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新一代的成长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们这里所说的“强”,不只是要求孩子具备聪慧进步的头脑,以及良好的性格和端正的人品。本文所讨论的“强”是想说,孩子首先要拥有一副强壮健康的体魄。一个自然人的智商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良好的教导而得到提高的。相比之下,一个人的体育学习情况就会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他的自身条件。比如身材高大的孩子就要比相对较矮小的孩子更适合去打篮球,短跑速度快的孩子在足球运动方面更有优势,天生弹跳力好的孩子即使动作不是十分标准也会在跳高运动方面略胜别人一筹,这就是天赋。那么,资历平平的孩子要怎么办,就无法进行更好的体育教学了吗?并不是。“赏识教育”理念的引入,打破常规体育教学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自信满满的挑战新高度,帮助孩子成就更好更强大的自己,这就是我们把赏识教育引用到小学生体育课的最终理想目的。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赞扬式教育,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种赏识学生的态度,从内心出发去感知孩子的提升点,恰到好处的去肯定孩子的行为结果,从而增强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孩子更积极、更专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才能让孩子最大化提高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从而得到进步。赏识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大概从以下四个方面稍作论述。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赏识教育渗透点
总会有人不理解,赏识教育与体育的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难道世界冠军都是“捧出来”的?当然不是。教育是具备广泛性的,小学体育教师的职责是带动全体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兴趣、发展爱好、挖掘特长,而不是专一培养一名或几名“高材生”。我们不敢保证赏识教育一定能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出世界冠军,但是我们至少肯定赏识教育能够帮体质一般的孩子获得很大进步,这才是赏识教育的渗透点。有些孩子的特长没有表现在体育方面,体育成绩甚至不达平均标准,毫无自信心,更无兴趣可言。难道这样的孩子就应该放弃体育锻炼吗?
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跟进学生的体育活动,督促学生尽可能完整的完成具体动作,当发现学生有稍微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夸赞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持住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韧的态度,让每个小学生都成为体育课堂上的优等生,这才是赏识教育的初衷。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法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本身要明确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知赏识教育的意义,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遵从赏识教育的初心,这样才能灵活的把赏识教育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去。赏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努力发掘,帮助孩子尽情释放天性、了解自我。孩子们并不知道,其实他们自己是一名运动小“健将”,那么,作为孩子们运动生涯上第一位启蒙导师的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这一点,并帮助他们来“验证”自己这一个“运动健将”的身份。小学里的孩子年纪都比较偏小,正是树立自信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敏感时期,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犯的错误而经常批评孩子。
当一个孩子做错事情,我们应该先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根本,了解孩子的实际目的。比如现在一些孩子为了得到关注率而故意搞怪,捣乱体育课秩序,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喝厉批评,而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怀,让孩子知道自己一直备受关注,根本不需要他所谓的“故意”行为来博取他想要的“怜爱”,这样解开孩子的心结,才能够彻底性解决问题。孩子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受到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这样既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非常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孩子也更愿意与老师沟通表达自己的内心,孩子受到了鼓励也会更愿意去表现自己,赏识教育的作用就这样应任而生了。我们不用严厉的态度去强迫孩子不许犯错,我们用真实的内心去感动感染孩子,让孩子能够自觉规范自己不去犯错,把培养出自信升级为培养出自觉,这便是把赏识教学运用到了最高级别。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优化赏识教育的策略
想要做好賞识教育,其根本在于教师本身的责任感和专业程度。其策略应该侧重在教师情操的培养方面。树人先树己,美好的教师才能进行美好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根本理念是尊重,教育也是,赏识教育本身就是尊重的具体体现。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喜爱程度。教师能够完全尊重学生的想法,那么赏识教育便会自然而然的被运用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的理念
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以后的学习方式,如果在小学就给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孩子,那么孩子以后的发展将会更为顺利。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开始对体育运动丧失信心,之后想要重新调整心态会更为困难。
五、结束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人重视成绩,往往忽视了教育的方式。好的教育方法从来不被孩子抗拒。作为教师,我们更愿意跟自己的学生成为朋友、成为亲人,希望所有教师能够严肃认真的看待赏识教育,将这种教育方式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接受栽培,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新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4):91-100.
[2]程凯丽.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
[3]关雅君.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浅析[J].学周刊,2018,(10):10-11.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赞扬式教育,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种赏识学生的态度,从内心出发去感知孩子的提升点,恰到好处的去肯定孩子的行为结果,从而增强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孩子更积极、更专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才能让孩子最大化提高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从而得到进步。赏识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大概从以下四个方面稍作论述。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赏识教育渗透点
总会有人不理解,赏识教育与体育的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难道世界冠军都是“捧出来”的?当然不是。教育是具备广泛性的,小学体育教师的职责是带动全体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兴趣、发展爱好、挖掘特长,而不是专一培养一名或几名“高材生”。我们不敢保证赏识教育一定能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出世界冠军,但是我们至少肯定赏识教育能够帮体质一般的孩子获得很大进步,这才是赏识教育的渗透点。有些孩子的特长没有表现在体育方面,体育成绩甚至不达平均标准,毫无自信心,更无兴趣可言。难道这样的孩子就应该放弃体育锻炼吗?
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跟进学生的体育活动,督促学生尽可能完整的完成具体动作,当发现学生有稍微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夸赞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持住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韧的态度,让每个小学生都成为体育课堂上的优等生,这才是赏识教育的初衷。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法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本身要明确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知赏识教育的意义,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遵从赏识教育的初心,这样才能灵活的把赏识教育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去。赏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努力发掘,帮助孩子尽情释放天性、了解自我。孩子们并不知道,其实他们自己是一名运动小“健将”,那么,作为孩子们运动生涯上第一位启蒙导师的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这一点,并帮助他们来“验证”自己这一个“运动健将”的身份。小学里的孩子年纪都比较偏小,正是树立自信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敏感时期,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犯的错误而经常批评孩子。
当一个孩子做错事情,我们应该先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根本,了解孩子的实际目的。比如现在一些孩子为了得到关注率而故意搞怪,捣乱体育课秩序,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喝厉批评,而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怀,让孩子知道自己一直备受关注,根本不需要他所谓的“故意”行为来博取他想要的“怜爱”,这样解开孩子的心结,才能够彻底性解决问题。孩子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受到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这样既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非常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孩子也更愿意与老师沟通表达自己的内心,孩子受到了鼓励也会更愿意去表现自己,赏识教育的作用就这样应任而生了。我们不用严厉的态度去强迫孩子不许犯错,我们用真实的内心去感动感染孩子,让孩子能够自觉规范自己不去犯错,把培养出自信升级为培养出自觉,这便是把赏识教学运用到了最高级别。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优化赏识教育的策略
想要做好賞识教育,其根本在于教师本身的责任感和专业程度。其策略应该侧重在教师情操的培养方面。树人先树己,美好的教师才能进行美好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根本理念是尊重,教育也是,赏识教育本身就是尊重的具体体现。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喜爱程度。教师能够完全尊重学生的想法,那么赏识教育便会自然而然的被运用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的理念
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以后的学习方式,如果在小学就给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孩子,那么孩子以后的发展将会更为顺利。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开始对体育运动丧失信心,之后想要重新调整心态会更为困难。
五、结束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人重视成绩,往往忽视了教育的方式。好的教育方法从来不被孩子抗拒。作为教师,我们更愿意跟自己的学生成为朋友、成为亲人,希望所有教师能够严肃认真的看待赏识教育,将这种教育方式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接受栽培,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新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4):91-100.
[2]程凯丽.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
[3]关雅君.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浅析[J].学周刊,2018,(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