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长期发热的抗菌药物使用研究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eb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所致儿童长期发热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入院治疗后均使用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者68例,占比为68%,二联使用抗菌药物者32例,占比为32%。结论:不明原因所致的发热患儿过于依赖抗菌药物,特别是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用药方案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长期发热;抗菌药物;用药方案
  【中图分类号】R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62-02
  长期发热是目前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病症,同时由于该病症致病因素较多,目前医学界就该病致病机理尚未形成一致共识,使得临床工作缺乏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针对长期发热的患儿,临床通常采用抗菌药物实施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然而,随着抗菌药物使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其用药合理性成为目前医学界较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儿童长期发热的抗菌药物使用展开回顾性分析,以丰富临床研究内容,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岁~12岁,平均年龄(7.5±1.5)岁。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原发病类型:感染性疾病57例(57%)、结缔组织疾病23例(23%)、恶性肿瘤性疾病12例(12%)、其他8例(8%)。纳入标准:①以发热作为临床主诉者;②无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③无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器官疾病者;④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①自身免疫缺乏者;②长期发热并伴有其他合并症者;③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
  1.2方法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对所有入选的10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重点搜集该院在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探究其用药合理性。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2 结果
  所有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均采用抗菌药物实施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其中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者68例,占比为68%,二联使用抗菌药物者32例,占比为32%,未发现三联以及四联抗菌药物使用病例。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下:使用头孢西丁者28例(28%)、头孢噻肟17例(17%)、头孢呋辛12例(12%)、阿奇霉素10例(10%)、头孢哌酮8例(8%)、头孢他啶6例(6%)、红霉素5例(5%)、万古霉素4例(4%)、头孢替安3例(3%)、青霉素3例(3%)、美罗培南2例(2%)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2例(2%)。其中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替安为限制级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3 讨论
  由于长期发热的病症及表现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国家存在一定差异性,因而在国内外关于其发热的定义存在着显著差异性。然而在该病症的基本结构上,医学界形成了一致性意见。欧美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长期发热的原发病类型主要集中于感染性疾病,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性疾病[1]。而本次研究中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为57%,结缔组织疾病占比为23%,与国外研究成果相吻合。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所有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一入院相关科室即给予其抗菌药物治疗,可见目前在我国临床中针对发热病症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抗菌药物为主。大多数患儿采用单一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少数患儿由于发热病症较为严重,采用了二联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现三联及四联用药病例。因而总结其经验可知,临床医护人员在患者单一抗菌药物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情况下往往会对此类患者实施药物联用,其联用种类以患者实际病症情况为准。对于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及规定,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性意见,同时患者使用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后往往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而深受我国临床的欢迎与青睐。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尽管具有起效快、见效时间长等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缺点同样比较明显。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对发热患儿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损害程度随之上升。本次研究中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药物的使用率占患者总数的25%,可见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严重依赖抗菌药物,并且抗菌药物使用的起点较高,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长期不见效,往往会加大药物剂量或提高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数量,继而造成长期发热患儿体内正常菌群分布受到严重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异变产生耐药菌株,从而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2]。此时医护人员在效果不理想情况下继续加大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以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耐药菌株的滋生。往复恶性循环之下,长期发热患儿病症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却需要支付更多治疗费用,引发的医患纠纷较多。所以目前儿科临床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及配伍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3]。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当前既有研究成果后认定,不明原因所致的发热患儿过于依赖抗菌药物,特别是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用药方案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小娇.某院173例儿童长期发热的抗菌药物使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4,25(46):4330-4333.
  [2] 张斌,张晓洁.100例儿童发热待查的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10,12(6):489.
  [3] 张新颖,尹洪臣.长期发热儿童 126 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1(5):3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肾炎伴急性肾衰通过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肾炎伴急性肾衰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治疗,而后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相关指标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上的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长、尿蛋白消失速度、血尿素氮恢复速度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的药物使用。方法:对卡培他滨的药理和疗效进行分析。结论:卡培他滨是治疗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宫颈癌以及氟尿嘧啶耐药的肿瘤的良好药物。  关键字:西药;卡培他滨;使用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57-02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属胸苷酸合酶抑制药,是用化学方法将氟尿嘧啶做化学结构改造而成的前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采用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给予患者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患者泮托拉唑钠与生理盐水配伍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值、SBP值、HGB值以及HCT值等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PDCA循环在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新生儿院内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使用PDCA循环管理后,所有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病情都得到控制,同时杀菌灭藻效果和各种环境卫生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的增加院内感染质量管理。  关键词:PDCA;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  【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否能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据表法分组,分为EN组22例和PN组16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APACHEII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入院4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骨伤三期患者,观察选择消瘀止痛散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骨伤三期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骨伤三期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75例):临床选择外敷扶他林软膏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75例):临床选择消瘀止痛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VAS评分以及肿胀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骨伤三期患者完成治疗后,在VAS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儿肺炎患者,选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完成辅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肺炎患儿10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肺炎患儿分为A1组与A2组。A2组(对照组 53例):临床常规治疗;A1组(观察组 53例):常规治疗+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肺炎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A1组肺炎患儿临床治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炎患者临床用药的效果,总结治疗乳腺炎最有效的临床用药方法。方法:对近期医院46例乳腺炎患者患者进行分组,23例患者为实验组,23例患者为控制组,控制组患者只用按摩治疗方法,而实验组患者除用常规按摩治疗方法外,还运用抗生素做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用统计方法做回归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23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见效较快,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控制组,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乳腺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期前收缩次数少于对照组,以上两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蒙药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蒙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药联合辩证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观察组为85..59%,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1)。结论:经过蒙药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