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跨国流动与比较优势变形:实证与理论拓展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85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通过考察“金砖国家”外资流入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发现两者存在正相关性。在全球化经济下,对比较优势的把握应深入到要素层面,即要素质量、数量和要素组合共同决定比较优势。要素跨国流动对要素价格、质量、组合以及规模经济形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比较优势,由此,中国应立足提升要素质量的规划,参与全球化经济。
其他文献
引用一种新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分数平均值(IFPA),探究其在SCI论文奖励中的应用。结果表明,IFPA 是一个较好的评价学术论文质量的量化指标,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 SCI 论文
抗战前后,国民党官方色彩的史学编纂活动相继展开,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战事史料征集会和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等史学编纂机构纷纷成立,其史料搜集力度之大、史家参与之众、后
通过对单位犯罪专题调查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江西省单位犯罪的现状和特点,阐明了单位犯罪的诱发因素及其活动规律.提出运用法律等手段,有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预防单位犯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高校后勤集团必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为达到后勤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