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有专家调查后表明,智力对学习成绩的作用程度只是一般:较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使智力一般的学生成绩优秀;而较差的非智力因素也会使智力优秀的学生变成后进生。因此,要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非智力因素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综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多开展生物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全校开展“生物科技小作品评比”,“生物标本制作”、“生物实用知识小板报”等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很多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2.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根据当地有利用生物学搞好农林副业的情况,比如“花卉组培”,“真菌蘑菇养殖”等等比较有本地特色的跟生物应用相关的产业,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甚至有机会利用假期参与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不仅是为了升学,更重要是提高公民的生命科学素质,树立生命科学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为将来从事生物业生产做好基础知识储备。课余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体会生物具有“学以致用”的特点,从而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3.唤醒和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唤醒和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尊重的需要,二是求知的需要,三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据此,为了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质疑
在预习指导、课前思考、课堂提问中,可以通过质疑,使学生产生正常的焦虑感。心理学表明:学生只有处于中等程度的焦虑状态,才能有效地产生学习的需要。
(2)努力发挥家长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教师要定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汇报给学生家长,使学生能经常而及时地受到家长的鼓励和鞭策,从而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
(3)帮组学生确立奋斗目标
帮组学生跟自己过去的学习情况做对比,跟班级里其他同学的学习情況做对比,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又一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五条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搞题海战术”、“黑板上做实验”等落后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和“学”重心的转移,由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力求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样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教学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优化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学设备,通过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展台来展示图形图像和声音、动画、视频,使教学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并增加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某些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究其原因,学习方法不恰当,长此下去势必会使学生降低或失去学生物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比如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抽象和概括的方法等等,通过具体的实例,强化这些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强化实践教学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理论 实践才能很好地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性。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实验,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多开展生物活动课,多让学生动手、观察,让学生开开视野,多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维持学习的兴趣。
5.联系实际教学
生物学与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息息相关,多联系生活实际和农业生产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如“蔬菜大棚种植”、“花卉杂交”、“沼气肥”等等,使学生感到学习生物真的很有用途,能造福人类,也可以让自己获益,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热情。
三.增进师生情感,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快乐地学习,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1.注重师表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到以专注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和严谨的作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对待每一节课都必须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合作氛围,积极发挥启发、引导、激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注意教师言辞:教师要清除权威心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注意分寸,避免过激言辞,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4.体现崇高的师德:教师要爱护关心学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要从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多给以关心、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四.培养学生对待困难的正确心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使学生遇到挫折时产生理智的反应:正确分析挫折的原因,将目标调整到经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结束语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等实例都说明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弥补智力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的学习品质,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俊雄《中学生命科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定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非智力因素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综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多开展生物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全校开展“生物科技小作品评比”,“生物标本制作”、“生物实用知识小板报”等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很多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2.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根据当地有利用生物学搞好农林副业的情况,比如“花卉组培”,“真菌蘑菇养殖”等等比较有本地特色的跟生物应用相关的产业,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甚至有机会利用假期参与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不仅是为了升学,更重要是提高公民的生命科学素质,树立生命科学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为将来从事生物业生产做好基础知识储备。课余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体会生物具有“学以致用”的特点,从而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3.唤醒和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唤醒和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尊重的需要,二是求知的需要,三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据此,为了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质疑
在预习指导、课前思考、课堂提问中,可以通过质疑,使学生产生正常的焦虑感。心理学表明:学生只有处于中等程度的焦虑状态,才能有效地产生学习的需要。
(2)努力发挥家长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教师要定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汇报给学生家长,使学生能经常而及时地受到家长的鼓励和鞭策,从而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
(3)帮组学生确立奋斗目标
帮组学生跟自己过去的学习情况做对比,跟班级里其他同学的学习情況做对比,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又一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五条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搞题海战术”、“黑板上做实验”等落后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和“学”重心的转移,由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力求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样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教学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优化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学设备,通过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展台来展示图形图像和声音、动画、视频,使教学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并增加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某些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究其原因,学习方法不恰当,长此下去势必会使学生降低或失去学生物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比如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抽象和概括的方法等等,通过具体的实例,强化这些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强化实践教学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理论 实践才能很好地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性。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实验,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多开展生物活动课,多让学生动手、观察,让学生开开视野,多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维持学习的兴趣。
5.联系实际教学
生物学与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息息相关,多联系生活实际和农业生产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如“蔬菜大棚种植”、“花卉杂交”、“沼气肥”等等,使学生感到学习生物真的很有用途,能造福人类,也可以让自己获益,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热情。
三.增进师生情感,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快乐地学习,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1.注重师表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到以专注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和严谨的作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对待每一节课都必须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合作氛围,积极发挥启发、引导、激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注意教师言辞:教师要清除权威心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注意分寸,避免过激言辞,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4.体现崇高的师德:教师要爱护关心学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要从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多给以关心、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四.培养学生对待困难的正确心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使学生遇到挫折时产生理智的反应:正确分析挫折的原因,将目标调整到经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结束语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等实例都说明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弥补智力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的学习品质,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俊雄《中学生命科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定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