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其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对写作水平的评价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笔者从事高中英语一线教学多年,亦对英语写作教学特别关注,现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 恰当到位的导入,杜绝低效或无效导入
写前的指导重要但不是写作教学的主体所在,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导入方法不合理、占用时间过多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写作教学的低效。
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的一节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的写作课,该教师在写作课导入时,首先对学生提问: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lunch?”接着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已学食物的单词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食物图片而且大多是西餐,和学生一起进行单词的复认和分类,从导入时间来看一共用了13分钟,差不多1/3的课时结束了,而且在他展示的食物中,符合我们日常中餐习惯的很少,而写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店里提供的食物是“the best local dishes in your area”, 浓墨重彩未能为后续的写作中心服务,在写前的导入和指导上值得我们反思。
好的导入等于课堂成功的一半,对于写作教学亦不能外,甚至可以说是写作教学的关键所在,仍以上面的课例为例,提问: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lunch?”是可以的,但接下来的指导应有针对性,对写作有较强的启发性,导入的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简洁性。我们可以从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进行创设,可以考虑在导入部分适当地介绍一些本地菜,如狼山鸡、新中卤腐、鱼丸汤、熏鸭、螃蟹等。
二、 抓实基础写作训练,夯实基础求发展
随着高考考试模式的不断变化,英语写作能力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为此有些教师在学生写作训练上求偏求难,其结果必然是拔苗助长,学生不堪重负,使写作教学的效果走向低效。
从英语的学科特点来看,英语是结构性语言,有很多固定的搭配,句型也相对固定,还有很多习惯用语。为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低空作业”,抓好基础训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
(1) 从词和句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对高一新生来说,抓好基础训练更为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写作课堂教学以外,有时给学生3-4个短语和基本句型,要求学生造句;有时从课堂所学的实际出发,给学生2-3句中文句子,要求学生将其翻译成英文。这些做法看上去不像是正式的写作教学辅导,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手成文亦不为难事。
(2) 除了英语课外作为作业布置学生造句和翻译提高学生写作基础以外,在写作课堂教学中,笔者也注重基础性和新颖性,其中“问答写作法”是笔者经常使用的写作教学方法。
从高考的考题来看,写作话题大多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时代感,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如果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就直接要求学生达到那样的高度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如果平时不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又难以得到提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将写作话题进行分解,转变为一个个问题形式,让学生思考问题并给出回答,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回答完问题后采用串联的形式就可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采用这种方法是将一个高难度的要求通过时间来化解难度,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同时也适应了新颖话题的写作,有效消除时代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 重视归纳和讨论,让学生写作更具条理性
从写作的实际来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为此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某一主题的讨论和归纳活动,长期的实践效果表明,如此做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写作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具体的做法常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 布置归纳大意的任务练写,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协作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文章的阅读,要求学生归纳出段落的大意,同时要求学生尝试着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接着给学生搭建“说”的平台,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个段落的联系,然后要求学生在讨论后围绕每段的大意进行自由写作,最后连段成篇。
(2) 小组话题式讨论练写,笔者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时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相关的讨论,这里要注意话题的设置应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能有机地将所学语法和词汇联系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长期的口头训练让学生用已学过的语法知识和语言材料表达思想,既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而言,我们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涉及,注重知识的输入和积累,同时亦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 恰当到位的导入,杜绝低效或无效导入
写前的指导重要但不是写作教学的主体所在,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导入方法不合理、占用时间过多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写作教学的低效。
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的一节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的写作课,该教师在写作课导入时,首先对学生提问: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lunch?”接着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已学食物的单词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食物图片而且大多是西餐,和学生一起进行单词的复认和分类,从导入时间来看一共用了13分钟,差不多1/3的课时结束了,而且在他展示的食物中,符合我们日常中餐习惯的很少,而写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店里提供的食物是“the best local dishes in your area”, 浓墨重彩未能为后续的写作中心服务,在写前的导入和指导上值得我们反思。
好的导入等于课堂成功的一半,对于写作教学亦不能外,甚至可以说是写作教学的关键所在,仍以上面的课例为例,提问: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lunch?”是可以的,但接下来的指导应有针对性,对写作有较强的启发性,导入的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简洁性。我们可以从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进行创设,可以考虑在导入部分适当地介绍一些本地菜,如狼山鸡、新中卤腐、鱼丸汤、熏鸭、螃蟹等。
二、 抓实基础写作训练,夯实基础求发展
随着高考考试模式的不断变化,英语写作能力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为此有些教师在学生写作训练上求偏求难,其结果必然是拔苗助长,学生不堪重负,使写作教学的效果走向低效。
从英语的学科特点来看,英语是结构性语言,有很多固定的搭配,句型也相对固定,还有很多习惯用语。为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低空作业”,抓好基础训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
(1) 从词和句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对高一新生来说,抓好基础训练更为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写作课堂教学以外,有时给学生3-4个短语和基本句型,要求学生造句;有时从课堂所学的实际出发,给学生2-3句中文句子,要求学生将其翻译成英文。这些做法看上去不像是正式的写作教学辅导,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手成文亦不为难事。
(2) 除了英语课外作为作业布置学生造句和翻译提高学生写作基础以外,在写作课堂教学中,笔者也注重基础性和新颖性,其中“问答写作法”是笔者经常使用的写作教学方法。
从高考的考题来看,写作话题大多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时代感,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如果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就直接要求学生达到那样的高度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如果平时不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又难以得到提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将写作话题进行分解,转变为一个个问题形式,让学生思考问题并给出回答,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回答完问题后采用串联的形式就可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采用这种方法是将一个高难度的要求通过时间来化解难度,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同时也适应了新颖话题的写作,有效消除时代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 重视归纳和讨论,让学生写作更具条理性
从写作的实际来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为此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某一主题的讨论和归纳活动,长期的实践效果表明,如此做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写作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具体的做法常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 布置归纳大意的任务练写,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协作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文章的阅读,要求学生归纳出段落的大意,同时要求学生尝试着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接着给学生搭建“说”的平台,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个段落的联系,然后要求学生在讨论后围绕每段的大意进行自由写作,最后连段成篇。
(2) 小组话题式讨论练写,笔者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时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相关的讨论,这里要注意话题的设置应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能有机地将所学语法和词汇联系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长期的口头训练让学生用已学过的语法知识和语言材料表达思想,既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而言,我们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涉及,注重知识的输入和积累,同时亦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