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058-01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
一、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爱温润后进生的心灵,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二、做一个阳光的天使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土,让老师都成为传播阳光的天使,把温暖送进孩子的心里,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活泼的发展,这一直是我的追求。我愿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一个热爱学生,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还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根据现代教育,老师应结合当前的情况,特别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乐观向上地,幸福愉快地生活。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之中,没有经过挫折的磨炼,感情十分脆弱,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把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师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请我们的每一位教师牢记罗曼罗兰的这句话“要教师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三、因材施教,让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生存的价值
那些头脑聪明、反应敏捷、能力出众但又很调皮而且有些叛逆的孩子,这类学生是最让班主任头疼的,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恩威并举,软硬兼施,“恩”可以理解成“爱”,让学生感激;“威”,就是威信、威严,让学生敬服。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尽量多的关心和爱护。当然,爱也要有度,必要的时候就得发威。其次是委以重任。对于这样的学生,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又有一些不良嗜好,管理起来仅仅恩威并施还是不足够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任命为班干部,或去干一件小事情,其实不管是不是重任,反正让这样的学生不能闲着,多分配点任务,以处理他多余的旺盛精力,也给他更高的积极性。再次是坚持原则。违反了原则,就要受到惩罚,决不姑息。作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一名很优秀的班干部违反了班规,是睁只眼闭只眼,还是认真处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原则,扮演好“大法官”的角色,让每位学生都看到班主任是以原则办事,不偏袒任何人。这样就会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和班规的威严,如此才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
四、让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行动
处在高年级年龄段的小学生,他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中应注意把握批评的尺度,才能收到批评的效果,反之,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激化师生的矛盾。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指课堂上或课堂下),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不能随心所欲和信口开河,尤其不宜在大庭广众的课堂上和异性面前指名道姓批评学生,令其尴尬和难堪。批评中更不能咒骂、讽刺、挖苦学生,不拿学生非原则性的个性习惯做文章,不宜过早下断结论,要采取平等、商讨的态度,多用揭示语,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认识自身的问题。倘若教师在批评中果真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那么学生也会很尊重你,乐意接受你的批评,这样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我的教育感悟——被翻乱的试卷
以前的卷子我都是在办公室改完后再拿到教室发下去。这次单元测试完后,为了使成绩早些出来,我在教室里改起了卷子,改了一半,因有事,我把卷子放在了讲桌上,没拿回办公室。等我办完事去教室时,卷子乱七八糟地已被摊了一讲桌,已改过的和没有批改的早已分不清了。看到这乱糟糟的试卷,本想辟头盖脸地训斥一顿,找出翻卷子的孩子。可又一想,他们只是好奇,想早些知道自己的分数,并不是成心的。孩子们都上三年级了,自尊心越来越强,训斥他们一顿固然解气,但教育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
忽然,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孩子们高兴地坐直了身子。
我讲道: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薪酬也很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幾个乱翻试卷的孩子。我装作没看见,问孩子们:“讲桌是谁的啊?”孩子们回答:“老师的。”“没有老师的允许能乱动讲桌上的东西吗?”“不能!” “你去别人家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也不能挨着个儿地翻,不然下次别人就不欢迎你去作客了,老师说得对吗?”孩子们使劲点了点头。“谁愿意帮老师整理一下讲桌上翻乱的试卷?孩子们纷纷举手,当然也包括那几个乱翻试卷的孩子。
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试卷放在讲桌上,再也不会凌乱了。
学生都爱听老师讲故事,通过故事教育孩子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空间,相信学生会把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带到生活中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
一、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爱温润后进生的心灵,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二、做一个阳光的天使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土,让老师都成为传播阳光的天使,把温暖送进孩子的心里,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活泼的发展,这一直是我的追求。我愿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一个热爱学生,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还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根据现代教育,老师应结合当前的情况,特别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乐观向上地,幸福愉快地生活。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之中,没有经过挫折的磨炼,感情十分脆弱,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把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师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请我们的每一位教师牢记罗曼罗兰的这句话“要教师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三、因材施教,让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生存的价值
那些头脑聪明、反应敏捷、能力出众但又很调皮而且有些叛逆的孩子,这类学生是最让班主任头疼的,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恩威并举,软硬兼施,“恩”可以理解成“爱”,让学生感激;“威”,就是威信、威严,让学生敬服。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尽量多的关心和爱护。当然,爱也要有度,必要的时候就得发威。其次是委以重任。对于这样的学生,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又有一些不良嗜好,管理起来仅仅恩威并施还是不足够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任命为班干部,或去干一件小事情,其实不管是不是重任,反正让这样的学生不能闲着,多分配点任务,以处理他多余的旺盛精力,也给他更高的积极性。再次是坚持原则。违反了原则,就要受到惩罚,决不姑息。作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一名很优秀的班干部违反了班规,是睁只眼闭只眼,还是认真处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原则,扮演好“大法官”的角色,让每位学生都看到班主任是以原则办事,不偏袒任何人。这样就会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和班规的威严,如此才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
四、让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行动
处在高年级年龄段的小学生,他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中应注意把握批评的尺度,才能收到批评的效果,反之,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激化师生的矛盾。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指课堂上或课堂下),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不能随心所欲和信口开河,尤其不宜在大庭广众的课堂上和异性面前指名道姓批评学生,令其尴尬和难堪。批评中更不能咒骂、讽刺、挖苦学生,不拿学生非原则性的个性习惯做文章,不宜过早下断结论,要采取平等、商讨的态度,多用揭示语,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认识自身的问题。倘若教师在批评中果真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那么学生也会很尊重你,乐意接受你的批评,这样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我的教育感悟——被翻乱的试卷
以前的卷子我都是在办公室改完后再拿到教室发下去。这次单元测试完后,为了使成绩早些出来,我在教室里改起了卷子,改了一半,因有事,我把卷子放在了讲桌上,没拿回办公室。等我办完事去教室时,卷子乱七八糟地已被摊了一讲桌,已改过的和没有批改的早已分不清了。看到这乱糟糟的试卷,本想辟头盖脸地训斥一顿,找出翻卷子的孩子。可又一想,他们只是好奇,想早些知道自己的分数,并不是成心的。孩子们都上三年级了,自尊心越来越强,训斥他们一顿固然解气,但教育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
忽然,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孩子们高兴地坐直了身子。
我讲道: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薪酬也很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幾个乱翻试卷的孩子。我装作没看见,问孩子们:“讲桌是谁的啊?”孩子们回答:“老师的。”“没有老师的允许能乱动讲桌上的东西吗?”“不能!” “你去别人家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也不能挨着个儿地翻,不然下次别人就不欢迎你去作客了,老师说得对吗?”孩子们使劲点了点头。“谁愿意帮老师整理一下讲桌上翻乱的试卷?孩子们纷纷举手,当然也包括那几个乱翻试卷的孩子。
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试卷放在讲桌上,再也不会凌乱了。
学生都爱听老师讲故事,通过故事教育孩子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空间,相信学生会把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带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