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来创造出新观点,理解文学作品,突破传统思维束缚。文学阅读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思考作品,形成自己创新性的认识。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如何在英语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许瑛琪,福建石狮市石光中学。
“一千个人阅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成长阅历和知识水平是不同的,就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这种独特的分析也就是创新。学生可以以文学阅读为载体,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进行发散思维时要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思考意识,进而主动地分析,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文学阅读跳出了教科书的束缚,使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拓新领域去思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发散思维的舞台,有利于学生从新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一、文学阅读的含义和作用
文学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阅读也就是学生通过对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进行主动阅读的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阅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阅读的话题也是不同的,包括哲学、宗教、法律、政治、生活、体育、音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拓展,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社会,体验人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而用活跃的思维来分析和探究问题,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生活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应该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不受任何思想和观点的限制,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觉去看待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应该是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的,这是学生思维的结果,也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文学阅读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作用
福特曾经说过:“不创新,就灭亡”。
托马斯说过“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可见创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学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为学生搭建一个思考的空间和舞台,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变通性、独特性、敏感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着不同方向进行蔓延和拓展,进而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文学阅读中,学生会脱离现实的生活,学生会学会用差异性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用探究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用优化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恰当地提出否定型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飞速运转和思想的飞跃。学生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会学会运用理性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到事物之间的相异性和差异性,进而通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方式来使思维经历准备、酝酿、豁朗的过程,并且在验证过程中得到自己的新的认识,实现思维的活跃和创新。
四、如何在文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营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文学阅读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暂新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的自由空间中进行思维的活跃和发散,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来实现对问题的解答。教师要鼓励学生融入到文学阅读的时空中,通过在这个环境中思考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已有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会回到美国19世纪20年代,在这个环境中进行思维活动,进而思维发散。这种环境的营造会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阅读中学生会认识到美国经济在20年代处于繁荣时期,这导致了人们思想和价值观上有一些变化。年轻的一代不顾父母的教诲,没有人关心政治和精神,几乎所有的人每天都是在享乐,意志消沉。在这本书中美国梦影响了书中所有的人物。书中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理想,可是他们的理想都和金钱有关,这就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通过金钱来享乐。菲茨杰拉德把他自己和国家的经历结合起来了,通过这部小说反映出了时代的特点。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会跟着加工和处理,对小说中的环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菲茨杰拉德属于“迷茫的一代”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多有迷茫、悲观情绪。阅读中,学生会体会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反映出了“美国梦”根本不存在,但是只有人物历经了觉醒和破灭感中的坎坷与痛苦后才知道。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会人物缺乏认识。通过学生融入阅读环境,走进阅读氛围,学生就会进行创造性思考,认识到这部作品也反映出了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的本质。
2.巧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学阅读,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用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朝着前人没有提出的方向去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围绕阅读文章的主旨大意,写作意图和态度,人物性格,文中暗含等几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例如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美国梦对盖茨比有怎样的影响。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会更加积极地阅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用自己的观点来探究问题,实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发散思维中,学生会认识到美国梦起源于殖民时期,在19世纪得到发展,在一战期间美国通过贩卖军备变得很富有,那个时期美国主要关注的就是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还有商业的扩张。人们感觉在任何一个地方通过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挣到钱。随着很多美国人都投资股票,一夜暴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这群人追求的都是优越的物质生活,缺少精神追求。美国梦只是人的一种追求,他们希望能够比别人生活的更好,更富有。通过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学生说,美国梦就是拥有成功的生意变成百万富翁。因为盖茨比就有这样的一个梦想。他渴望金钱,渴望能够与黛西重温过去,认为这些都是建立在他的富有之上的,所以他想要变得富有,他认为只要他有钱了他就会重新得到黛西,与她重温过去,这也是导致他悲剧的根源。这是学生的认识,是他的创新观点,这种观点没有对错,只是学生的不同看法。 3.读法指导,掌握阅读创新技巧。为了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自己的创新观点和认识。阅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思维集中,朝着一个方向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在探究和总结中得到锻炼。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某一个点上或者是某一个问题上,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理解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阅读中,学生会在阅读中认识到,盖茨比对自己梦想进行了自我毁灭,他的悲剧实际上都是自己造成的。学生认为盖茨比在文中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导致他的失败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是因为他对黛西的纯洁的爱。尽管已经过去多年,盖茨比想要娶黛西的梦想一直都没有改变,因为黛西是他一生中所爱的第一个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为了能够赢得黛西的爱,他努力地奋斗,想要变得富有,成为一个上层阶级的人物。他对黛西的爱导致他从来都不会去关注其他的女人。其次是因为盖茨比对金钱权力无条件的信仰。对于盖茨比来说它的物质世界应该上升到精神层面上,他的唯物主义导致了他的悲剧结果。这正是菲茨杰拉德所写的美国梦的时代特点。过多的对物质上的追求而没有精神上的提高,天真的信念和错误的信仰,都使得蓋茨比不是像汤姆和黛西这样的上层人物的对手。他只是天真地认为有了金钱他和黛西就是平等的,可以得到黛西。但是事实告诉他,他的想法太天真了,因为他永远不可能与黛西平等,更不用说成为富人社会的一员了。不论他有多少钱或者权利,在汤姆和黛西看来,他什么都不是。最后是由于盖茨比对贵族富人没有正确的认识。
4.运用对比,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对比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缜密,会促进学生学会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特点和不同。这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创新的一种有效思维方式。比较中,学生会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同时也会发现他们的不同点,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思维朝着多角度来发散。对比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点,针对这些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思维舞台,进而实现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创新。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提到了富人,而在美国东部富人和西部富人是不同的,他们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东部一般是老富人区,像汤姆和黛西都居住在那里,他们一般都是贵族富人家庭;而西部居住着像盖茨比这样的新兴富人。他们一般是企业家和商人。在他们身上有着本质的经济差异、社会冲突和文化冲突。在比较中,学生会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认识,总结出盖茨比主要是通过金钱来表达他的富有,享受生活,他们可以为了挣钱而去做任何事情,包括违法的事情。在于汤姆的对抗中,汤姆就利用了他做违法的事实。而汤姆和黛西他们是贵族富人的代表,他们高雅、聪明、有品位。黛西会嫁给汤姆就是因为汤姆可以满足黛西的欲望,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盖茨比和汤姆的这种差异不是有了金钱就可以平等了,还有其他更多的影响因素,这是经济差异、社会冲突和文化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较让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提出了自己创新的观点。
5.利用手段,给予学生创新动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比如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故事梗概,使学生了解阅读的主要内容,对故事形成初步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进而优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如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作者信息,使学生了解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先后创作、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和170余篇短篇小说。同时可以借助媒体来引导学生探究盖茨比悲剧的根源。形象的图片,生动的画面,真实的语言会促进学生投入文学阅读,进而了解到盖茨比的盲目和无知是导致他悲剧的根源。学生通自己的思考也会总结出:他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在追求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这教会我们理想必须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做到“三思而后行”。学生的创新观点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文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这里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从而转变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意识。学生的思维渠道和思维空间变得更多元化,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情景连续化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08.
[2]艾泉东.面向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有效教学方法[J].中国教师, 2015,06.
[3]郑俐.文学阅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阅读教学, 2016,01.
[4]傅修延.探梦——析《了不起的盖茨比》[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5]张柔桑.一个幻灭的时代——浅论《了不起的盖茨比》[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许瑛琪,福建石狮市石光中学。
“一千个人阅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成长阅历和知识水平是不同的,就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这种独特的分析也就是创新。学生可以以文学阅读为载体,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进行发散思维时要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思考意识,进而主动地分析,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文学阅读跳出了教科书的束缚,使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拓新领域去思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发散思维的舞台,有利于学生从新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一、文学阅读的含义和作用
文学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阅读也就是学生通过对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进行主动阅读的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阅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阅读的话题也是不同的,包括哲学、宗教、法律、政治、生活、体育、音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拓展,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社会,体验人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而用活跃的思维来分析和探究问题,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生活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应该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不受任何思想和观点的限制,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觉去看待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应该是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的,这是学生思维的结果,也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文学阅读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作用
福特曾经说过:“不创新,就灭亡”。
托马斯说过“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可见创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学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为学生搭建一个思考的空间和舞台,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变通性、独特性、敏感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着不同方向进行蔓延和拓展,进而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文学阅读中,学生会脱离现实的生活,学生会学会用差异性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用探究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用优化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恰当地提出否定型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飞速运转和思想的飞跃。学生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会学会运用理性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到事物之间的相异性和差异性,进而通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方式来使思维经历准备、酝酿、豁朗的过程,并且在验证过程中得到自己的新的认识,实现思维的活跃和创新。
四、如何在文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营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文学阅读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暂新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的自由空间中进行思维的活跃和发散,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来实现对问题的解答。教师要鼓励学生融入到文学阅读的时空中,通过在这个环境中思考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已有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会回到美国19世纪20年代,在这个环境中进行思维活动,进而思维发散。这种环境的营造会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阅读中学生会认识到美国经济在20年代处于繁荣时期,这导致了人们思想和价值观上有一些变化。年轻的一代不顾父母的教诲,没有人关心政治和精神,几乎所有的人每天都是在享乐,意志消沉。在这本书中美国梦影响了书中所有的人物。书中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理想,可是他们的理想都和金钱有关,这就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通过金钱来享乐。菲茨杰拉德把他自己和国家的经历结合起来了,通过这部小说反映出了时代的特点。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会跟着加工和处理,对小说中的环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菲茨杰拉德属于“迷茫的一代”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多有迷茫、悲观情绪。阅读中,学生会体会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反映出了“美国梦”根本不存在,但是只有人物历经了觉醒和破灭感中的坎坷与痛苦后才知道。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会人物缺乏认识。通过学生融入阅读环境,走进阅读氛围,学生就会进行创造性思考,认识到这部作品也反映出了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的本质。
2.巧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学阅读,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用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朝着前人没有提出的方向去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围绕阅读文章的主旨大意,写作意图和态度,人物性格,文中暗含等几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例如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美国梦对盖茨比有怎样的影响。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会更加积极地阅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用自己的观点来探究问题,实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发散思维中,学生会认识到美国梦起源于殖民时期,在19世纪得到发展,在一战期间美国通过贩卖军备变得很富有,那个时期美国主要关注的就是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还有商业的扩张。人们感觉在任何一个地方通过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挣到钱。随着很多美国人都投资股票,一夜暴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这群人追求的都是优越的物质生活,缺少精神追求。美国梦只是人的一种追求,他们希望能够比别人生活的更好,更富有。通过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学生说,美国梦就是拥有成功的生意变成百万富翁。因为盖茨比就有这样的一个梦想。他渴望金钱,渴望能够与黛西重温过去,认为这些都是建立在他的富有之上的,所以他想要变得富有,他认为只要他有钱了他就会重新得到黛西,与她重温过去,这也是导致他悲剧的根源。这是学生的认识,是他的创新观点,这种观点没有对错,只是学生的不同看法。 3.读法指导,掌握阅读创新技巧。为了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自己的创新观点和认识。阅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思维集中,朝着一个方向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在探究和总结中得到锻炼。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某一个点上或者是某一个问题上,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理解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阅读中,学生会在阅读中认识到,盖茨比对自己梦想进行了自我毁灭,他的悲剧实际上都是自己造成的。学生认为盖茨比在文中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导致他的失败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是因为他对黛西的纯洁的爱。尽管已经过去多年,盖茨比想要娶黛西的梦想一直都没有改变,因为黛西是他一生中所爱的第一个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为了能够赢得黛西的爱,他努力地奋斗,想要变得富有,成为一个上层阶级的人物。他对黛西的爱导致他从来都不会去关注其他的女人。其次是因为盖茨比对金钱权力无条件的信仰。对于盖茨比来说它的物质世界应该上升到精神层面上,他的唯物主义导致了他的悲剧结果。这正是菲茨杰拉德所写的美国梦的时代特点。过多的对物质上的追求而没有精神上的提高,天真的信念和错误的信仰,都使得蓋茨比不是像汤姆和黛西这样的上层人物的对手。他只是天真地认为有了金钱他和黛西就是平等的,可以得到黛西。但是事实告诉他,他的想法太天真了,因为他永远不可能与黛西平等,更不用说成为富人社会的一员了。不论他有多少钱或者权利,在汤姆和黛西看来,他什么都不是。最后是由于盖茨比对贵族富人没有正确的认识。
4.运用对比,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对比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缜密,会促进学生学会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特点和不同。这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创新的一种有效思维方式。比较中,学生会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同时也会发现他们的不同点,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思维朝着多角度来发散。对比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点,针对这些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思维舞台,进而实现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创新。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提到了富人,而在美国东部富人和西部富人是不同的,他们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东部一般是老富人区,像汤姆和黛西都居住在那里,他们一般都是贵族富人家庭;而西部居住着像盖茨比这样的新兴富人。他们一般是企业家和商人。在他们身上有着本质的经济差异、社会冲突和文化冲突。在比较中,学生会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认识,总结出盖茨比主要是通过金钱来表达他的富有,享受生活,他们可以为了挣钱而去做任何事情,包括违法的事情。在于汤姆的对抗中,汤姆就利用了他做违法的事实。而汤姆和黛西他们是贵族富人的代表,他们高雅、聪明、有品位。黛西会嫁给汤姆就是因为汤姆可以满足黛西的欲望,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盖茨比和汤姆的这种差异不是有了金钱就可以平等了,还有其他更多的影响因素,这是经济差异、社会冲突和文化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较让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提出了自己创新的观点。
5.利用手段,给予学生创新动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比如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故事梗概,使学生了解阅读的主要内容,对故事形成初步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进而优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如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作者信息,使学生了解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先后创作、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和170余篇短篇小说。同时可以借助媒体来引导学生探究盖茨比悲剧的根源。形象的图片,生动的画面,真实的语言会促进学生投入文学阅读,进而了解到盖茨比的盲目和无知是导致他悲剧的根源。学生通自己的思考也会总结出:他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在追求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这教会我们理想必须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做到“三思而后行”。学生的创新观点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文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这里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从而转变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意识。学生的思维渠道和思维空间变得更多元化,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情景连续化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08.
[2]艾泉东.面向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有效教学方法[J].中国教师, 2015,06.
[3]郑俐.文学阅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阅读教学, 2016,01.
[4]傅修延.探梦——析《了不起的盖茨比》[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5]张柔桑.一个幻灭的时代——浅论《了不起的盖茨比》[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