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幼儿阶段所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次笔者就如何实现幼儿在幼儿圆学习环境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以下几点阐述,希望对以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94-01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幼儿园所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较长,这里是幼儿接触新的人和事物的主要场地,因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是幼儿整个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能够在这种好的环境当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注重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由于他们年龄因素以及心理和智力发展状况影响,他们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而且幼儿对于所有的新事物都有着非常好奇的心态。同时大多数时间幼儿所进行的活动都是室外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会接触到很多辅助性的器材进行活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幼儿的安全问题带来众多隐患。家长和教师不能够时刻让幼儿在自己的视线和保护状况下,因而提升幼儿安全意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是解决这些安全问题最直接的方式。
  比如在进行集体活动过程当中,幼儿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到在集体活动过程当中进行自我保护的相关动作。并且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动作会直接危及他人人身安全,并且定期的给幼儿开展一系列的安全讲座课程。除了让幼儿在游戏当中注意安全,还要向幼儿普及食品、用电、意外安全等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在每个学期都应该组织幼儿进行多次的安全演习,并且确保幼儿的安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在校园当中通过相关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使用过期的食品会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且在吃东西之前,一定要清洁自己的手,教师还应该定期的给幼儿播放一些健康饮食类的视频,这样对于幼儿的食品安全知识的贯彻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用电点和用火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公共区域,通过相关的图片展示以及定期的安全教育讲座和演练,让幼儿逐渐的形成自身的安全习惯。
  二、让幼儿形成文明行为习惯
  对于当前的幼儿来说,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家长对于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和要求。因此大部分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都较强,大多数时候幼儿很少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从而没有养成较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要求全民个人素质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基本礼貌素养和文明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将文明习惯渗透于学生的日常活动和生活当中,在日常的活动和生活当中,让幼儿能够不断地约束自我,做一个有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文明习惯上进行互相监督和互相帮助。让他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要让幼儿明白幼儿园是他们的大家庭,因此,他们需要保持幼儿园的干净整洁。同时,还需要让他们学会为其他人考虑。例如,在其他孩子休息的时候能够有意识的保持安静,不制造出各种吵闹的声音。在吃饭的时候,教师需要让他们学习基本的用餐礼仪。教师要引导幼儿不浪费粮食,不随意破坏餐具,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用餐结束之后能够积极主动地收拾自己的餐具,并把它们放在餐具回收点。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在家长会及亲子活动的时候,还需要引导幼儿的监护人协助幼儿园一起对幼儿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为幼儿的文明习惯做出良好的榜样,从而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的良好文明習惯的影响。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让幼儿形成集体行为习惯
  由于幼儿普遍年龄较小,他们与社会接触的少,所接触的人群也较为单一。幼儿在成长过程当中,他们的纪律意识并不强,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应该让幼儿形成守规则、懂团结、遵守纪律的意识,这样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日后的实践活动。通常幼儿在游戏活动当中游戏规则较多,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之前,应该让幼儿了解游戏的相关规则,并且引导幼儿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例如在游戏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幼儿懂得有秩序地进行游戏,让他们每个人都排好队,形成规则意识。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幼儿踊跃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够随意地离开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拥有纪律意识,通过一些丰富多样的团队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培养幼儿的观察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观察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色彩缤纷的卡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来寻找相近颜色的图片。也可以通过让幼儿分小组对不同形状的玩具进行观察和分类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难过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有趣的事物,并主动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所处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足够的耐心,在日常的活动中,有意识的将安全教育渗透于活动当中,让幼儿形成安全、文明、守纪律、有集体意识和观察能力等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文芳.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68-168.
  [2]朱玉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J].新课程(下),2014(5).
  [3]谷灵芳.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导向的幼儿教育教学探究[J].好家长,2017(29):31-31.
其他文献
在各高校精准发力,努力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今天,实验室为学生最大程度上提供了创新创业的优秀实验平台。因而,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分析了"双
高校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全体师生人身安全和正常工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国内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软件方面却仍未系统化,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只侧重于实验室入学安全教育,而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96-01  做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幼儿教师,我深知睡午觉的好处:宝宝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睡眠时他的脑垂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帮助儿童长身体,还能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从早晨到中午,孩子参加了集体教育活动和各项游戏活动,身体一定很疲劳,睡眠要保证在1、5~2小时,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完成下午的活动,但现实情形
【摘 要】只要现在的高考制度基本不变,学困生就活的一点也不轻松!只要现有的高考制度基本不变,教师就不会减弱学困生工作。学困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上的欠缺和积攒的诸多问题在大课堂中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由于得不到个性化的辅导,问题越堆越多,在考试后,焦虑情绪明显更为凸显,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睡眠障碍。通过师生问题清单式对话,老师精准把控学生问题,切实实现学困生个性化辅导,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交流,
[摘要]经过课程改革,小学英语教师要想从以前更加看重英语知识的获得过渡到现在更加注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有效的语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添砖加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技能,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为学生素质以及道德修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境创设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