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面对我们的学生,反思过去的教学,聚焦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有着诸多的不适应。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穿新鞋走错路也不乏其人。痛定思痛,唯有改革才能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经过一轮新课改培训,四年的新课程改革实践,学习并借鉴其他课改省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把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和学校、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一中“两型四步”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两型”也就是指两种课型。第一种课型叫“自主合作型”,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第二种课型叫“拓展提升型”,主要强调教师拓展提升,学生自主建构。两种课型各有侧重。所谓“四步”也就是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感受新知;交流互动、释疑解难;精讲点拨、拓展深化;自主建构、总结提升。这一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也称为预习。过去的预习,教师没有创设任何教学情境,也没有设置任何探究问题,更没有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的预习显得很自由。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学生要阅读课文的文本,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必须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目标和方向。教师在导学案中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情境必须充分体现新课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除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外,教师还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带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另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梯度性的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通过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必须完成三项任务:一是要独立完成课文的文本阅读,弄清楚课文中主要的知识点,为合作探究提供知识储备;二是解决设置的探究问题;三是把在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中遇到的疑点记录在导学案上,为合作探究提供问题基础。这一环节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二、交流互动、释疑解难
  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这一环节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弄懂了部分探究问题。但是在文本阅读中仍有一些问题不清楚,对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也有一些没有完全弄懂,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同伴的帮助和教师的点拨方可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有以下两步。
  1.合作探究,释疑解难。合作探究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既要考虑学习成绩的因素,又要考虑性别因素,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座位的编排仍然延续过去的插秧式,只是在讨论的时候转过身来即可。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四个,且必须是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真问题”。讨论的时候首先是同桌交流,同桌交流仍然不清楚的再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诟病。
  2.展示交流。探究结束以后,小组成员对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探究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展示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可能有相同的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问题,可以相互补充。教师就学生的展示进行简短的点评,及时矫正错误。展示交流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
  三、精讲点拨、拓展深化
  经过自主学习(自己能弄懂的自己学)、合作探究(自己弄不懂的相互学)这两个环节以后,学生仍然可能有不清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易混易错点进行强调,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这一环节可以放在每一个探究点展示点评以后进行,也可以放在所有探究展示结束以后进行。这一环节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四、自主建构、总结提升
  在完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三个环节以后,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上的建构,小组之间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交流、补充、完善,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点评。这一环节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
  总之,我校的“两型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操作过程不够灵活,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学生出现分数疲劳等等。但我们相信,这些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会逐一得到解决,高效课堂之花在我校定会美丽绽放。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迁移,顾名思义是迁徙移动的意思,将适应于前一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大脑加工,应用于新的问题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迁移能力是人脑发散思维能力、概括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信息综合再造能力的总称,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需抓住这几方面思维的发展来入手.对于高中数学课堂,可以采用“一题多解”“变式训练”“构建模型”等具体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形成强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一题多解,开阔审题视野  
一、研究目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学生应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能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且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本课题组成员认为,我们应在教学中坚持适时、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生的英语阅读量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在获得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听到教师抱怨:我都讲得口干舌燥了,可为什么教学效果就是不好呢?其实,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课堂效率的高低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悟出了多少道理。所以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在此发表一点浅见,和大家一起探讨,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
中学阶段是诚实守信言行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当今社会不容乐观的诚信现状,我们应将诚信教育纳入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日程,树立诚信比成绩更重要的理念,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并建立诚信约束机制,推动良好诚信环境的形成。  2014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原则通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面对
体育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卫生保健及身体运动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它与智育和德育一起组成了学校教育的综合体系。我国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目标如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最终实现提升民族整体身体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输送德智体多方面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这一宏观宗旨。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的变化使一些学生不爱参加体育活动,对体育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