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方性大学课程体系创新实践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课程体系作为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把培养目标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加强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和途径。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改革大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应该如何创新与重构课程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由临沂大学李波教授所著的《地方高校创新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一书以比较研究的国际视野,探究了国外多所地方大学课程体系创新的经验,为我国地方高校创新与重构课程体系提供了一定启示。
  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设置大学的专业及课程
  为使地方高校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大学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突出地方发展特色和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地方高校应全面研究所处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据此设置专业和课程。对于已经开设的专业,要及时跟踪和调研地方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调整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以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为例,根据佐治亚州的建筑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特点,学校对土木工程、建筑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此外,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还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依据,从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设置本校的课程,并依据学生能力模型开设公共基础课,注重跨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其建筑学专业在系统研究佐治亚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相应的课程内容,并秉承其极具活力的统整性教学观,从建筑学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建筑设计教育,即深入地方建筑业市场发展的实践,并立足国内外建筑理论发展的前沿,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专业课程,促使学生在现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以迎接社会的挑战。
  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论证机制
  对地方高校来说,为增强课程设置与改革的科学性,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论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某门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变更,都需要有可以遵循的程序。在密歇根州立大学,院系分别设有课程设置委员会,课程的审批在系课程设置委员会和院课程设置委员会的管理监督下进行。系课程设置委员会通常由3 位具有终身教职的教授组成,院课程设置委员会往往由9 名成员构成(包括6位具有终身教职的教师和3名学生代表)。教师在开设新课程前,需向系课程设置委员会提出申请,提交课程计划及教学大纲,并接受课程设置委员会的审核评定。一般来说,委员会的审核结论分三种情况:一是本课程没有通过委员会的审核,不能开设;二是课程设置委员会在评审中提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或者对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论证不充分,那么,教师需要重新准备材料并提交到系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二次评审;三是课程得以通过,上报到学院参加院级的评议。如果课程能通过学院课程初审委员会的评议,将被提交到院课程委员会进行终审,审议通过后方可开设新课程。如果系里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则必须召开全系教职员工大会,由全体教职员工对课程设置调整方案进行投票表决,然后根据投票结果进行决策。如果系里要调整某门课程的内容,或者取消某门课程的设置,也需通过上述程序。
  如果要对学院的课程设置做出大规模的调整,如对学院的通识课程做出调整,则需要遵循更加严格的流程。一般来说,首先,需要由系主任、院长或某位教师提出课程结构调整计划;然后,由学院的课程初审委员会对课程结构调整计划进行讨论并审核,通过后,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程改革计划,并做出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最后,将课程改革方案提交全院教职员工大会讨论。一般要通过两次大会来研究、表决改革方案:第一次会议向全体教职员工介绍课程改革方案的基本情况,让大家充分了解方案内容;第二次会议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对方案进行表决。如果方案在全院的教职员工大会得到表决通过,再被提交到校长咨询委员会备案。对课程的大规模调整采取如此严格的审议程序,目的在于避免课程设置与调整的随意性,以确保高质量的课程设置。
  三、加强课程与工作的联系,
  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新的知识生产场所的不断涌现,知识的定义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更加需要采纳操作性和工具化的知识定义,在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富有实效以及面向实践的知识。英国城市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以“加强课程与工作的联系、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特征,一是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导向,实现从重视理论到重视实践的变化过程;二是强化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加大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着力点,学校、社会、学生合作开发和管理课程,主要体现在大学实践课程中基于工作的学习。在具体实施中,突破传统意义的专业及课程概念,明确社会与大学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工作实践和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课程规划,树立“工作即课程”的课程理念。在制定课程规划时,应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能力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教育机构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部分城市大学还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规定在为本科生制定课程规划时,要将“基于工作的学习”纳入课程模块,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英国城市大学以功利主义为导向,力图向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并不断进行课程的调整和改革,在高等教育与社会相结合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提高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科研功能。
  四、创新课程目标、运行与评价体系
  本书的另一重要特点在于,作者从“创新课程目标体系”“创新课程运行体系”“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三个维度对地方高校创新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究。在地方高校创新课程目标体系方面,作者将“国际化、开放性、共享性、通用性、地方化”作为地方高校课程目标的建设理念,确立了地方高校课程目标设计的六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提出了地方高校课程目标设计的两个基本依据:一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二是培养适应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骨干人才。
  对于地方高校创新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作者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按照大众化教育的要求重新定位地方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二是充分利用大学的课程设置权力,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三是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四是牢固树立课程的中心地位;五是从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要素两个层面保证课程实施。
  在地方高校创新课程运行体系方面,作者提出了地方高校课程设计的主要措施:一是明确地方高校的服务定位,二是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三是广泛调研、系统分析学生的就业出口,四是正确处理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对于地方院校的课程开发,必须确立坚实的课程创新理念,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研发机制,遵循课程研发的科学流程。对于课程的组织实施,一是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优化校内外人力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优化校内外物质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实行课程准入制度,通过充分论证,建立课程设置准入机制,通过严格把关,建立课程质量认证机制。
  在地方高校创新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作者提出了构建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的策略:一是建立明确的课程评价理念,树立课程评价的过程意识、整体意识与服务意识;二是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反映不同地方高校的特殊性与特色;三是开发实用的课程评价模式,吸收多种课程评价模式的优点,并突出地方高校的地方性特点;四是形成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构建学校内部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建立专业的课程评价中介机构,构建外部监督控制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吴婷
其他文献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2017年3月10日报道,年底前教科部将组织开展高校课程信息化试点工作,对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的教學成效进行对比性研究。预计2018年起高等教育领域部分课程的讲授将由师生互动的现实讲堂转移至网络空间。  试点过程中将同时启动两种方案,即高校课程全部实行网络授课和部分课程信息化,高校则为参与试点工作的学生提供辅导教师。教科部官员表示,未来网络课程将能够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
近日,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在公布政府春季预算报告时宣布,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以应对脱欧后的经济发展,政府将推出全新的技术教育考试(T-level)來取代目前1.3万多种职业资格。政府将为英格兰地区的技术教育提供每年5亿英镑的额外资金,使16~19岁学生的培训时间增加50%,达到每年900小时。这一计划被舆论形容为“英国自70年前推出A-level以来最有雄心的教育改革”。  根
近期,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HESA)公布了2014-2015学年高校学生参与国际流动统计数据。根据各有关高校提供的信息,当年共有3.5万人次以各种形式参与国际流动,涉及学生总数为31720人。其中,英国本土学生24185人(比2013-2014年度增加1225人),其他欧盟国家学生3940人,非欧盟国家学生3600人。英国本土学生参与国际流动总数仅占当年相应类别在校生人数的1.3%。  从英国本土
摘 要:阿尔伯塔大学是世界百强名校,其创始校长亨利·马歇尔·托里(Henry Marshall Tory)坚信,知识不该只是学者心系之事,其终极使命应该是令全人类为之振奋。阿尔伯塔大学致力于践行这一信仰,肩负起公立大学更高的使命,推出《为了公众的利益》发展战略计划。在这项计划发布之后不久,阿尔伯塔大学校长杜文彬(David Turpin)接受了本刊专访。在采访中,杜文彬校长对战略计划作了具体阐释,
2018年10月,德国发布《德国大学生健康调查》。该调查由德国高校与科学研究中心(DZHW)、柏林自由大学和技术人员保险(Techniker Krankenkasse,TK)公司合作完成,调查结果表明,25%的德国大学生都有强烈的压力感,且接受调查的各高校中感到疲惫的学生比例几乎同样高。  调查证实,近年来,德国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女性大学生的心理負担很重——有20%的女生出现广泛性焦虑症
摘 要:2015年中国高校俄罗斯留学生人数为10余年来首次减少。文章以中国教育部对外国留学生和俄罗斯留学生走向(地理及专业)统计分析和2006年及2016年对曾在中国学习的俄罗斯留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主要依据,分析中国高校俄罗斯留学生的组成、对教学质量和住宿条件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留学生;高校;来华留学  扩大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规模是中国教育部的方针,也是中国教育开放政策和科技现代化的显
摘 要:近年来,欧盟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环境发生了改变,英国对教育技术的投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追踪欧盟及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沿趋势,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与实施提供经验参考,本刊就欧盟和英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政策、战略和实践问题,专访了英国国家教育技术与标准中心高级研究员兼教育技术顾问、博尔顿大学袁莉博士。袁莉博士毕业于英国女王大学教育学院,多年来从事英国和欧洲教育技术创新研究,长期关注全球
摘 要:虚拟学习环境的应用对推进信息化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通过英国高校信息系统协会的调查介绍英国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情况,然后以阿伯丁大学为例,介绍其虚拟学习环境平台My Aberdeen的特色,最后从选择合适的虚拟学习环境平台、建立支持虚拟学习环境的信息技术团队、利用虚拟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手机进入虚拟学习环境四个方面总结对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启示。  关键字:英国;虚拟学习环境;阿伯丁大
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2016年12月28日的报告,吸引国际学生成为公立大学应对国家公共高等教育资金不断减少带来的经费缺口的重要手段。  1996-2012年的数据显示,州政府为公立大学提供的资金水平每下降10%,公立研究型高校中本科层次的国际学生人数就增加12%,而在科研活动更加密集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其国际本科生人数的增加幅度达到17%。  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中,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2014年12月21日报道,随着信息技术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让每位国民学会操作电脑、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成为日本的重要课题。  日本政府在2013年6月的内阁会议中提出“创造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国家宣言”,并将此作为国家成长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政府拟定于2020年实现在学校中一人配备一台信息终端设备(笔记本电脑)的目标,覆盖全日本的小学、中学、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  据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