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对水环境的影响

来源 :食品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 十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渔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大量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池塘残饵腐败分解造成养殖水体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病原体大量滋生,进而引起鱼类疾病频繁发生,新病原层出不断。为了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养殖水体污染,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实现水体的良性循环已势在必行,而采取营养调控的方法降低养殖水体污染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水产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
  氮磷污染。水产养殖动物饲料入水后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水温、渗透压、水柱冲击等)而发生系列变化,如:溶失、崩裂、溶胀等,饲料稳定性越差,饲料在水中的损失越多。陈四清报道,配合饲料入水后5min,重量损失12.4 %~13.8 %,120 min可达17.0 %~23.9%;Burford 等(2001)研究了对虾摄食后含氮废弃物的趋向,对对虾摄食后所产生的溶解性氮废弃物进行了描述和定量分析,认为水体中可溶性氮有三个主要来源:鳃排泄、从颗粒饲料中溶失及从虾粪便中溶出。Rich等(1996)研究发现,鱼对各种鱼粉的表观利用率为19.5%~50.5%,植物蛋白磷利用率30.7 % ,不能被利用的磷排入水体中;Mallek 等(1999)认为,生产1 kg大菱鲆鱼向环境中输入51g总氮,8.7g总磷;Beveridge等报道,每摄食1kg饲料,虹鳟大约产生269g粪氮;张硕等(1999)研究了中国对虾氮收支情况,指出不同盐度下中国对虾生长氮占摄食氮的百分比为4.88 %~6.51%,排泄氮占摄食氮百分比为60.34%~83.47%;欧洲人们在养殖鲑鱼的过程中发现,投入的饲料约有80%的氮被鱼类直接摄食,摄食的部分中仅有25%用于鱼体生长,其余的65%用于排泄,10%作为粪便排出体外,这就意味着投入的饲料仅有1/5被有效利用,其余部分以污染物形式排入水环境中。
  综合以上资料大致可看出,在投喂的饲料中约有10%~20%直接进入水环境不能被摄取,在被摄食的饲料氮中,约有20%~25%氮用于生长,75%~80%氮以粪便和代谢物形式排入水环境,被摄食的饲料磷中,约有25%~40%磷用于生长,60%~75%磷排入水环境。传统的“立体交叉式”养鱼,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解决粪便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饲料污染。(1)抗菌药物 (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 的污染。虽然抗菌药物在短时间内具有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的转化率等作用,但大部分抗菌药物都有很强的副作用。抗菌药物随饲料进入水产动物的消化道后,其中的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绝大部分的抗菌素经肾脏的过滤作用,随尿液排除体外,污染水环境。极少量没有排出且未被动物机体利用的抗菌素,则残留在动物体内,同时失去抗菌作用。(2)细菌污染。饲料在储藏过程中,受到细菌、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的污染,以及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蛋白质分解为氨、硫化氢、硫醇、粪臭素等,脂肪分解产生酸、醛,这些物质对动物机体都是有害的。饲料受霉菌感染后,如黄曲霉素可使饲料中产生黄曲霉毒素,赤霉菌感染小麦后产生赤霉麦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剂;而赤霉麦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用这样的饲料喂养水产动物,同样会对水环境造成破坏。
  养殖水体的调控
  氮的营养调控。养殖水体污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水体中输入的氮量过高,因此提高饲料氮的利用率,降低输入水体中的氮的浓度,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污染。
  (1)氨基酸。利用氨基酸的互补作用,向饲料中添加游离氨基酸以平衡营养,从而提高现有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减少氮排泄量。提高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减少饲料溶失通过向饲料中加入粘合剂及增大饲料原料的粉碎细度,既提高了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不易溶失和溃散,又增加了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饲料中加入生物活性物质 ,提高饲料利用率。
  (2)酶制剂。酶制剂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如蛋白酶、植酸酶、聚糖酶等。其能降低肠道中食糜的粘度,促进营养物质被机体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尤其在幼稚水产动物日粮中添加效果更佳。
  (3)诱食剂。诱食剂又叫摄饵促进物质,具有促进水产动物摄食、减少饲料在水中溶失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功能。Papatryphon等(2000)将摄食刺激物添加到条纹狼鲈饲料中,发现添加组鱼增重及饲料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崔青曼等(2002)研究了诱食剂对中华绒螯蟹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组蟹的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及饲料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肉毒碱和甜菜碱。这两种物质均具有降低脂肪肝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促生长和降低饲料系数的作用。Becker 等(1996)在鲤鱼饲料中添加肉毒碱,可使鱼氮排泄量降低15%;刘万涵等(1998)研究了肉毒碱与鱼虾增重的关系,指出鱼平均增重27.38% ,节约饲料19.00%,虾平均增重39.48% ,节约饲料20.87%;陈建酬等(2002)研究后认为,甜菜碱对虹鳟等鱼类的体重及饲料转化率都增加近20%,并能降低饲料系数。
  磷的营养调控。(1)控制饲料中磷的水平。在不影响水产动物生长、饲料利用率、体质健康和繁殖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饲料中磷的含量。Coloso等(2001)研究发现,虹鳟饲料中低磷含量加上高水平维生素D3的这种搭配,可降低排入水中可溶性磷和糞便中磷的含量,说明可通过调节磷的代谢,降低饲料中磷的水平,而不影响饲养效果。(2)利用植酸酶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植酸酶是近年来开发和应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可通过催化水解反应将磷从植物中释放出来,从而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Riche 等(1996)在虹鳟饲料中补充植酸酶,使磷表观利用率提高44.9%;Eya等(1997)研究了植酸酶对斑点叉尾鱼回植酸磷吸收率的影响,指出添加植酸酶后磷净吸收率提高17.9%~31.3%;Li等(1997)研究表明,植酸酶可有效提高鱼对植酸磷的生物利用率,且无需添加无机磷,粪便中磷浓度比添加无机磷组低;Papatryphon等(1999)研究发现,条纹鲈对磷的吸收随植酸酶添加量在500U/kg 以上而提高。(3)饲料配方中选用磷生物利用率高的饲料原料。饲料原料磷利用率高就会降低磷的排放量,减少磷污染,尽量选用无机磷酸盐作为磷的供应源。   矿物质的营养调控。蔺玉华等(2000)研究发现,鲤鱼饲料中添加铬盐,使相对生长率提高20.69%,饲料转化率提高26.0%;常仁亮等(2000)分别以10、20和30%的硒酵母代替鱼粉饲养中国对虾,结果硒酵母添加组的养殖效果优于对照组,而以10%硒酵母添加量为最好,饲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13.3 %;魏文志等(2001)在异育银鲫饲料中分别添加亚硒酸钠和有机硒,发现有机硒组鱼增重比对照组和无机硒组分别提高15.29和14.59%,饲料系数降低12.49%和12.35%;冷向军等(2002)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醋酸镁,比对照组降低饲料系数9.6%,促进生长16.4%。
  维生素的营养调控。维生素在动物体内主要是调节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科研人员在澳大利亚罗非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能促进鱼体增重和提高饲料转换率;宋进美(1996)研究了不同剂型维生素 C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认为添加维生素C组鱼体增重和饲料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以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镁和维生素C硫酸酯钾效果最好。
  实施现代饲料加工技术。生态环保型饲料是目前水产饲料发展的主要目标。在配制水产动物环保饲料过程中,加工工艺的重点应放在最大限度减少饵料在水中溶失和沉底,防止饲料营养和添加物变性和提高饵料利用率上。故要采用现代饲料加工技术和工艺,如普通制粒的革新、挤压膨化、沉性与浮性膨化、最适粉碎粒度、最佳调质参数、后喷涂、微胶囊等工艺都是需要考虑的。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一种通过微生物、植物等多种动植物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降解, 改善水域环境,维持水域生态平衡新的改善养殖水体方法。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改善鱼虾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鱼虾消化率、增强鱼蝦免疫力的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另一方面(如光合细菌、芽孢菌、硝化细菌等)具有改良水质、增加养殖水体的溶解氧、降低养殖水体的氨态氮含量、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动物体内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提高动物抗病与免疫力、促进养殖对象生长等功能。
  人工处理。在投饵精养的池塘,池塘底部残留的饵料应及时处理,及时更换新水,保证水体洁净。控制好水源,防止水体被污染,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是以破坏水域环境、破坏水产资源为代价而获得的。因此,必须全面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研究,把环境、动物、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动物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对营养素的动态需求及其相互关系,通过营养调控和平衡原理,来开发优质、高效、低污染的饲料,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自古“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转型的加剧,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由于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以及各地连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人们对食品消费的疑虑和恐慌,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食品安全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质量的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过
期刊
总氮是各级烟草质检机构的日常检测项目之一,其含量与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释放密切相关。造纸法再造烟叶是以烟梗、烟碎片、烟末为原料,辅以木浆、亚麻浆、碳酸钙,经过萃取分离、浓缩调制、制浆、抄造、涂布等工艺而成的一种卷烟填料。行业标准YC/T161-2002总氮测定方法中的消化操作无法完成消化再造烟叶薄片成品。究其原因,主要是消化时间或温度不够,以及催化剂、消化液添加不足引起的。  本试验对再造烟叶
期刊
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粮谷类和薯类食物中,是人类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脂肪主要来源于油料作物和动物性食物,如花生、大豆和动物脂肪;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谷类和大豆。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后期成长阶段,另外繁重的学习任务、频繁的脑力,都是需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素来支撑。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不同的是,高等职业
期刊
茅于轼先生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是中国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他言辞犀利,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他是一个经常处于风口浪尖的人,而这也无疑使他成为了舆论焦点,使他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这一切,皆源于他的个性使然。他客观地揭示了一些经济学现象的本质,直中要害。比如:中国经济已陷入两难境地;中国的经济迟早要出问题等。近日,记者从茅于轼先生那些具有争议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他为什么选择经济
期刊
概况  塑料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指以聚丙烯(PP)、聚乙烯 (PE)树脂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经挤出薄膜、切割、拉伸成扁丝,再经织造、制袋而成的产品。因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重量轻、运输便利、化学稳定性好、易于加工、保护效果良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农业产品包装、建筑包装、食品包装等方面。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包装材料卫生级别分为工业级、食品级、药品级,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应该达到相应的食品级别,加工塑
期刊
天气这么热,想在家酿一杯啤酒吗?  智能生产工艺一定是既省事又能检测流程的,但是对于啤酒酿造来讲,即使酿酒工艺再成熟,检测发酵的过程仍然很麻烦。酿酒有一道工艺是发酵麦芽汁,自古以来罐子里麦芽汁和酵母的发酵程度就很难检测,只能靠经验观察。即使科技发展,发酵过程的监控还是比较苦难的。  炎热的夏天,想自己酿一杯啤酒吗?这个智能啤酒发酵气阀一定可以帮到你。挪威人推出的这款智能啤酒发酵气阀,取代传统只能排
期刊
食品中砷、汞的检测方法按照GB 5009.11-2014、GB 5009.17-2014检测,GB 500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规定第一篇总砷的测定方法中有:(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试样消解有微波消解法、高压密闭消解法;(2)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试样消解有湿法消解、干灰化法;(3)银盐法,试样消解有硝酸-高氯酸-硫酸法、硝酸-硫酸法、灰化法。G
期刊
G集团是内蒙古最大的食用油和调味品企业  内蒙古G集团坐落在内蒙古美丽河套平原上的包头市,这里土地肥沃,物阜民丰,自古就有“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说法。包头也是当年山西人走西口的主要目的地。  G集团是老国有体制下的改制企业,有着50多年的成长历程和文化底蕴,出品的葵花籽油和食醋、酱油等产品工艺独特,品质优异。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包头市重点培养的十五大企业集团之一,总
期刊
“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法治建设的亲历者。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至今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的变化是巨大的,不仅物质丰富了,同时科技、文化也在引领着我们的生活。”知名律师陈占平说起改革开放40年时说,他深信,每个人对改革开放都有不同的认识,但他感触最深的是法治建设的变化。  做律师是受环境影响  “1978年,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对于个人梦想还没有规划,在懵懵懂懂中长大。”陈
期刊
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市场监管局自今年挂牌后,坚持“强监管、優服务”,四项措施加大“四品一械”市场秩序治理。  一是建立提前预警机制,杜绝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该局每月对各类食品、药械相关许可证的有效时间进行梳理,提前90个自然日对企业发出预警,提醒其进行换证准备工作,并在10个自然日后再次预警,5个自然日后第三次预警,掌握其准备进度及换证进展情况,避免不及时换证情况发生。同时,为需要换证企业提供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