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问题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早期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小学德育的内涵,通过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当前,各学校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意识开始变得多元化、个性化,而道德观念则呈现出了市场化的趋势。这些意识形态都对一些小学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占首要地位,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小学学生德育工作是各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德育的内涵特点
  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反思与实践,使其形成一定为一定社会与阶级所服务的教育活动。道德行为是品德心理结构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受道德动机、道德行为方式、道德行为习惯、道德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如下特点:一是由简单易行向复杂难做的方面发展;二由不稳定、不巩固向稳定、巩固方面发展。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特点有:抑制能力较差;道德行为会由不同动机引起,易模仿别人行为。可从道德行为方式方法的掌握、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中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变化最快、生长发育旺盛的基础时期,是可塑性最强、接受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创造,这些生理特点制约影响着小学生心理的发展,道德理解也从直观、具体和肤浅,逐渐向复杂、抽象和本质过渡,道德行为从他律逐渐向自律、由习得逐渐向习惯性过渡。小学时期道德品质的养成对其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认识不足
  当前一些小学存在“重智轻德”现象。笔者通过对一些学校进行的德育教师情况调查了解,目前虽然一些学校表面重视德育工作,但在实际上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育优先现象。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都由其他任课教师兼职德育教学,德育队伍不健全。一些学校对德育认识也明显不足。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过分强调智育,忽视德育教育,将学生置于升学压力和过重课业负担下,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处于较薄弱的状态。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家长重智轻德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的前提下,大多数家长仍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教育内容与学生认识脱离
  科学有效的小学德育的内容应该是依据科学的小学生思想道德目标和小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而制定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所制定的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还是停留在底线教育内容的灌输层面上,即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灌输给小学生。这种教育内容仅仅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常常是脱离小学生生活的实际的,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回应,缺乏解释力和生命力。当前儿童思想道德水平往往摇摆反复,忽高忽低,究其根源,小学德育的教育内容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要相偏离,其结果是错过了儿童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构建的最关键时期。
  3.教师德育的责任意识淡化
  德育责任意识淡化的教师对德育工作态度敷衍了事,甚至推卸德育责任,显而易见其德育成效必然低下。一是教书育人责任意识的缺失造成职业行为的“消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工作逐渐被庸俗化为一种养活自己、赚取生计的职业,许多教育者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进行工作。使命感的缺失使得许多教育者暗语现状,碌碌无为,对工作消极应对,并直接导致了教育效果的下降。二是自我发展责任的缺失造成职业技能的“停滞”。“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让教育超越时代的要求,按部就班、固步自封的教学态度已经与当前的教育气候格格不入,在这方面通常的表现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退化,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作风稀松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4.德育评价僵化,缺乏全面性
  评价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的成败。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中重要的环节,而德育课的性质及教育目标抽象的表述更增加了评价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当前小学德育工作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从评价思维的方式来看,普遍存在只以道德行为为主要依据的德育评价。偏重于培养服从、循规蹈矩者,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道德责任感确立、道德判断能力养成等。从德育评价的方法来看,大多采取总结鉴定,写评语定性的方法,随意性较大,考评的结果缺乏可比性和层次性,可信度较低。从评价工作本身来看,缺乏可控性及日常性;重视阶段性评价却忽视了经常性评价;重视学校单方评价,忽视了社会、家庭行为的评价;只重视班主任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其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不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和自信心。应全面考察学生,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如:进行素质教育测评等。
  三、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发展
  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线,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能够理解并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念。   2.德育要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在学科教学当中须注重对德育的渗透,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育人以德”亦是每一名教师肩负的使命,不管从事哪一学科的工作,都应该把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德育工作二者协调在一起,努力把握住教学中所有可以借助的时机让学生能够受到品德方面的良好影响。课堂当中的每个细节都牵扯着学生的注意力,其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地产生和消融,通过适当的教学行为,可使学生被教师营设的课堂情境所感染,进而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都能感受到德育的浸润。
  3.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组织更加完善、健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组织有共青团和少先队,教师和学校领导要逐步让这些组织走向正规,更加完善、健全,充分发挥教育组织的导向作用。一是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可以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培训,也可以让辅导员走出去,与其他地区的辅导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他们的工作素养不断得到提高。二是要对少先队的小干部进行挖掘和培养,建立一支有思想、有能力的小干部队伍。少先队的小干部可以由学生选举产生,也可以由教师任命,最好是实行轮换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发现学生的潜力。并且,可以由少先队员组成学校内的纪律监察队、 卫生监察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激发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身,获得提高。 这种形式比教师管理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4.德育教育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加强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主要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集体班级的活动内容一般都比较的广泛,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转化教育学生的德育行为有很强的推动力,集体活动有效开展还能够促使学生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在活动中建立深厚的友谊,促使大家都能够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且互相爱护。为了促使德育工作都能够有重点、有针对性,而且还能够收到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可以结合法定节日或者是一些传统的节日,也可以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一些纪念日等开展各种各样的且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比方说“祖国的生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学雷锋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班主任可以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们都能够在实践中,把学生们的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孙洁.开展德育教育的思考[J]. 中国职工教育. 2014.
  [2]牟凤英.怎样开展小学德育教育[J]. 学周刊. 2013.
  [3]赵翠敏.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J]. 现代农村科技. 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多年班主任的角度,提出班集体建设工作的四个方法。作为班主任应明确班级奋斗目标、培养舆论导向、建设良好班风、民主管理、对待学生真诚平等才能搞好班级建设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四法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班级聚集了几十个性格、家庭背景、智力水平不同的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建设一个良好的
期刊
摘 要:现在安徽省地区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是2006年开始试行的人教版。本文对于这一版本中关于民族关系史的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目前民族史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历史教学中增加对民族关系史的教学,是一个很有必要的环节,也是“最基本历史”的教学内容之一;我们的国家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形成较强的民族凝聚力,笔者觉得民族关系史应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民族关系史;教学现状  
期刊
摘 要:中国文化语言学是本世纪8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以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主旨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文化语言学”这一术语中的“文化”所对应的就是英语的culture。19世纪以来欧美各国的一些著名学者在研究人类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门内涵丰富而影响广泛的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探索  一、关于文化语言学的体系建设  1990年申小龙在《中国文化语言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一
期刊
摘 要:当“微课”、“反转课堂”成为教育界热议的焦点,我们必须承认科技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日新月异的时代。它对整个世界各个领域的影响都是极其迅速和巨大的,尤其是教育。所以面对教育界迅捷纷杂的变换,作为决定一所学校全体师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校长,其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校长专业发展是校长个体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专业发展的直接结果是校长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领导者”。而中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新教育形势下,要想当好农村班主任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又敬又怕又喜欢的班主任呢?  关键词: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艺术  毕业分配后,我就回到了我的家乡、我的母校——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体会颇深: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有7亿在农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祖国繁荣昌盛、和
期刊
摘 要:医学影像技术是临床治疗中依赖度较高的辅助治疗手段,对在职人员的仪器操作技能和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本文从一名在校本科生的角度,结合高校医学影像教学内容和相关一线医师的文献报告,初步辨析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区别,总结了从在校学习到驻院实习的角色转变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广大尚未步入实习阶段的高校影像专业学生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实习规划。  关键词:影像专业;实习生;学习规划  高校
期刊
摘 要:明清宫廷藏书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藏书史中色彩斑斓的一面,不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宫廷藏书史的认识,重新认识宫廷藏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而且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史,文献学史及提供文化史的研究。  关键词:明朝;清朝;宫廷藏书  历史从来就不缺文明的光芒,在中国古各个朝代的历史更迭中,文明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展壮大,而文字又是传承文明智慧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商代已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自
期刊
摘 要:文化其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其中包含着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等。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长久存在的支撑,人们长期的生活创造所留下来的,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所形成的文化也就不一样。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历史上发生了诸如“徐福东渡”、“玄奘取经”、“张骞出使西域”等闻名中外的文化传播事件,这些类似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当代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职业人才的重要机构。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开展教学活动,是高职学校的教学特色。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作为目标开展英语教学,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优化改革,更能提高英语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技术型以及应用型
期刊
摘 要:一个班级的管理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水平,同样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以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班级管理策略的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科学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班主任担负着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职责。所以,班主任要与时俱进,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对班级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