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字的人都希望能出书,尤其是我们这类写短文的小文人。以前出书很难,估计一百个经常写稿的人之中,难有一两个出得了书。如今却不难了,因为自费出书很方便。如果把著作比作自己的儿子,那么自费书有点像私生子,抱出来示人总有点忐忑。出自费书的人通常会说是为了给自己留作纪念,实际上都会四处送人,满足潜意识里的虚荣心。但自费书一般力求降低成本,排版、校对都会比较粗糙,明眼人很容易鑒别。
  相比自己掏钱自娱自乐,攒书不仅不必破费,复制、剪贴,拼拼凑凑就能赚到一小笔钱。尤其“心灵鸡汤”之类书籍,百度一下拼个系列易如反掌。不过这类书相当于智障儿,拿出去炫耀,只能哄哄从来不买书看的人。
  这几年,我有幸也出了两本书,不是私生子也不是智障儿。出第一本时,兴奋不已,自己就买了30本,恨不能给菜场里的菜贩、小区门卫、捡破烂的老伯都送上一本。然而亲友们接到书后都没急着看,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同一个问题“稿费多少钱?”报出数字之后,便会换来一声声同情的叹息。在叹息之中,书本身便也变得不值一看了。不久前出了第二本书,出版社很节俭,只给了四本样书。即便这四本也还都躺在我书柜里,我已经完全没有了向人赠书的欲望。
  经常出书的人喜欢抱团取暖、互相作揖,你称我“大师”,我称你“著名作家”。其实自己心里都明白,这些“荣誉称号”都是自赠或互赠高帽。无须上街随机调查,即便在各级作协内部采访一下,某些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也没人听说过。
  既不能扬名立万,也没有什么经济收益,更谈不上有多少思想价值。那么一般文人为什么还有旺盛的出书欲望?用一个粗俗的网络词汇概括,无非想“装”。骗不了内行,还哄不过半文盲吗?然而,对于“装”而言,出五六本书其实就够了,一旦出到一二十本仍默默无名,就好比女人化妆,粉底打得太厚了,走一路“扑拉拉”掉一路,反而成了笑话。
其他文献
“专车”这条鲶鱼,搅动了这个传统而粗放的出租车行业。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沈岿看来,“政府打击黑车是一件吊诡的事,一边在培育黑车,一边在打击黑车。”  在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的管理体制下,因为城市的道路资源是有限的,同时避免带来空气污染等其他问题,政府要进行牌照数量控制。另一方面,政府还要进行价格管制。但这实际上导致了许多出租车司机不愿意在高峰期时出车,因为交通拥堵,成本不划算。  而“专车”则不
2014年10月19日,选手们在比赛中途经天安门。当日,2014年北京马拉松赛在雾霾天气中完赛。图/IC  我牵头的团队在博源基金会、能源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下,对治理雾霾问题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但是,当《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请我对2015年的大气质量进行预测时,这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研究表明,雾霾问题是中国以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公路交通为主的运输结构造成的,而要
本刊学术召集人,趋势观察家,著有《少数派》《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我老了……”杜拉斯在《情人》中写道。她在七十岁还能承接一轮忘年恋。在中国,等待她的多半是一个社区养老院。关键是她还得能自理。  最近我“考察”了一下小区里的社区养老所。之前总是路过,总是好奇。考察结果是:每位老人要交2200元住宿费,外加护理费。护理费分能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四个档。估算一下,要住上北京这类普通的
“坦率地说,考核的压力很大,我也有顾虑。我们知道今后路怎么走,也知道这个过渡期间怎么衔接。衔接的过程中我们的GDP增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上级党委、政府能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不要拿我们跟其他工业化发达地区去比较,绿色崛起才能更好地落在实处”    从 “十一五”提出“绿色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的发展思路,到“十二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直至成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
应该首先认为所有的科学研究结果都有“原罪”。只有可证伪的研究结果才能称为科学结论,因而应继续对韩春雨的研究结果证伪或证明下去,直到无可反驳之后,才能证明其是一项。  韩春雨的一句话——“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引发了严重后果,不仅13位中国科学家实名发声,要求启动对韩春雨的学术调查,而且也反映了从“吃瓜群众”到专业人员,再到官员对于科学的误解。  直到现在,韩春雨在回应13位科学家实名宣
迪卡普里奥与温斯莱特这对泰坦尼克上的璧人,十八年后各自在海滩度假泳装嬉水,却不约而同地发福进阶成plus版,引得万千网民感喟: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胖。  一个人的容颜老去,按时间轴一年一张展现,堪比一个国家民族的兴亡史。去年我本科毕业十周年,当许久未见的同学陆续出现在彼此面前,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惊呼声——当年的竹竿胖成酒桶,当年暗恋的女同学已徐娘半老,当年的班草画风突变,脸上跟蜜蜂
1989年,曾任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驻日首席记者的比尔·埃莫特出版了一本剖析日本经济的畅销书《太阳也会西沉》,他的这一极富预见性和怀疑精神的著作对彼时日本的描述,可谓一字不差地适用于眼下的中国。  在发展水平方面,当下中国与20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基本一致:人均GDP低于美国的四分之一,搞了8年高铁网络建设。在人口方面,中国更像19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劳动力人口是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的6倍;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仅仅依靠在国外扩建记者站、在公共广告牌上播放宣传片,显然是不够的。RT和半岛电视台为什么能在西方舆论重重围堵拦截下,杀出一条血路,开创一片新天地,确实值得总结。  前不久,在美国电视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全武打”。“今日俄罗斯”(RT)播放了其年轻女主播与美国CNN资深主播的对话实录,话语之犀利直率,令人耳目一新。这场唇枪舌战的缘起是CNN没有如实播出
我有一个长辈,讲起毛主席去世那天,全班同学都跟着老师号啕大哭。哭着哭着,到了饭点,肚子饿了。她捂着眼睛从指缝里偷偷瞄周围的人,发现他们一个比一个哭得伤心,压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是她也不敢怠慢,继续跟着大哭。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倒不是说她的情感是假的,但要说这种感情很纯粹,那也不对。那个时代人人都知道“政治正确”的利害关系。再没心眼的人,也会在这个场合抽泣两声。  情感的真假究竟
说起现代化,现在人们对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曾经熟知的现代化的定义,比如“四个现代化”,后来被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新名词加以替代,再后来在这些词的前面也一律加上了“新型”的前缀。这充分表明“现代化”概念本身,以及人们对它的理解、认知和表达,也一直在与时俱进。  现代化定义的变迁也充分折射出历史环境、一个社会阶段性任务和目标以及价值观念的流变。因为“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和观念深入人心,当年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