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饲养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传统粗放养殖母猪或者是大规模养殖场养殖母猪来说,在饲养过程中都会遇到养殖技术、疫病控制、饲养品种、饲养环境等各方面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母猪的繁殖能力,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饲养中母猪本身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因此,我们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母猪;饲养问题;管理对策
  养好母猪是为了产出更多、更好、更优良健壮的仔猪。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和成活率,就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能力的目的,进而达到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在饲养母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正确的对策。
  1 为什么在饲料中加入麸皮等高纤维的原料还是无法改善母猪便秘?
  一般来讲,母猪饲料中所含粗纤维比育肥猪的稍高,但所排粪便仍比育肥猪硬,这是因为母猪会产生乳房水肿,而育肥猪不会。母猪因四脚着地,体内大量的水分会流向乳房,造成乳房水肿,所以会产生便秘的现象。如果不针对乳房水肿来解决问题,而只在饲料中添加麸皮等高纤维的原料,问题还是得不到改善。
  解决对策:①增加母猪的运动;②增加青绿饲料的用量;③使用粗纤维饲料,如麦麸、紫花苜蓿粉等;④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糖蜜,对母猪可起到润肺、润肠、通便的效果,可提高母猪的采食量;⑤消除乳房水肿,调整体内渗透压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消除便秘现场。
  2 母猪厌食怎么办?
  母猪厌食的一般原因:哺乳期的疲劳,使母猪过分消瘦;妊娠91d后饲喂不当,过度饲喂;使用低能低脂肪饲料;饲料搭配单一或过于精细,饲料中缺乏粗纤维;饲料中含霉菌毒素,或饲料保存不当变质;猪舍高温高湿,母猪受热应激;母猪有慢性病或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母猪有陈旧性肠道病;酶、激素使用混乱;缺水等。母猪厌食症,轻则造成不发情、流产、死胎、产弱仔等,重则可造成种用价值丧失
  解决对策:①防止母猪发生乳房炎;②消除母猪便秘现象;③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道的感染,配合环境消毒;④降低母猪的体温,采用滴水装置调节环境温度,减少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如麸皮),以降低采食增热;⑤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并用湿料;⑥增加母猪饲料的适口性。
  3 有些母猪为什么不发情?
  由于农村饲养猪只比较粗放,大多数母猪在8~10月龄时还没出现发情症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饲料单一,需调整饲料配方或更换饲料;(2)母猪饲养过瘦或者过肥,需调整体重;(3)疫病原因,母猪子宫炎、阴道炎等或其他无法靠目测诊断的隐形疾病造成的;(4)其他原因,如饲养管理不当和卵巢静止、内分泌不平衡、体脂量不够等。
  解决对策:①适当加大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于外来品质母猪要饲喂专用预混料;②适当接触公猪,让母猪感受公猪的气味,刺激其生殖系统的发育;③仔猪断乳后,要加料催情,使母猪的体脂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利发情;④将持久不发情的母猪定期赶到不同的猪栏里,不断更新环境促使其发情;⑤母猪产后加强治疗产科病,让其尽快恢复健康。
  4 一窝小猪中最后出生的为什么常窒息而死?
  生下的一窝小猪中,最后出生的常因窒息而死,其原因是在仔猪未产出时脐带已断裂,如果由于母猪贫血、疲倦、无力收缩而无法将仔猪及时排出,仔猪在5min内即会窒息而死。热应激、贫血或疾病等也是导致仔猪窒息死亡的常见原因。
  解决对策:①提高母猪营养以预防贫血;②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优良的有机铁,以增加母猪腹部的收缩能力;③降低热应激,降低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④重视分娩舍的消毒。
  5 母猪为什么会出现蹄病?
  软脚是因将母猪关在易滑的地板上而导致其脚部紧张,造成骨骼异常而引起的。当母猪有良好的泌乳能力或分泌乳量增加时,若不额外补充较多的钙、磷,则易导致蹄病。关节炎因细菌感染所致,必须靠勤消毒来降低发生率。蹄裂的原因除猪舍地板粗糙外,主要是缺乏生物素,而且缺乏生物素的猪很容易擦伤。
  解决对策:①加强猪场、猪舍结构设计与建设,要在满足猪舍温度的条件下尽量解决通风和排湿问题。在细微之处加以控制,例如猪舍地面的粗糙程度、墙壁的粗糙程度、排水沟的位置、漏缝地板的漏缝宽度等,尽量解决这些物理性和机械性因素造成的猪舍缺陷,防止猪蹄部的物理性与机械性损伤。②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按照猪的不同生理阶段合理喂给饲料、合理进行消毒。使用强酸或强碱消毒时,要在消毒后1~2h用清水进行充分清洗,然后才能让猪接触;③加强疫病控制,合理使用疫苗和兽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总之,在饲养母猪过程中还会有许多的问题出现,我们都要耐心地去对待这些问题,尽可能地寻找最好的办法去解决,多多积累和学习,这样才能在饲养母猪的工作效率上大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也会有所提升,才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与养殖前景。
  参考文献
  [1]周义奎,高玉宝.农村母猪饲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1).
  [2]张金龙.种猪精细饲养管理的关键点[J].养殖与饲料,2012(5).
其他文献
【摘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推土造田和大搞植树造林在市、县闻名的顺宁镇,就开始着手抓大棚种植,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展的红红火火。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力实施,这个辖18个行政村,人口在1.02万余人的农业大镇,担当起了全省山川秀美示范镇的重任,成为领跑流域治理的典范,使全镇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但是人均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仅仅依靠3400公顷耕地,如何让万余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成为该镇党政一班
目前,国内养殖娃娃鱼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够繁育出双胞胎、三胞胎娃娃鱼的只有他一人,他的成果博得世界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教授的肯定。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一个小木匠华丽转身,在皖南大山中开凿出3000平方米深洞养育出6万尾娃娃鱼。可有谁知道,他养娃娃鱼最初的梦想只是为了保护物种,维护“三江源”(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生态平衡。如今,他已身价过亿,开办的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成为国家农
桃拉综合征由桃拉病毒引起,在所有对虾种类中,南美白对虾对桃拉病毒最为敏感。虽然桃拉综合征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全程均可发生,但其主要危害体重小于5克的幼虾,多发生急性感染,死亡率高。急性感染的病虾绝大部分表现为红须、红尾,尾扇边缘体色变成茶红色,用解剖镜或10倍放大镜观察腹肢或尾扇边缘可发现上皮细胞坏死。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池边或水面缓慢游动;壳较软,蜕壳后多数死亡。急性感染后转入过渡期,过渡期虽只延
摘要:研究各种水稻品种对飞虱的生理抗性这对控制褐飞虱为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这一研究的重要性,接着从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培育现状预示着研究的迫切性,然后从材料的准备和各个时期的水稻抗性鑒定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通过本文的探讨,望读者能对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水稻品种;褐飞虱;生理抗性  近年来,尽管水稻研究方面的专家们在水稻抗虫基因的鉴定、褐飞虱
【摘要】本文主要是依据我国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我国动物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动物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动物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随着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动物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各阶层和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加强动物保健,提高动物食品的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同愿望和心声。为此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
【摘 要】包装贮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造林苗木活力,对造林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均有很大影响,但生产上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很不够,很多情况就是因为包装贮藏不严而导致苗木活力丧失。本文作者就有关问题做了详细探讨,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造林苗木;包装;贮藏;活力保护  苗木分级以后,通常是按级别,以一定数量捆扎、包装、贮藏或运输。包装或贮藏过程,实际上
摘要:种植生姜经济价值较高,丰产田每667m 2产量可达到5000kg,经济效益在万元以上。但生姜栽培除科学管理外,病虫发生为害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要。  关键词:生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osc)为姜科植物,别名姜、大姜、白姜。 以根茎入药,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解毒之功效,既是
由于我國南北方气温差别较大,北方种蔗不同于南方,若想完全达到南方果蔗的商品效果,生产上必须采取人工育苗,这是北方种蔗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人工育苗技术简便、易于操作、成本低廉、效果好,不仅可以大量节约蔗种,保证苗齐苗壮,而且能有效提前和延长北方蜜蔗的生长期,完全可以达到转色早熟和高产高糖的目的。北方蜜蔗人工育苗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适时采取“温室双膜育苗”、“大棚双膜育苗”或“拱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猪病毒性腹泻和蓝耳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以为猪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季;春季;猪病;病毒性腹泻;蓝耳病  据专家预测,今冬明春,病毒性腹泻、蓝耳病等将严重威胁养猪业。因此,提醒养猪场户要设法谨慎应对。  1 病毒性腹泻  仔猪腹泻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而是由消化系统障碍引起的一个症候群。从去年冬季开始的一波猪群爆发性腹泻,其流行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摘 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镇,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属于黑龙江省西部重点干旱区域和严寒地带,冬季寒冷,夏季干燥,积温偏低,农业生产十年九旱 ,大田作物产量和效益都受影响。为了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镇经历了发展小面积棚室到发展超大冷棚和连体冷棚的过程 。通过几年的摸索,连体冷棚技术逐步成熟,棚室数量逐步增大,获得效益逐步提高,由当初的200栋,扩大到现在的5000栋,由亩获益1万元,增加到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