点引导学生判断“等于”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不低于”与“不超过”的含义及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方法。不低于“≥”,读作大于或等于;不超过“≤”,读作小于或等于。教师追问:听了专家的建议,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接下来量化三套方案的营养成分。让学生学生4人一组合作,按照专家的建议,一起来看看哪套方案更加营养健康。利用计算器、口算、估算进行计算,并填入表格内,进行班内汇报交流,从而得出A两项都符合营养标准,B脂肪超标,C热量不达标。
最后科学选择“营养午餐”。
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接着,在计算、交流、讨论中,逐步体验到:饮食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应该荤素搭配,营养健康,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三)小小美食家:让学生自己做营养餐专家,为自己设计搭配既美味又营养的午餐,從而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设计,填写表格,全班汇报。让学生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加深对营养午餐的理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悟,更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使数学问题更具情景化。
(四)小小分析师:统计分析,综合运用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6种搭配方案,填写在表格中,并将选举的结果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后,哪一种搭配所含的蛋白质最多?
通过这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用图表统计的方法,通过图表的效果,感受图表的优越性,增加活动和探究的乐趣,运用相关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简单的极值思想
(五)小小饮食专家:探究延伸,搭配午餐
师: 刚才大家为自己搭配了科学的营养午餐。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比如运动员,每天都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比如我们班偏胖和偏瘦的同学,课前我已经让学生了解班里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课件出示),今天学习营养午餐之后,如果要为他们分别搭配一份营养午餐,应该注意什么?
这时,学生就会认为,运动员搭配菜谱热量要高;胖子要少吃肉,多吃青菜;为胖人搭配的菜谱脂肪要低,为瘦人搭配的菜谱脂肪要高一些;瘦人脂肪不超过50g等。
通过学生代入角色,自己动手搭配,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同时,这一活动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调查统计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为学生各方面数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总之,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和积极情感体验的动态过程。教者应当立足数学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善于从生活、网络、文献等不同途径和渠道挖掘素材,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数学的视角、运用数学化的方式认识和探索数学世界,持续增强其应用意识,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深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鑫.如何在综合与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