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养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过程中,美术教学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初中美术自身的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素养呢?
  一、构建人文情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因为美术作品与社会、时代、民俗风情、当地特色以及作者的生活阅历等方面息息相关,所以决定了美术作品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人文因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保护历史文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教学“寻古探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与“画像石与画像砖”相关的资料,课堂上营造庄重、古朴、神秘的教学情境,以诠释艺术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引出“寻古探幽”这一主题,给学生展示具有不同题材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如,迎宾宴饮:体现了古代的社交生活与饮食习惯;宴饮·烤肉串:体现了地方兴旺的饮食业;渔猎: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生产和劳动;建鼓乐舞: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娱乐生活;荆轲刺秦王:体现了历史典故。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作品交流讨论,如,画像石和画像砖的主要用途、发展年代、具体分布、现状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增强他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会他们运用比较、素描、线描等方法,来归纳总结这种艺术形式的风格和内涵,甚至可以将其绘制成连环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唤醒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心理,并自觉投入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行动中。
  二、巧用教材图片,激发学生认知共鸣
  观察是认知的开始,也是思维的先导,没有观察就没有认知,因此,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初中学生的情绪化比较明显,其行为意识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巧妙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正确感知,激发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轻松导入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另一种选择”时,教材中描绘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并从社会、历史、美学角度,对每一幅作品都进行评述。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阅历较浅等原因,他们不可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内涵与本质。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选择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静物画,让学生欣赏和鉴赏,虽然这些作品不具备大师风范,但是却真实生动,并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们的认知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感。
  三、引导学生欣赏,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点可以从美术欣赏课入手。美术教师要学会研读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在自然风光和抽象艺术之间构建桥梁与纽带,利用各种艺术作品来加深学生对美的认知与体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时间,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性格爱好,搜集一些相应的艺术作品(民俗画、艺术画、静态画、人物画等)、艺术家的奇闻趣事、生平事迹等,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当学生在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时,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总结出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此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因为教师的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理念,当我们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一定要准确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出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从而树立学好美术知识的自信心。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学生素养和能力提高上为出发点,不断学习相关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去尝试,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同时,对他们进行素质能力的渗透和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初中)
其他文献
吉林省松原市电信枢纽大楼,建筑面积23368m2,地下1层,地上24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抗震等级为一级。地下室墙壁、柱,一二层墙、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60,C60混凝土总工程量
为保障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维修保养人员在工作时的人身安全,对目前维修保养流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开发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维修保养电子警示及实时监控系统。通过门禁控制、
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一些语言激励法、展示激励法、互赠激励法等。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物激励是一种外在的物质刺激,能使主体产生兴奋感,更能直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运用此方式一定要避免“过多追求课堂完美”“为了营造气氛而去营造”“不必要的资源投入”等不利因素,化不利为有利。要使课堂教学中实物激励可用、实用而又要有效,更在于巧用。  一、奖励  我们不能把课堂策划成抽奖的场面,但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适当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语言精练而形象。诗人在写作时感情特别强烈,想象力特别丰富,所有这些,都依靠诗歌语言展现出来。因此,掌握诗歌语言常用的修辞手法,明确其作用,对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是很有帮助的。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