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探索临床技能学培养新模式、推进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强硬件环境的建设等措施,为提高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课程;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67-03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2]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推动高校树立品牌战略和质量意识,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从而逐步提高相关课程的水平和教学质量。自2009年南华大学《临床技能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课程团队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增强精品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的软件、硬件环境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学科融合,五位一体”的临床技能学培养模式
本课程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提出的《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参照,以国家制定的《中国医学教育本科标准》和《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为依据,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论证,提出精品课程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树立“以人为本、德术并重”的教育理念,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依靠,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辅助,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明确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突出“能力”核心,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创新学习能力为目标,以科学设置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充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先进可行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合理匹配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保障,构建“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的临床技能综合教学体系。“一贯制”是指临床技能培养五年一贯,跨学科融入临床技能培养的理念;“多模块”是指课程教学按“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临床专科技能模拟训练、临床技能实践训练、临床技能网络教学和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评价体系”五个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之间相互衔接;“分层次”是将各教学模块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拓展性实验三层次;“递进式”是指按临床技能培养要素:即“临床职业素质→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多站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综合指标评价”逐一递进。通过以上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为临床技能学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彰显国家精品课程实力和特色的教学软件建设
1.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教学资源的建设。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3,4]南华大学在采用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同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积极开展了“多元化、广覆盖、立体化”的临床技能学教学资源建设,即集文字教材、CAI课件、网络课件、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的临床技能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教学团队精心组织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编写精品教材。五年内先后主编、出版了《临床技能学》(第1版、第2版)、《临床技能实训教程》、《临床基本技能学》三种专用实践教学教材及《临床实习医师诊疗指南》、《临床课程见习指导丛书》、《临床医患沟通教程》、《医学生临床沟通教程》等辅助教材。其中《临床技能学》(第2版)教材获得2008年度湖南省优秀教材奖。课程组教师还拍摄、编辑、制作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临床技能操作视频教材。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诊断学》、《临床实训教学软件》、《健康评估》等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湖南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1项。建立了临床技能学数字化教学中心的网站,学生点击浏览量累计超过5万次,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成绩斐然。
2.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引进多种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及相关教学软件。充分运用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点,将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引入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在仿真模拟教学系统上开展PBL教学,既能通过模拟临床真实场景,克服医学生“实践机会少”的现实问题,又能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并结合课外实践教学促进法拓展其临床思维能力。网络教学平台能使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标志。[5]经过几年的创建、修改和完善,南华大学建立了临床技能教学网、临床技能学、诊断学数字化教学中心、南华大学健康评估论坛等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网信息翔实、完整,素材丰富、真实,包含了临床各种常见基本操作,采用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同时,网站还设置了技能论坛,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资源等的限制,通过临床技能教学网进行自学、复习、巩固、提高。以上措施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效果。
三、提升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水平的教学硬件建设
南华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承担了《临床技能学》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为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中心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资金、省部共建资金自筹资金,增加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新增或更新教学仪器设备300余台件,新装备具有不同教学功能的实验室19个。下设2个穿刺实验室、2个心电图教学室、4个体格检查室;装备2个复苏实验室、1个微创手术示教实验室、2个影像教学实验室;2个装备HPS高级综合模拟人的模拟病房。目前,中心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充分体现了“先进性、科技性、前瞻性”,共有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型341台件,价值574.69万元,包括外科手术同步转播示教系统、多媒体仿真心肺腹部听触诊系统、多媒体显微互动数码实验诊断教学系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系统、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高级创伤训练模型、穿刺仿真模型、血细胞分析仪(进口)等。教学仪器设备大规模的更新与增加,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硬件环境,满足了医学类各专业的临床技能教学的需要,初步具备现代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的雏形,并先后被评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和湖南省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为推进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 四、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一个学术造诣高、成果显著、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6]南华大学临床技能学课程教学团队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通过引进、自身培养和整合教师资源等方式,建设出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兼备,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10年,本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在课程34名专职和兼职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5人,占44%,博士研究生10人,占30%。青年教师已硕士化,8人青年教师中,已获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4人,占50%,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贮备。同时,也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本文多方位地阐述了临床技能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的一些经验与体会,尽管不同学科的精品课程是多层次、多样化且各具特色的,但是精品课程的核心内涵是永恒不变的,即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为导向,以优秀教材为核心,以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因此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应该紧紧围绕“五个一流”即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7]来进行。然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将是一项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过程管理的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将临床技能学课程建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推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向东,方呈祥,唐晓峰,等.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8-171.
[2]苗苗,沈玉顺.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3):37-42.
[3]周远清.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2,29.
[4]宋德如.略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05,(5):94-96.
[5]曹霞.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1):17-19.
[6]何志磊,李荐中,王文林.精品课程建设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8):980-981.
资金项目: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012-112);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12]-228);南华大学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课题(2010zz041)
作者简介:李熠(1979.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沈元琼(1961.8-)女,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研究。
关键词: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课程;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67-03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2]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推动高校树立品牌战略和质量意识,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从而逐步提高相关课程的水平和教学质量。自2009年南华大学《临床技能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课程团队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增强精品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的软件、硬件环境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学科融合,五位一体”的临床技能学培养模式
本课程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提出的《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参照,以国家制定的《中国医学教育本科标准》和《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为依据,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论证,提出精品课程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树立“以人为本、德术并重”的教育理念,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依靠,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辅助,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明确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突出“能力”核心,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创新学习能力为目标,以科学设置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充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先进可行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合理匹配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保障,构建“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的临床技能综合教学体系。“一贯制”是指临床技能培养五年一贯,跨学科融入临床技能培养的理念;“多模块”是指课程教学按“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临床专科技能模拟训练、临床技能实践训练、临床技能网络教学和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评价体系”五个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之间相互衔接;“分层次”是将各教学模块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拓展性实验三层次;“递进式”是指按临床技能培养要素:即“临床职业素质→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多站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综合指标评价”逐一递进。通过以上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为临床技能学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彰显国家精品课程实力和特色的教学软件建设
1.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教学资源的建设。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3,4]南华大学在采用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同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积极开展了“多元化、广覆盖、立体化”的临床技能学教学资源建设,即集文字教材、CAI课件、网络课件、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的临床技能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教学团队精心组织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编写精品教材。五年内先后主编、出版了《临床技能学》(第1版、第2版)、《临床技能实训教程》、《临床基本技能学》三种专用实践教学教材及《临床实习医师诊疗指南》、《临床课程见习指导丛书》、《临床医患沟通教程》、《医学生临床沟通教程》等辅助教材。其中《临床技能学》(第2版)教材获得2008年度湖南省优秀教材奖。课程组教师还拍摄、编辑、制作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临床技能操作视频教材。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诊断学》、《临床实训教学软件》、《健康评估》等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湖南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1项。建立了临床技能学数字化教学中心的网站,学生点击浏览量累计超过5万次,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成绩斐然。
2.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引进多种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及相关教学软件。充分运用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点,将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引入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在仿真模拟教学系统上开展PBL教学,既能通过模拟临床真实场景,克服医学生“实践机会少”的现实问题,又能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并结合课外实践教学促进法拓展其临床思维能力。网络教学平台能使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标志。[5]经过几年的创建、修改和完善,南华大学建立了临床技能教学网、临床技能学、诊断学数字化教学中心、南华大学健康评估论坛等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网信息翔实、完整,素材丰富、真实,包含了临床各种常见基本操作,采用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同时,网站还设置了技能论坛,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资源等的限制,通过临床技能教学网进行自学、复习、巩固、提高。以上措施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效果。
三、提升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水平的教学硬件建设
南华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承担了《临床技能学》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为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中心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资金、省部共建资金自筹资金,增加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新增或更新教学仪器设备300余台件,新装备具有不同教学功能的实验室19个。下设2个穿刺实验室、2个心电图教学室、4个体格检查室;装备2个复苏实验室、1个微创手术示教实验室、2个影像教学实验室;2个装备HPS高级综合模拟人的模拟病房。目前,中心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充分体现了“先进性、科技性、前瞻性”,共有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型341台件,价值574.69万元,包括外科手术同步转播示教系统、多媒体仿真心肺腹部听触诊系统、多媒体显微互动数码实验诊断教学系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系统、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高级创伤训练模型、穿刺仿真模型、血细胞分析仪(进口)等。教学仪器设备大规模的更新与增加,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硬件环境,满足了医学类各专业的临床技能教学的需要,初步具备现代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的雏形,并先后被评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和湖南省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为推进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 四、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一个学术造诣高、成果显著、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6]南华大学临床技能学课程教学团队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通过引进、自身培养和整合教师资源等方式,建设出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兼备,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10年,本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在课程34名专职和兼职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5人,占44%,博士研究生10人,占30%。青年教师已硕士化,8人青年教师中,已获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4人,占50%,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贮备。同时,也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本文多方位地阐述了临床技能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的一些经验与体会,尽管不同学科的精品课程是多层次、多样化且各具特色的,但是精品课程的核心内涵是永恒不变的,即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为导向,以优秀教材为核心,以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因此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应该紧紧围绕“五个一流”即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7]来进行。然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将是一项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过程管理的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将临床技能学课程建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推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向东,方呈祥,唐晓峰,等.重视每个建设环节铸造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8-171.
[2]苗苗,沈玉顺.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3):37-42.
[3]周远清.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2,29.
[4]宋德如.略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05,(5):94-96.
[5]曹霞.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1):17-19.
[6]何志磊,李荐中,王文林.精品课程建设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8):980-981.
资金项目: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012-112);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12]-228);南华大学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课题(2010zz041)
作者简介:李熠(1979.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沈元琼(1961.8-)女,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