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想要的只是好好生活,有尊严地生活。但对他们来说,行业的压榨,不公的待遇,外人的歧视,尊严的丧失,这一切要远比生存这一命题更加艰难得多。
1984年的一个冬日,在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区的大街、酒店和银行门口出现了一群名叫“保安”的人。如今,24年的时光过去,这个主要由退伍军人、离乡农民、下岗工人和一切有志于维护社会安全的人组成的全国保安队伍,数量已达300万人。他们的职责是:为雇主提供安全服务。就如那首专为他们所写的歌曲一样,“出门的时候,我是你的一把锁,唱歌的时候,我是你的一把琴,万家灯火歌舞升平是我最大的欢欣;下雨的时候,我是你的一把伞,刮风的时候,我是你的一面屏,见义勇为除害安民,是我最美的风景。”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却远没有歌词中那么美。好多时候,不伦不类,素质低下,爱打架斗殴是人们对保安的评说……他们到底是好是坏,是美是丑?也许只有走进这个群体,才会知道。
挣钱回家娶媳妇
“小姐,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事?”张鹏是北京崇文区夕照寺街的某大厦的一名保安。
当记者表明来意,要求和他“聊聊”的时候,这位23岁的山东小伙一下子就没有了刚才的那种从容镇定,突然满脸通红,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回答。
“没办法,我在这里站了4年了,和好多人说过话,但都是问路,找人,或者出入车辆登记之类,别人对我们一般也都是爱搭不理的,从来没有人会说关心我们这样的话,你刚才说自己是记者,要写我们,我一下子都蒙了。”瞬间的羞涩过后,小伙子的话匣子打开了。
张鹏初中毕业后,在家闲晃了两年,正愁没有合适工作时,一个也是在北京做保安的老乡回家后看他个头、长相等都可以,问了他及其家人意思后,就介绍他来了这里。
“没什么文化,干苦力活又觉得太费体力,听说这里管吃管住,还有保险,每个月还能拿一千多的工资,又是北京,没太多要求,多好啊,所以,想都没想就来了。”
张鹏到了北京,在位于亦庄的分公司参加不到一周的简单培训后,就正式上岗了。四年来,他每天的生活就是7点起床,洗漱,吃饭,然后八点开始上岗,到时间下班后回寝室睡觉,看电视。由于人手不够,所以他们差不多一个顶两个。“每天多站一个半小时,就能多拿100块钱,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为了能多赚点钱,他尽量多工作,即使休息的时候,也很少外出。“北京太大了,哪儿都不熟,我头晕,而且,东西贵的要命,我还要攒钱娶媳妇呢。”
至今,张鹏已经将家乡的好几个小伙子带到北京,介绍他们当了保安,他俨然已经成了这里的老大哥,有的年龄大,有的和他差不多,最小的才17岁。“有什么事,有什么话他们都会跑来找我,这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工作时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也就容易忘得快。所以总体来说,我感觉还挺好的。”
张鹏唯一的愿望就是结婚后可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不过,是哪方面的,怎么开还不知道,“总是想学手艺,可没时间,有时间了也不想学,站懒了,呵呵。”就目前情况看,休假太少是他幸福生活中稍有不足的地方。
很多人看不起我们
“让我偷偷地告诉你”,这是记者在一小区二号岗见到小何,提出采访要求后,他回答的第一句话。“我们上边有规定,不让接受采访,摄像头都在那里放着呢,呆会儿队长过来,被他逮到,一百块钱就没了。”
“但是我又想和你说,好多话呢。”和张鹏一样,小何第一次知道有人关注他们,让他们有机会被别人了解,这让他觉得兴奋、激动。所以,即便是“偷偷摸摸”,他也愿意。
“我们一共5个岗,3个班,我负责这里,再有几分钟就吃午饭了。”不过,他并不期待吃饭。因为这两年来,食堂每天的饭几乎都一个样。开始的时候觉得新鲜还挺好,但现在都吃腻了,“都没什么改善”,他抱怨,而那么点工资,是舍不得去外面吃的,“心疼”。
“一千多点的薪水,加上保险,对一个男人来说,真的是太少了,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没文化,没技术,只好先这样了,等学到手艺我就转行。”
“我肯定不会久呆的,忍了两年,也快差不多了。公司黑啊,刚来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有假期,上够半年还能带薪休假,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假期没有,加班也不是人家说的三倍,更别提节假日有补偿了。扣钱倒是挺狠,挺积极。”
不过,对他来说,待遇差点还能忍受,因为毕竟自己还年轻,“以后会有机会挣更多的钱的”。他不能忍受的,是那些“看似文明人”的白眼、侮辱,甚至有时候动粗,可是他和同伴们却只能忍耐,上边规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太憋屈了”。
两年了,也算有经验了,小区的人、车辆进进出出的,他说自己差不多一眼就能够看出哪个是这里的,哪个是外来的,并且根据人的举止还能看出他内心想法。
“询问的时候,有些人很容易就配合了,出示证件,然后就走了。但有的人却很看不起我们的工作,觉得我们多余。比如,一次,一个人来了就直进,我拦住他问是干什么的,他张口就说‘大爷我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管的着吗?’”
“这话很难听,可我还是得忍着,笑着和他解释。后来好半天他才愿意配合,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有人喝醉了,也会拿他们撒脾气,还有人过去了就骂他们是“看门狗”,“我们并没有做过像一些报道中所说的打架、流氓之类的事情,为什么人家就看不起呢?我们就是想把工作做好,让小区不出什么事情。”说到这里,他很不解,觉得委屈,也觉得气愤。
“所以,等我想好干什么了,一定转行。”他再次重复。
对他来说,开心的时候就是执勤的时候别人和他笑笑,休息的时候可以打打球,看看电视,偶尔去外面不花钱的地方逛逛,回来睡上一觉,然后做个好梦“回家”。
每时每刻小心翼翼
老蒋,45岁,起初,对记者的身份及意图他表示怀疑,经过了一系列的盘问,他才终于表示相信,愿意吐露真言,“我怕你是上面派来监视我们或者套我们口的,现在我把黑幕都告诉你们”。
7月份,孩子来北京上学,为了能陪在孩子身边,他就想在北京找个工作,听说保安门槛低,不是太累,站岗时还能让自己想些事情,这样挺好的,所以没想太多就经人介绍进了一家公司当保安。
但是工作了不到一周,他就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彻底打错了。这活一点都不轻松。每天12小时的工作时间,什么都不能干,超市进进出出的人,还有后面仓库的车辆都很多,他们负责保护这里人和财务的安全。因此,必须要谨慎,要是稍微走神,一旦物品或财务出了什么事情,那就要算到他们头上。“随便一件东西我都赔不起,所以,即使每天站12个小时,休息只有三两个小时很难受,我也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住宿条件差,人员杂乱吵闹,让他难以入睡)。”
一个月后,他发现,这些“痛苦”只是小儿科。真正的难受是他发现内部有人“监守自盗”,但是又不能明说,害怕受到报复。除此之外,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没有假期也让他感到恼火,“家里有事情,想请假都不成。有两个小孩想回家,可是也不给工资,最后钱没拿到就走了。有什么办法,我觉得上面好多都黑社会的。要是不听话,就只能挨打。”
有时,一些很无赖的保安会动手打客人,新来的保安也会被打。但是他总结说“保安本身没什么错,他们没那个意识,但管理或者机制上的弊病和错位给他们灌输了这种思想,带坏了他们。
他不否认保安的价值,也觉得这个职业现在很重要,将来也更重要。“告诉你这些内幕,不是说保安有多不好,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他强调这是是管理体制或者组织层方面有问题。
面对300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记者走访过的几个保安仅是其中的小小部分,他们的所说所想亦不能代表全体。但是,他们的故事却像一面多棱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了解这个群体,而不应是以偏概全。
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只是他们生存境况的一种展现。对于那些打架斗殴,违背职业道德操守者,如果不清楚真相,我们无权对其加以评判。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像詹斌一样的英雄,或者老实本分的保安才是主流,而他们,想要的只是好好生活,有尊严地生活。但对他们来说,行业的压榨,不公的待遇,外人的歧视,尊严的丧失,这一切要远比生存这一命题更加艰难得多。
1984年的一个冬日,在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区的大街、酒店和银行门口出现了一群名叫“保安”的人。如今,24年的时光过去,这个主要由退伍军人、离乡农民、下岗工人和一切有志于维护社会安全的人组成的全国保安队伍,数量已达300万人。他们的职责是:为雇主提供安全服务。就如那首专为他们所写的歌曲一样,“出门的时候,我是你的一把锁,唱歌的时候,我是你的一把琴,万家灯火歌舞升平是我最大的欢欣;下雨的时候,我是你的一把伞,刮风的时候,我是你的一面屏,见义勇为除害安民,是我最美的风景。”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却远没有歌词中那么美。好多时候,不伦不类,素质低下,爱打架斗殴是人们对保安的评说……他们到底是好是坏,是美是丑?也许只有走进这个群体,才会知道。
挣钱回家娶媳妇
“小姐,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事?”张鹏是北京崇文区夕照寺街的某大厦的一名保安。
当记者表明来意,要求和他“聊聊”的时候,这位23岁的山东小伙一下子就没有了刚才的那种从容镇定,突然满脸通红,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回答。
“没办法,我在这里站了4年了,和好多人说过话,但都是问路,找人,或者出入车辆登记之类,别人对我们一般也都是爱搭不理的,从来没有人会说关心我们这样的话,你刚才说自己是记者,要写我们,我一下子都蒙了。”瞬间的羞涩过后,小伙子的话匣子打开了。
张鹏初中毕业后,在家闲晃了两年,正愁没有合适工作时,一个也是在北京做保安的老乡回家后看他个头、长相等都可以,问了他及其家人意思后,就介绍他来了这里。
“没什么文化,干苦力活又觉得太费体力,听说这里管吃管住,还有保险,每个月还能拿一千多的工资,又是北京,没太多要求,多好啊,所以,想都没想就来了。”
张鹏到了北京,在位于亦庄的分公司参加不到一周的简单培训后,就正式上岗了。四年来,他每天的生活就是7点起床,洗漱,吃饭,然后八点开始上岗,到时间下班后回寝室睡觉,看电视。由于人手不够,所以他们差不多一个顶两个。“每天多站一个半小时,就能多拿100块钱,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为了能多赚点钱,他尽量多工作,即使休息的时候,也很少外出。“北京太大了,哪儿都不熟,我头晕,而且,东西贵的要命,我还要攒钱娶媳妇呢。”
至今,张鹏已经将家乡的好几个小伙子带到北京,介绍他们当了保安,他俨然已经成了这里的老大哥,有的年龄大,有的和他差不多,最小的才17岁。“有什么事,有什么话他们都会跑来找我,这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工作时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也就容易忘得快。所以总体来说,我感觉还挺好的。”
张鹏唯一的愿望就是结婚后可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不过,是哪方面的,怎么开还不知道,“总是想学手艺,可没时间,有时间了也不想学,站懒了,呵呵。”就目前情况看,休假太少是他幸福生活中稍有不足的地方。
很多人看不起我们
“让我偷偷地告诉你”,这是记者在一小区二号岗见到小何,提出采访要求后,他回答的第一句话。“我们上边有规定,不让接受采访,摄像头都在那里放着呢,呆会儿队长过来,被他逮到,一百块钱就没了。”
“但是我又想和你说,好多话呢。”和张鹏一样,小何第一次知道有人关注他们,让他们有机会被别人了解,这让他觉得兴奋、激动。所以,即便是“偷偷摸摸”,他也愿意。
“我们一共5个岗,3个班,我负责这里,再有几分钟就吃午饭了。”不过,他并不期待吃饭。因为这两年来,食堂每天的饭几乎都一个样。开始的时候觉得新鲜还挺好,但现在都吃腻了,“都没什么改善”,他抱怨,而那么点工资,是舍不得去外面吃的,“心疼”。
“一千多点的薪水,加上保险,对一个男人来说,真的是太少了,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没文化,没技术,只好先这样了,等学到手艺我就转行。”
“我肯定不会久呆的,忍了两年,也快差不多了。公司黑啊,刚来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有假期,上够半年还能带薪休假,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假期没有,加班也不是人家说的三倍,更别提节假日有补偿了。扣钱倒是挺狠,挺积极。”
不过,对他来说,待遇差点还能忍受,因为毕竟自己还年轻,“以后会有机会挣更多的钱的”。他不能忍受的,是那些“看似文明人”的白眼、侮辱,甚至有时候动粗,可是他和同伴们却只能忍耐,上边规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太憋屈了”。
两年了,也算有经验了,小区的人、车辆进进出出的,他说自己差不多一眼就能够看出哪个是这里的,哪个是外来的,并且根据人的举止还能看出他内心想法。
“询问的时候,有些人很容易就配合了,出示证件,然后就走了。但有的人却很看不起我们的工作,觉得我们多余。比如,一次,一个人来了就直进,我拦住他问是干什么的,他张口就说‘大爷我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管的着吗?’”
“这话很难听,可我还是得忍着,笑着和他解释。后来好半天他才愿意配合,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有人喝醉了,也会拿他们撒脾气,还有人过去了就骂他们是“看门狗”,“我们并没有做过像一些报道中所说的打架、流氓之类的事情,为什么人家就看不起呢?我们就是想把工作做好,让小区不出什么事情。”说到这里,他很不解,觉得委屈,也觉得气愤。
“所以,等我想好干什么了,一定转行。”他再次重复。
对他来说,开心的时候就是执勤的时候别人和他笑笑,休息的时候可以打打球,看看电视,偶尔去外面不花钱的地方逛逛,回来睡上一觉,然后做个好梦“回家”。
每时每刻小心翼翼
老蒋,45岁,起初,对记者的身份及意图他表示怀疑,经过了一系列的盘问,他才终于表示相信,愿意吐露真言,“我怕你是上面派来监视我们或者套我们口的,现在我把黑幕都告诉你们”。
7月份,孩子来北京上学,为了能陪在孩子身边,他就想在北京找个工作,听说保安门槛低,不是太累,站岗时还能让自己想些事情,这样挺好的,所以没想太多就经人介绍进了一家公司当保安。
但是工作了不到一周,他就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彻底打错了。这活一点都不轻松。每天12小时的工作时间,什么都不能干,超市进进出出的人,还有后面仓库的车辆都很多,他们负责保护这里人和财务的安全。因此,必须要谨慎,要是稍微走神,一旦物品或财务出了什么事情,那就要算到他们头上。“随便一件东西我都赔不起,所以,即使每天站12个小时,休息只有三两个小时很难受,我也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住宿条件差,人员杂乱吵闹,让他难以入睡)。”
一个月后,他发现,这些“痛苦”只是小儿科。真正的难受是他发现内部有人“监守自盗”,但是又不能明说,害怕受到报复。除此之外,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没有假期也让他感到恼火,“家里有事情,想请假都不成。有两个小孩想回家,可是也不给工资,最后钱没拿到就走了。有什么办法,我觉得上面好多都黑社会的。要是不听话,就只能挨打。”
有时,一些很无赖的保安会动手打客人,新来的保安也会被打。但是他总结说“保安本身没什么错,他们没那个意识,但管理或者机制上的弊病和错位给他们灌输了这种思想,带坏了他们。
他不否认保安的价值,也觉得这个职业现在很重要,将来也更重要。“告诉你这些内幕,不是说保安有多不好,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他强调这是是管理体制或者组织层方面有问题。
面对300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记者走访过的几个保安仅是其中的小小部分,他们的所说所想亦不能代表全体。但是,他们的故事却像一面多棱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了解这个群体,而不应是以偏概全。
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只是他们生存境况的一种展现。对于那些打架斗殴,违背职业道德操守者,如果不清楚真相,我们无权对其加以评判。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像詹斌一样的英雄,或者老实本分的保安才是主流,而他们,想要的只是好好生活,有尊严地生活。但对他们来说,行业的压榨,不公的待遇,外人的歧视,尊严的丧失,这一切要远比生存这一命题更加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