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下滑幅度较大,而且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个班级中有十几人的成绩是优秀,但也会有个别人得个位数,得二三十分的也大有人在。在影响班级以及学校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对这些孩子表示极大的担心,年龄这么小的数学就考这么点分,以后学习的路还怎么往前走呢?我们全校上下几乎所有数学老师有空就给他们补差。但是他们的学习随心所欲,高兴了学习劲头就大,不高兴了上课他们都能允许自己睡觉;作业应付;自制力差,不能很好的抵制外界因素的干扰。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只要谈到学习,他们就像丢了“魂”一样,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忧患意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不再只能在家里种地了,在大好的发展形势下,他们也可以出去工作,每月领着固定的工资,吃喝不愁,还有闲钱。由于家长们都出门在外忙着挣钱,生活节奏是异常的加快,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急剧减少,长期这样对子女的教育就出现了问题。我经常在开家长会时都会调查家长给孩子做早餐的情况,年年调查的结果都基本相同,每班能按时给孩子做早餐的家长不超过10个,大多数家长根本就不在家做饭,他们会把钱给孩子,让孩子在外边吃早晚饭,而学生拿着钱会用很少一部分买了吃的,留下一大半他们会攒着,近几年经常听说学生用自己攒的钱买手机,进行请同学吃饭等高额消费,穿衣服的档次也日渐提高,学生有吃有穿,手里还有闲钱,所以也就没有忧患意识了。特别是我们这边近些年涌现出了一些“拆二代”,他们的情况更糟,家长们不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在学校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混一天是一天,根本就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没有一点前进的动力,他们对考试成绩也觉得无所谓。像我们数学学科所受影响就太大了。学生前面落下的功课导致了他们后面上课听不懂,使自己逐渐沦为后进生。
二、缺失的父母,焦虑的祖父母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己管不了孩子,出于对孩子的补偿,他们为孩子请来了祖父母,而农村孩子的祖父母没文化的多,他们不懂得与孩子的交流艺术,他们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吃喝就行,在学习方面一点也不会过问。孩子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养尊处优,导致班里的小胖子越来越多,什么事情都懒得动,有些人连早晨跑步都成了问题,更别说上课好好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了。我们在想尽办法教育无果后,便会请家长到学校一同教育,孩子他父母请不来,我们只好和爷爷奶奶谈孩子的学习情况,希望老人能够带我们向孩子的父母转达,这时候的爷爷奶奶的反应十分的过激,他们会当着我们的面用特别粗鲁的语言骂孩子,甚至还会对孩子大打出手,一点也不顾及孩子的面子和感受,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出现严重的叛逆,以后的教育就会很难了。孩子不听话,爷爷奶奶就越生气,老人越生气,孩子也就越不听话,经过这样的恶性循环,孩子的心思也就不单纯了,他们何谈学习?
三,学生的受挫能力太弱,学习没有恒心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都是宝贝疙瘩,几家人就宠着一两个孩子,他们要啥家长给啥,从来不用做家务,有些事情即使他们做错了家长也从来不说,一旦说了,他们就会一哭二闹,给人一种不能惹的样子,这就导致他们在学校学习时一旦考的不好,他们从不会认真思考考坏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抱怨或表现出彻底被打败的样子。在课堂上,当他们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而被老师批评后,他们就会非常生气,耍小孩子脾气,接下来的课就不怎么听了,他们的这些表现将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
四,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淡薄,学无动力
当我们在教室里和一些同学谈话时,提到数学成绩比他们高的同学时,他们的反应令人吃惊,他们不会说他们不服气,要迎头赶上之类的话,而会说“我们不是学数学的料”,“数学太难了”,“人家聪明”等等之类的话,让人听了不禁后背发凉,现在有些学生怎么了?怎么这么没有斗志呢?
以上种种表现反映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些学生对数学这门课在渐渐的失去兴趣,除去其他客观原因,我们必须竭尽全力让每位同学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使他们愿学,乐学,善学,为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應该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的集体中,了解学生对学数学的想法,与他们共同讨论学习数学的方法,每一位同学都不能拉下,让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数学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在乎,我们的学生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内心深处是孤独的,他们在学校渴望得到关怀,所以这种情感可是学生最在意的了,他们一旦感受到了,就会喜欢学习这门课。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此他们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不但上课时会积极活跃,注意力集中,甚至下课还会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作业的质量也会提高。他们会为盼望老师每次作业都给他们得“A”等,从而每次作业都会保质保量的完成,并且不断的自觉完善,这样我们还会发愁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会提高吗?
其次,对于那些不按时交作业的同学,我们绝不能不问清原因而劈头盖脸的批评他们,越是这样,他们就会越不愿意学数学,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成真正的学困生,要转变就会很难了。我们必须了解清楚他们不交作业的真实原因,看看是态度问题呢?还是能力问题呢?还是家里面有什么事情耽误了呢?如果是态度问题,我们可以正面引导,并给予一些鼓励性的措施,让它们能按时上交作业;若是能力问题,可与他们商量好,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可以安排一对一帮扶他们的优等生,每天给他们辅导作业,鼓励他们做好配合工作,另外还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并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时做出调整,等他们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时,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就能培养起来了。
再次,我们大部分数学老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自己的脑子反应很快,遇到节奏慢、或者不配合的学生就会大发雷霆,然而越是这样,学生就会越讨厌学数学,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我们语言的艺术性,我们的语言要有激励性,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我们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乐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对于他们哪怕一丁点值得肯定的思维,我们都要抓住机会把他们的答案公布于众,并给予赞赏,并适时引导他们说出全部答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中的不足,我们可以先充分的肯定他们的思维活动成果,然后再让其他同学给予补充,使这位同学既有得到肯定的喜悦,同时又会在其他同学的补充回答中获得知识,所以说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一定要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宽严适度,善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我们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考完试可以让学生根据数学考试成绩给自己找一位竞争对手,利用学生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的心理,在竞争中互相提高。我们还可以根据考试成绩及学生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组内同学为了获胜,他们都会奋发学习并且互相帮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配合优等生,每个人都追赶超越,这样对于我们的扶优帮差工作也有极大的帮助,学生的竞争意识一旦形成了,自然也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信我们所有的数学老师只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讲究我们的教学艺术,用心关怀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定会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欲望,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愉悦和快乐,收获成绩和幸福!
近年来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下滑幅度较大,而且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个班级中有十几人的成绩是优秀,但也会有个别人得个位数,得二三十分的也大有人在。在影响班级以及学校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对这些孩子表示极大的担心,年龄这么小的数学就考这么点分,以后学习的路还怎么往前走呢?我们全校上下几乎所有数学老师有空就给他们补差。但是他们的学习随心所欲,高兴了学习劲头就大,不高兴了上课他们都能允许自己睡觉;作业应付;自制力差,不能很好的抵制外界因素的干扰。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只要谈到学习,他们就像丢了“魂”一样,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忧患意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不再只能在家里种地了,在大好的发展形势下,他们也可以出去工作,每月领着固定的工资,吃喝不愁,还有闲钱。由于家长们都出门在外忙着挣钱,生活节奏是异常的加快,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急剧减少,长期这样对子女的教育就出现了问题。我经常在开家长会时都会调查家长给孩子做早餐的情况,年年调查的结果都基本相同,每班能按时给孩子做早餐的家长不超过10个,大多数家长根本就不在家做饭,他们会把钱给孩子,让孩子在外边吃早晚饭,而学生拿着钱会用很少一部分买了吃的,留下一大半他们会攒着,近几年经常听说学生用自己攒的钱买手机,进行请同学吃饭等高额消费,穿衣服的档次也日渐提高,学生有吃有穿,手里还有闲钱,所以也就没有忧患意识了。特别是我们这边近些年涌现出了一些“拆二代”,他们的情况更糟,家长们不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在学校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混一天是一天,根本就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没有一点前进的动力,他们对考试成绩也觉得无所谓。像我们数学学科所受影响就太大了。学生前面落下的功课导致了他们后面上课听不懂,使自己逐渐沦为后进生。
二、缺失的父母,焦虑的祖父母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己管不了孩子,出于对孩子的补偿,他们为孩子请来了祖父母,而农村孩子的祖父母没文化的多,他们不懂得与孩子的交流艺术,他们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吃喝就行,在学习方面一点也不会过问。孩子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养尊处优,导致班里的小胖子越来越多,什么事情都懒得动,有些人连早晨跑步都成了问题,更别说上课好好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了。我们在想尽办法教育无果后,便会请家长到学校一同教育,孩子他父母请不来,我们只好和爷爷奶奶谈孩子的学习情况,希望老人能够带我们向孩子的父母转达,这时候的爷爷奶奶的反应十分的过激,他们会当着我们的面用特别粗鲁的语言骂孩子,甚至还会对孩子大打出手,一点也不顾及孩子的面子和感受,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出现严重的叛逆,以后的教育就会很难了。孩子不听话,爷爷奶奶就越生气,老人越生气,孩子也就越不听话,经过这样的恶性循环,孩子的心思也就不单纯了,他们何谈学习?
三,学生的受挫能力太弱,学习没有恒心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都是宝贝疙瘩,几家人就宠着一两个孩子,他们要啥家长给啥,从来不用做家务,有些事情即使他们做错了家长也从来不说,一旦说了,他们就会一哭二闹,给人一种不能惹的样子,这就导致他们在学校学习时一旦考的不好,他们从不会认真思考考坏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抱怨或表现出彻底被打败的样子。在课堂上,当他们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而被老师批评后,他们就会非常生气,耍小孩子脾气,接下来的课就不怎么听了,他们的这些表现将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
四,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淡薄,学无动力
当我们在教室里和一些同学谈话时,提到数学成绩比他们高的同学时,他们的反应令人吃惊,他们不会说他们不服气,要迎头赶上之类的话,而会说“我们不是学数学的料”,“数学太难了”,“人家聪明”等等之类的话,让人听了不禁后背发凉,现在有些学生怎么了?怎么这么没有斗志呢?
以上种种表现反映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些学生对数学这门课在渐渐的失去兴趣,除去其他客观原因,我们必须竭尽全力让每位同学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使他们愿学,乐学,善学,为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應该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的集体中,了解学生对学数学的想法,与他们共同讨论学习数学的方法,每一位同学都不能拉下,让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数学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在乎,我们的学生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内心深处是孤独的,他们在学校渴望得到关怀,所以这种情感可是学生最在意的了,他们一旦感受到了,就会喜欢学习这门课。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此他们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不但上课时会积极活跃,注意力集中,甚至下课还会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作业的质量也会提高。他们会为盼望老师每次作业都给他们得“A”等,从而每次作业都会保质保量的完成,并且不断的自觉完善,这样我们还会发愁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会提高吗?
其次,对于那些不按时交作业的同学,我们绝不能不问清原因而劈头盖脸的批评他们,越是这样,他们就会越不愿意学数学,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成真正的学困生,要转变就会很难了。我们必须了解清楚他们不交作业的真实原因,看看是态度问题呢?还是能力问题呢?还是家里面有什么事情耽误了呢?如果是态度问题,我们可以正面引导,并给予一些鼓励性的措施,让它们能按时上交作业;若是能力问题,可与他们商量好,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可以安排一对一帮扶他们的优等生,每天给他们辅导作业,鼓励他们做好配合工作,另外还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并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时做出调整,等他们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时,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就能培养起来了。
再次,我们大部分数学老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自己的脑子反应很快,遇到节奏慢、或者不配合的学生就会大发雷霆,然而越是这样,学生就会越讨厌学数学,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我们语言的艺术性,我们的语言要有激励性,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我们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乐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对于他们哪怕一丁点值得肯定的思维,我们都要抓住机会把他们的答案公布于众,并给予赞赏,并适时引导他们说出全部答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中的不足,我们可以先充分的肯定他们的思维活动成果,然后再让其他同学给予补充,使这位同学既有得到肯定的喜悦,同时又会在其他同学的补充回答中获得知识,所以说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一定要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宽严适度,善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我们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考完试可以让学生根据数学考试成绩给自己找一位竞争对手,利用学生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的心理,在竞争中互相提高。我们还可以根据考试成绩及学生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组内同学为了获胜,他们都会奋发学习并且互相帮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配合优等生,每个人都追赶超越,这样对于我们的扶优帮差工作也有极大的帮助,学生的竞争意识一旦形成了,自然也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信我们所有的数学老师只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讲究我们的教学艺术,用心关怀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定会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欲望,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愉悦和快乐,收获成绩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