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校精神”打造特色校园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进入了每个教室,操场铺上了塑胶,各类教学装备一应俱全。在为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日趋完善感到欣喜的同时,教育者也隐隐感到其中存在的危机。每年开学城区学校学生爆满,而农村学校的生源却大幅度减少,特别是一些偏远乡镇和城区周边学校。这固然有人口出生率降低等自然因素的存在,但更多地暴露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困境。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有条件的家庭大都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不改变就意味着发展的滞后。
  如何突破这样的困境,留得住学生甚至是吸引学生?唯有塑造优秀的学校精神,打造文化校园,给学生个体、家庭成员乃至于整个社区带来长久的影响。
  一、为什么要培育学校精神
  人是有精神的。一所学校必须有学校精神,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精神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全体师生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反映了学校办学的理念和宗旨等,是贯穿于学校各个层面的精髓。
  没有精神的学校就好比是没有特色的产品一样,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终究是要被淘汰的。所以农村学校一定要善于培育自己的学校精神,形成具有特色的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赋予学校独特的个性魅力,极大地影响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影响全体师生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继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标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总而言之,塑学校精神,育个性学生是立校之基、育人之本,是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之路。
  二、学校精神从何而来
  农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一些易见成效或者是事务性工作中,很少考虑学校精神在办学过程和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培养学校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物力。
  首先,学校精神要在传统中继承。每一所学校,无论历史长短,都会逐渐形成一些行为习惯、行事风格等,这其中良莠不齐,但一定有值得称颂的人和事,有正面的,就应该将其中优秀的提炼出来,上升到精神层面,然后让其成为行为标准去影响教师、学生乃至学校所在的社区。比如,对于那些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人,要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整理,上升为教师人文精神,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再如,每所学校都会有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像我们学校就曾经出过“全国十佳少年”,学校可以将他们的成长过程细化,成为道德标准。将学校中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值得回味的人或事汇集成发展旅途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为个体发展提供能量。
  其次,学校精神要在发展中丰富。社会每向前推进一步,民众的观念、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学校的精神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在教育理念的发展中丰富精神。制约教育理念更新的瓶颈很多,要善于找寻新的增长点,一旦找准方向,就要将其转化为学校意志,上升为学校精神来筹划和实施。时代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教师发展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对教师的培养要符合教师的时代特征,以适应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造就新时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学校精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和提升。
  三、学校精神如何体现
  精神是活的,停留在嘴上的、宣传画册上的那不是精神,是工具。当我们继承、发展、丰富了学校精神后,就应该付诸行动。学校精神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标志的构建。这包括校训、校标、校歌等,这都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象征,是学校精神的鲜明标识,它往往给师生传统的熏陶和精神的传递。学校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应该置于醒目位置,应该有恰当的解释,应该溶入学校的各类活动,要利用各种舆论阵地诠释并宣扬,使得学校标志深入每个师生、家长、参与者的心里,并内化为行动。
  第二,文化布置的熏陶。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载体,也是学校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土壤,优秀的文化布置能赋予师生一种精神自觉和文化意识,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师生朝共同的目标努力。因此学校内部的文化布置应紧紧围绕既定的学校精神展开,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环境布置,都要处处体现其内涵价值。良好的校园布置会构成一种美的氛围,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三,学校教职工的垂范。任何一所学校的精神,永远由这所学校的教师来代表,因此培养和弘扬学校精神,必须让教职员工成为学校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和传承者,成为学校精神的“代言人”。对于学校精神,首先必须在教职工中产生共鸣,只有他们心领神会,才会言传身教,才能将学校的精神力量、心灵力量、生命力量传导给学生、家庭、社区。
  第四,学校仪式化活动的张扬。仪式化活动有助于学校精神的繁衍和发展,能使学校活动更加庄重和严肃,为学校的日常运作赋予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使学校精神的传递神圣化。成功的仪式化活动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符合学校特定的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印象,以至于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学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学校精神的竞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学校精神,只有不同的文化才能造就个性的学生,只有个性的学生才会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人们对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的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由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对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增强中职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优秀人才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公共艺术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公共艺术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院校实施素质
为研究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提出了一种桌面示范的方法.这个示范是在Simulink平台上实现的.通过不同开关的动作来虚拟模拟常见的故障,诸如,放大器漂移、系统参数改变、伺
<正>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
期刊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震害的调查和试验的结果,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平台板、平台梁和楼梯柱不仅简单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承担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使得楼梯
针对视频交通检测监控系统对车牌自动识别算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Hough变换改进的几何失真矫正方法以及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二值化算法.实验表明,采用这
从社会层面的角度讲,和谐意味着人际关系和谐;从个体的角度讲,和谐意味着身心关系的和谐;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说,和谐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个和谐社会,虽然离不开人与自然
本文针对广西柳州市及省内其他地区部分非公经济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以便了解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是否有机会初次就业进入到会计岗位开展工作,同时掌握非
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的理解主要不是对语言性文本的理解,而是历史意义、存在意义的宣示,这一理论逻辑内在地取消了理解标准问题;后现代解释学主观地取消了理解标准问题;解释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无线通信两大技术开始有机结合,基于网络、无线通信两大技术,可以对其他领域进行检测系统的控制及管理。深入探索了ZigBee无线通讯技术,设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