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阅读”设计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llowMyHeart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加强古代诗歌教学阅读设计,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读音、停顿的训练;第二是词语的品读训练;第三是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分析。对于学生提高古代诗歌鉴赏水平,达到中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代诗歌 教学 阅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9-01
  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是广阔无垠的天空,那么中国古代诗歌就是最引人注目的银河;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是浩瀚深邃的海洋,那么中国古代诗歌就是一座座秀美动人的岛屿;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是巍峨雄壮的高峰,那么中国古代诗歌就是山间潺潺流泻的溪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教学也因此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像芳香四溢的花朵,静静的开放在教学艺园之中。加强古代诗歌教学“阅读”的设计,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对读音、停顿的训练。语文课标中对读音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朗读不仅可以纠正错误读音,读出停顿,学习到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可以培养语感,对文意有初步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观沧海》中,“水何澹澹”中的“澹澹”读音为“dàn dàn”,很容易读错。这个词和后面的“灿烂”的“烂”字押韵,有一种前后关联的音韵之美,而且这个词也描写大海波涛的最重要的形容词。读准读好这个词,对理解大海波涛动荡不定,起伏连绵的情景一定会有初步认识。
  当然,只注重生词读音的训练是不够的,对节奏的把握也很重要,这就是课标中提出的“停顿恰当”。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停顿恰当”呢?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必须长期训练,还可以通过对句子进行意义上的划分,如《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樽”这一华丽贵重的器物和“玉盘”一样,在意义单位上理所应当在一起,还可以互相照应和补充。总之,朗读时读音,停顿的训练的古代诗歌教学阅读设计中必不可少,当然,声音大小,语气语调乃至仪态训练也不容忽视。
  第二点思考:词语的品读训练。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我认为有两种词语的品读训练不可忽视。一类是形容词,如《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和“悠悠”都是叠词,形容词,前者原本是形容人含情脉脉,但在句子中是形容太阳余晖,显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这位美丽女子的神态,目光情意绵绵,含情脉脉,那么柔情,期待,充满相思,甚至可以通过这个词语想象出双眸的朦胧迷离。“悠悠”则从江水悠长曲折联系到女子望穿秋水的神态,从而体会她思念之深,相思之久,内心的无限牵挂和忧愁。第二类是动词。《武陵春》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恐”和“载”字,“恐”是害怕和恐惧之意,深入探究这个词语,词人究竟恐惧什么呢?原来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太深太重,忧愁悲苦缠绕自己无法自拔,甚至自我怀疑。“载”字则是对有形有重量的事物的描述,词人被国仇亲离的情绪所淹没,加上眼前景物的刺激,让人无法承受,她巧妙的把看不见的无形无重量的情感寄托在了舴艋舟上,有种水到渠成,巧妙联系的效果,表现出无限悲伤、忧愁,让人“欲语泪先流”。
  第三点思考: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分析。这方面是对诗歌技巧的学习和把握。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具体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借代、排比、反问、设问、互文等等。修辞手法对学生来说容易掌握,如李白的诗歌中就大量使用了夸张的修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拟人句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比喻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朝如青絲暮成雪”。对偶句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反问句如“柳园灯疏,梅厅雪,谁与细倾春碧?”设问句如“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用互文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证夫泪”。在诗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修辞句进行判断,从而领悟诗句的妙处。
  其次,写作方法的分析也非常重要。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在古代诗歌中,写作方法包括较多,包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抒胸臆、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前后照应、以乐写哀、对比、象征、用典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判断,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表达,最终可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以上思考是我在古代诗歌教学中一些体会,非常浅薄,只是希望通过总结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钻研,能够对学生提高古代诗歌鉴赏水平,达到中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形成语文综合能力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孙绍振)
  [2]《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1-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传统经典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  近年来,西岗区积极落实小班化课堂的前提下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了经典素读活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环节,连接教授者与学习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定会产生“疑问”,本文选取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答疑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部分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对课堂答疑内容、对象、时机、方法、效果等进行讨论分析。本文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能更好地习得汉语为目的展开讨论。本文在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对象、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在第
期刊
【摘要】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已然走进教育,也必将是教育革变的一种趋势,其真正的价值选择应是便捷的资源共享。那么,微课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有没有潜在的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笔者通过辩证、对比的方式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微课 大众传媒 碎片化信息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研究生课程建设是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西部高校地质类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基本特征和具体实践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和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进行思考,找到提升研究生课程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 课程建设 培养质量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nt
期刊
【摘要】知识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宏观掌握教材内容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知识概念图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关键词】构建 高效课堂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5-01  所谓知识“概念图”,主要是指以教学
期刊
【摘要】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本科生海外经历拓展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本文梳理了本科生海外经历拓展的培养模式,并结合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对影响本科生进行海境外学习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科生教育教学国际化改革的实施策略,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 国际化 本科生 海外经历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笔者在研学旅行中,尝试采用“探究任务单”的活动方式,提高研学旅行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成为研学旅行的主人。  【关键词】探究任务单 研学旅行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25-02  所谓探究任务单,就是教师依据研学旅行的实际要求,设计并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以达成探究目的一种支架。它主要从:“做什么”、“
期刊
【摘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导入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况。而多样性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适时、准确的导入教学内容起到引入和灌输的作用。因此,课堂导入的内容一定要丰富有趣、要多种多样才能吸引学生 。  【关键词】导入 音乐教学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高校资助体系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我国教育公正、公平的有效途径,其育人功能无可替代。因此,各高校要以资助体系为抓手,与其它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资助体系 育人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52-01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在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问题更为突出,学生往往是学一个,记一个;记一个又忘两个。而且历史知识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一个个的碎片,这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要求:“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