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v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慢差费”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我们急需要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兴趣。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才能使“百草园”的天真纯朴和智慧灵光尽情流露。语文教学要彻底摆脱“文本位”的束缚,健全“开放型”教学模式。淡化教师的表演欲,强化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以此为动力,开拓出一条创造性的自学之路,也就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效率 激发 树立 兴趣 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84-02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效率是最高的,学生希望每堂课都是精彩的,沉甸甸的。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诱导学生创造性学习。为达到这个目标,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地探讨、摸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运用教育这门艺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关键要处理好“设疑”和“解疑”这两个环节。这方面,很多名家的教学就是最好的注脚。如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检测——复读”的六步教学法,宁鸿彬先生的“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的五步教学法。我们是很普通很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搬抄名家的方法,而是在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地运用,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法,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是关键
  
  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在100名学生中,最喜欢学语文的占17%,最不喜欢学语文的占9%。(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在农村,不喜欢学语文的学生远远不止这9%,为什么呢?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学生缺乏自信,兴趣的火花没有被激发出来。这类学生的共同点是:不会读课文,也不喜欢读课文,更谈不上以声传情;写字不工整,涂鸦严重;作文篇幅短小,干干巴巴,毫无生气;每当考试,阅读题总是惨不忍睹——一路红“×”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入手。对这类学生来说,上语文课几乎是受煎熬,尤其是千篇一律的分段、概括段意。教师急需摒弃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上出新意,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老师要笑对每一位同学,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教学相长的伴侣,让他始终觉得你心地纯正,具有一种人格美。其次,在他遇到困难时,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应及时真诚地帮助,让他感到你是非常在意他的,特别是因自信不足而心理脆弱的同学,我们更应小心呵护。再次,要在课堂上唤醒、激励他们潜在的自信,让他们完成一些确实有能力干好的事,如板书生字,讲个成语故事,唱支歌等,让他觉得自己还“行”。鼓励他把课堂上的收获写进日记,对写作中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贴切的比喻都给予肯定,就从这样的细微处入手,天长日久,他的自信心开始复苏。但此时的自信还是很脆弱的,经不起风吹雨淋,更不能接受暴风骤雨的考验,因此,即使我们怒发冲冠也不能“一吐为快”,而应以“忍”字为先。当他自信心足了,兴趣就会萌动。此时,我们要善于捕捉他兴趣的火花,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在教学语法知识动补短语、形补短语时,让他来充当解决问题的先锋——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如走、跳、等。其它同学则对这些动作的特征加以概括如“走得快”、“走得慢”、“跳得高”、“跳得远”、“笑得开心”;再让同学们概括出他形体的特征,如“高得很”、“壮得很”、“可爱得很”、“精神得很”。此情此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容易被激发出来,自信最容易树立起来,课堂就会出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局面,这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潜能得到开发,就能收到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如此长期坚持,就逐步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二、实行多层目标,教学变“一维”为“多维”是基础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明确规定教学要达到统一的结果,讲授内容强调教师自己的标准,把学生塑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图的产品。这一种目标,一种结果的“一维性”教学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压抑了学生的发展潜能,导致个性被扼杀,创造能力被抑制。
   对此,我们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主动参与教学目标的拟定,自己提出学习的策略、方式,为自己的目标尽力而为。如识字教学中,根据他们识记品质的优劣,逐次降低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感较好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全部背诵,基础薄的同学则要求他们熟读就行。切不可让所有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强烈他们的厌学情绪。只有这种多种目标,多种结果的“多维性”教学,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幽默的语言,活泼的形式是支柱
  
  “少慢差费”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我们急需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就是说,要改变这种症状的出路在于尽可能减少无效教学时间。“用尽可能经济的语言材料,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强的表达效果。”(张志公语)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要想使课堂这部电影引人入胜,老师就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用兴奋的情绪,蓬勃的精神感染人,以精彩的导语,悬念迭生的情节激励人、鼓舞人。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用语言创设的情境里,充分释放被惰性所封闭的主观能动性,让他带着想要学的强烈意识投入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我引用下面的一段话作为导语:“一提到冬天,大家也许会马上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雕玉琢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以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今天我们就随老舍的妙笔一起去看看济南的冬天。”这样的导语,就是好的开头,它能高效的、全面的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在课堂的发展中也不应该是水平如镜的,而应不时的投颗石子,激起兴趣的层层涟漪。如识字教学时,同学们对“憖憖然”的“憖”,“阒无人声”的“阒”,总容易写错。怎样识记才又快又准呢?我把这两个字各编了一句话:“来”了“犬”你可要小“心”啊,它会咬你的;“犬”已经在“门”口闭上了眼睛(目),这说明已经深夜了。很快,同学们既掌握了字形,也理解了字义。教学说明文《死海不死》时,许多同学认为,奴隶们被安然无恙的送回岸边,这是神的旨意。真的是这样?我做了鸡蛋在盐水中浮起的实验,同学们豁然开朗:原来死海23%~25%的盐才是奴隶们的救命恩人。用这种方式教学,既直观又省时省力,也减小了理解的坡度。在教学《古代英雄的石像》时,学生对“石像摔了个粉碎,而下面的小石子却露出了笑脸”觉得不可思议。小石子究竟想些啥呢?我让学生齐唱“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的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明天,迎接欢乐……”这首歌正好唱出了小石子的心愿:做人就应当实实在在,默默奉献。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更喜欢哪种教学方式,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哪些内容不感兴趣。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才能使“百草园”的天真纯朴和智慧灵光尽情流露,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45分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力保障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异成绩是相辅相称的。人常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滴水穿石,绳锯木断。这就是说,只要坚持到底,苍天不负有心人。学习的最佳习惯莫过于坚持,再坚持,在坚持中积累,在坚持中丰富,在坚持中提高。对此,我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三个成语,重点掌握在生活语境中的应用;或写或抄一段话,坚持天天动笔,天天有点滴收获。但不贪多求全,以致消化不良,产生厌食情绪。为了激励他们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的氛围,特设“每周一课”,让学生汇报积累的收获。德国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不妨面向全体,重点“扶持”,先推荐几篇成功的习作,尝试投稿。尝试成功,则本班的创作愿望陡然强烈,创作兴趣突然浓厚,成功者不忘曾经的荣耀和拥有,后来者则奋起直追,决心要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这样,同学们的写作便纳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良性循环,每天的积累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一种诱人的营养快餐,是一层层走向“小作家”的台阶。到目前为止,我已成功的推荐六篇习作,刊登在《民勤报》或《学生天地》上。正是我培养了学生坚持积累的学习习惯,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人说,习作没有发表,咋办?降低标准,把这些习作装订成册,在校内发行,让这些同学戴上校园作家的光环,体会创作成功的喜悦。这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也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乐此不疲的去追求。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围绕“设疑”和“解疑”这个核心,搞活课堂教学,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想法让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大语文和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我们则要赞成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并且语文教学要彻底摆脱“文本位”的束缚,健全“开放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张扬个性,表现自身,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挥个性潜能,促进个性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淡化教师的表演欲,强化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以此为动力,开拓出一条创造性的自学之路,也就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亲育情、以励育情,让班主任循循善诱的情感教育如涓涓细流和绵绵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触发学生的认知,激起学生积极、温馨、快乐的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摘 要: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公办学校接纳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是构建公平教育和和谐社会的要求。但是,这也给公办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外来人口子女管理 公平 和谐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76-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外来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迎合民工潮的涌入,为解决
摘 要:任何课程的实施,都离不开一定的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也不例外。目前,关于体育课程资源从概念到内容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影响课程资源开发的和利用的程度和效果。文章从管理要素出发,探讨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人力资源、内容资源、信息资源等三个方面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
目的: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后,常出现便秘、肺部感染、低钠血症等多种合并症,危及患者的生命。颈髓损伤早期,消化系统功能受到影响,进食少且消耗增加,出现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等营
摘 要: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工作模式已从原先的“教育管理”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生服务和引导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学生工作模式。新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提出,要求学生工作从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以及学生工作开展的方法上实现转变,并从各个层面来强化服务和引导功能。  关键词:学生工作 服务 引导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83-01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的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已波及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86-01    传统教学中总是在“教什么”的问题上考虑比较多,教学目标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教师在备课中只注重备教材,而忽略备方法和备学生,这样很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上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着重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着眼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更好”。这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