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调换后的校长克服调换所带来的实际困难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破除行政级别,让校长无忧调换
  学校的行政级别是“均衡教育”的不和谐音符,家长、学生、教师、社会人都会因学校的行政级别而仰望或俯视。如果实现“校长调换”制,能否将学校等级制改为“校长等级制”,与校长调换后的工作作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等挂钩,进行捆绑考核,给校长定级,而非给学校定级。这将是一注清新剂,既消除旁人对“高等”学校的仰视,打消择校之念,同时,也让校长不会因从“好学校”调到“差学校”而产生落差感,不会产生没有前途,没有奔头的消极怠工情绪,而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对新学校的深入研究,管理改革之中去。
  二、帮扶薄弱学校,给校长坚实的依靠
  教育均衡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校长和教师的流动、轮岗、调换也成为一种趋势。但教育毕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必须建立在领导、教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管理高效,办学硬件护航,团体合作能力被有效激活等一系列要素得到很好的保障之上。
  1.给薄弱学校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
  目前,硬件设施的缺失是薄弱学校的最大弱项,也是教师不愿意停留的一种要素。想要留住好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给调换校长增强威信,这是一步必走的好棋。我们这里,同样是学校教师流动,有的学校抢着去,有的学校却没人肯去。为什么?去的同样是乡镇农村学校,但一所路途近,来去方便,设施和城区相差不多,所以成了交流“热门”,而另一所学校,路途遥远,虽然管理不错,教育声誉也超过前一所学校,但教师都望而却步。因此,改善薄弱学校的硬件环境尤为重要。一些位置偏、规模小、条件差的学校可以搬迁、撤并,新建一些新型的现代化学校;给位置偏远学校配备校车,让学生、教师的交通更加方便,根据流动学校路途远近的比例设定等流动补贴;加强薄弱学校的实验室、网络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的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让这些薄弱学校在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心目中升值,缩小校际差距,让调换校长更得人心。
  2.给薄弱学校配备高素质的师资
  调换校长的同时,可以派遣一部分能力强的其他教育行政干部和优秀教师同时交流到薄弱学校,有这些骨干力量深入群众,有效地实现上行下达,给校长有力地支撑,给原薄弱学校的教师注入强心剂,带动他们一起建设学校优秀文化,埋头改革,潜心教研,无怨无悔地做好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形象魅力。
  3.给薄弱学校优先的教育培训权
  打造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学校雄起的必经之路。人的成功来自于磨炼。因此,应给薄弱学校的教师多一些外出培训、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就算他们的成长没有底子厚的优秀教师那么快,那么容易出成果,我们要一颗期待的心,像对待后进生那样,耐心地呵护,陪伴着他们一起成长。
  三、组建教育集团,给校长不竭的动力
  自圈一营,容易故步自封。将县域内教育底子不同的学校分片划区,组成若干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内资源共享,多种形式开展系列培训、教科研活动、日常管理交流互动等,让集团内教师分享不同学校,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管理体制下学校的差异,感受不同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的乐趣和疾苦,互相体谅的同时比拼赶超,相对优秀的学校不再妄自菲薄,对标找差,使优中更优;相对薄弱的学校找到差距,借机完成学校文化的重建,让好的管理和制度护校园,在校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当然,也要做好调换校长的岗位培训,思想梳导,让这些优秀的校长愉快地接受调任,沉下心来研究学校的历史改革、区域文化、群众实际等复杂的情况,以良好的心态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滋润校长的心,就像给“户枢”上了润滑油,才能让校长们在换岗后仍然愉快地主动地动作,最大地释放他们的能力和光辉,为学校教育带来根本性的良性变化,为实现教育均衡,迈出有力的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运输是需用劳力最多、劳动运输强度最高的作业之一。具统计在整个农业生产
对MGH956合金添加自制填充粉末进行TIG原位合金化焊接,分析了TIG焊接过程中C的原位合金化机制和行为。结果表明:在TIG焊原位反应的过程中,C对N的分压作用降低了N在焊接熔池中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此.今年以来,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