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成长个案”的实践与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7863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語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语文学习成长的过
  程,加强教师、文本、学生个体这三者之间的互动。为了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习目标的统一性、评价方式的唯一性,近年来,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语文成长个案”做了些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语文成长个案”;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语文成长个案”
  “语文成长个案”是根据学生语文发展的差异与学生或家长共同制订不同的语文成长目标,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有趣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不断地拓宽语文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学后进行多样的测试以达到语文成长目标。它清晰地记录个体语文成长的过程。
  二、语文成长个案的实施有哪些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实施“语文成长个案”要充分正视学生个体内部及相互间的客观差异,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教学目标应是浮动的,即根据具体学习对象和学习情况可以在一定幅度内调整,使其更接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自设目标,师生商定目标。另外,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层次递进的,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情感的发展、学习技能与策略的应用和价值观的获得。
  (二)学习内容的灵活性
  “语文成长个案”的学习内容建构是师生共商、互动生成或合作选取的;而每次学习任务的提出,必须是有不同层次、可以做多角度探讨的,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选择和开展广泛参与的讨论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点和力所能及的任务,从而人人可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体现个性发展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努力创设尊重学生的教育环境,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如何实施“语文成长个案”
  (一)“语文成长个案”体现了语文成长的过程
  它包括长期“语文成长个案”、阶段“语文成长个案”,以及具体“语文成长个案”,其间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长期“语文成长个案”是指记录较长时间的语文成长过程。例如:
  小学阶段的“语文成长个案”:学前测试——目标制订——执行目标——学习后测。
  (1)学前测试。对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以前的一次检测,可分为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测试,测试的形式可以是“个别谈话法”“活动观察法”“问卷法”等,并不是单一的检测。(2)目标制定。目标制订指的是根据学前测试了解的情况制订“语文成长个案”目标。它可以分共同语文目标和个体语文目标。(3)执行目标。执行目标就是把制订的语文成长目标加以落实,因为目标有共同语文成长目标与个体语文成长目标。因此执行目标的方法也有两种,针对共同目标和个体目标,开设“语文必修课”“语文选修课”。(4)学习后测。学习后测不仅指我们现行的语文测验,包括了语文的各个方面如“读、背、抄、默、写”,还有“听、聊、演、观”,涉及学生的态度、情感、注意力、精神状态等。
  (二)阶段“语文成长个案”
  阶段“语文学习个案”是表现一阶段的语文成长情况。可以是一学年的语文成长个案,也可以是一学期的语文成长个案。它是长期语文成长个案的具体化,其过程与长期语文成长个案基本相同。
  基础测试——设计个案——执行个案——成长后测
  不同的是基础测试是对上一学期的检测。它相对于长期语文成长个案来得具体。
  (三)具体“语文成长个案”
  指根据某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具体地制定出该阶段的语文学习个案。可以是针对整体制定,也可以针对个体制定。
  四、实施“语文成长个案”的结果与思考
  “语文成长个案”的教学,取得了明显的绩效,铺就了一条素质教育的高速路。个案学习为学生自身潜能的自主开发和丰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在“语文成长个案”学习中,我们每每见到的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状态。学习成了一项充满欢愉的活动。“语文成长个案”注重学生直接认识,尊重“先行理解”。在语文成长个案的教学中,学生成了知识的真正占有者、享有者,教学的主观效应得以有效地实现。
  作者简介:陈芳,女,1981年生,临安人,大学本科,小学高级,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在阅读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阅读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加强与文本的沟通、对话,提高阅读效率。批注式阅读是指使用特定的文字或者符号将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感想等记录下来,这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阅读方式。《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也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良好的课堂氛围,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如下建议: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情感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语文课堂教育的灵魂,它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情感因素对语文课堂教学作用的浅析,突出情感的重要性和灵魂作用。  【关键词】
【摘要】套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赏析叙述类文本的模式鉴赏高中古诗词,本文对此以人教版必修3、4中的古诗词为例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叙事学;意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意图是将古诗词神秘而尊贵的面纱揭去,试图与普通中学生一道学习回答大纲、考纲下所设题目的本事,在这个层面上,对诗词抒情灵魂的虔诚必然要被搁置在象牙塔中了。限于篇幅,只对涉及问题粗浅而谈,在课题结
【摘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营造“书香”环境,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指导,保持  阅读兴趣;开展读书活动,巩固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方法;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摘要】近年来分层教学成为高中新课改中热门的教学方法,而作为分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分层作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阶段高中的生源中学生的成绩差距较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的兴趣、原有知识的基础也有所不同,如果对学生全部布置相同的作业,必定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差异越来越大,甚至压制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所以优化作业设置,是当前分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分层作业的必要性、实施
【摘要】“课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呼唤充满灵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入手,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就“如何立足课堂,训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教学;实效性;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
【摘要】本文从外在形式、内在精神两大板块对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对已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意进行整合迁移,把一座座看似孤岛式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快速地提高阅读迁移能力,还能把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底色,并外化为自己的写作。写作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校园文学创作的水准,绝不可能走闭门造车式的道路,必须要放眼世界,从模仿做起,循序渐进,终将会创作出带有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但是新课标要求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育,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语文写作课堂更是如此,要在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进而自由发挥写出好的文章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启发式教学;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时期是学
【摘要】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师资配备不足,教学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等软硬件也比较落后,阻碍了小班教学优势的发挥,导致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何有效发挥小班化差异性教学的优势,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班化;差异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县级地方“撤乡并镇”“普九”撤点并校、集中办学的发展,加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将小孩
【摘要】在教育部新颁发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三年级阶段的识字量较大,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以兴  趣为主。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得小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根据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来看,在立足于新课标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形式多样方法,比如通过编顺口溜、建立情境、分析前后缀等富有意味的方法,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巧妙地识字,还可以借助地图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单调、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