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事关社会建设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ongy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事关社会建设汪政语文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语文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又该如何表述?我以为,语文从来就不仅是一门学科教育,它事关文化,事关社会建设。
  一个社会的风气首先体现在语文的风气上,体现在有无好的话风与文风上。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许多社会矛盾都源于缺少良好的沟通,对话双方的听说能力与水平都有问题——往往说者不好好说,多说一句都嫌烦;而听者又不好好听,或是由于专业障碍听不明白。于是,矛盾产生了。语文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了。而这时的语文,不再是简单的说与听,还要选择词语与表达方式,甚至体态语。因为,话语是与人的情感相连的。
  这里还涉及一个根本问题:一个人的语文伦理。有时,话语障碍与双方的语文水平无关,但与一个人的语文道德、语文伦理有关。比如,语文的目的是交流与沟通,但如果一个人就是不想好好说话,就是不愿意让人听明白,甚至他的语文手段与方法都指向不正确的目的,他就是要拒绝你,就是要让你愤怒或悲伤,你怎么办?我们可以看看网络上的所谓“喷子”,不好好说话已经成为他们的话语常态。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语文态度与语文心理。
  审视当下,为什么国民教育的程度提升了,社会成员的语文水平提高了,好的语文交往氛围却变淡了?有一批人被一种怨怼的话语情绪与风格裹挟,甚至,校园都处在一种紧张的语文氛围中,这实在令人忧虑。长此以往,人们的语文人格就会扭曲,更不会出现优雅的语文作品。
  评价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他的语文积累,比如能背诵多少诗文;更重要的是看他的语文应用能力,即能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来解决问题。人们为什么喜欢和尊敬袁隆平、张文宏?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语文水平高,他们都能成功地运用语文把自己领域的专业问题通俗地讲清楚、讲明白。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能拥有高质量的语文生活。如果我们的教学达不到这一点,就有违语文的本性。可惜,这个道理许多从事语文教育的人不明白,也不愿意明白,从而人为地放弃语文生活,割裂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不从社会生活出发审视语文教育,培养出的是看上去语文成绩很好,却讨厌语文,更没有语文生活的人。这样的人,不但在语文中没有创造,還常常用错语文,何谈享有高质量的语文生活?这样的人一旦多了,这个社会不但没有精彩的语文生活,还可能形成语文的灾难。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微课是指围绕一个阅读议题,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和展示相关阅读知识点、技能点的简短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微课具有可选择性、可反复性和可互动性,主要有目标整合式、问题引领式、资料拓展式、比较鉴赏式等类型。以主题微课为依托,引领学生有序、有据、有趣地自觉阅读,主要围绕课内外双向联动、“导师”在场助力和阅读者自主调控等方向开展实践。  关键词:主题微课;自觉阅读;课内外联动;“导师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味”更浓。抓住课后练习紧扣“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支柱”、形成“一种梯度”、凸显“一种能力”、显现“一种态度”等特点,寻到切实可行的策略:精准定位,以“练”引教;整合优化,以“练”促教。  关键词:课后练习;编排特点;教学运用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一部分,是体现编者意图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相较之
摘要: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向”。教师应当处理好“活”与“效”、“新”与“真”、“点”与“面”的关系,注重由“横向思维发散”引向“纵深思维延展”,由“浅层多元解读”引向“主流价值体悟”,由“个体话语霸权”引向“群体畅所欲言”。  关键词:深度学习;语文课堂;思维力;价值观;学生观  深度学习理念倡导对课堂教学中各类浅层学习现象的纠偏,主张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习得中,
摘要:复习应是把原来碎片式的、随意化的、思维暗线的学习变成整合式的、系统化的、思维明线的学习的重要过程。复习课不仅要关注学科章节知识的逻辑走向,更要关注核心概念(本源意义)、问题结构、数学思维的逻辑走向。  关键词:复习课;核心概念;问题结构;数学思维  在由师生共同构成的课堂场所里,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和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以为,答案就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改变
摘要:评价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是任务驱动学习课堂的关键。评价任务设计要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更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让学生的思想“站立”起来。评价任务实施时,应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嵌入评价任务,重视评价的生成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评价任务;核心素养;活动嵌入  一堂好课,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任务驱动学习的课堂,不妨让评价作为先导性的任务(即评价任务),反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