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年的风霜

来源 :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n19112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老字号承载着中华古老文明,但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许多老字号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纷纷沉寂甚至消失。“内联升”无疑是老字号里的一块金字招牌,不但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下稳健发展,最可贵的是,仍然不折不扣地保持着传统技艺。
  
  老字号的故事
  
  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的一天,北京城繁华的东江米巷(后来的东交民巷)鞭炮齐鸣,一家豪华气派的布鞋店开张了。像那个年代众多鞋店一样,采取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百年老店内联升的传奇由此开始。
  
  “内联升”的“内”指宫廷大内;“联升”意为顾客穿上内联升制作的朝靴,可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鞋店老掌柜赵廷认为,要想挣大钱,心须在那些“坐轿”人身上打算盘,即为上层社会的人服务。
  内联升的经营者通过各种关系收集王公贵族和知名的京官、外官、显官的靴鞋尺寸、样式,及其特殊喜好,编成《履中备载》。不仅使这些高贵的主顾免去往返选购的麻烦,同时又为官场中希荣求宠、拍马钻营者提供了晋见上司的敲门砖。内联升开业不久,即名声大振。
  民国后,因朝靴无人穿用,内联升根据市场需求,把服务对象和经营品种都进行了转向,改制便鞋,即后来著名的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其制作的鞋类也进行着改良,比如,增添了老年人冬季御寒的“老头儿乐”;为轿夫和习武之人设计制作的趿(洒)鞋,干活时不怕石头、铁块磕碰……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转变与发展,如今,内联升已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产、销售企业,也是全国老字号中最大的一家鞋店。
  
  老字号的文化牌
  
  在老北京大栅栏商业区,雕梁画栋的内联升总店里人来人往。满壁花色丰富的布鞋吸引着顾客,现场展示的传统制鞋工艺更是让人们流连。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们的心目中,总有一些品牌,具有民族文化的底蕴。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来祥说:“文化底蕴虽然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字号不做品牌吗?不是,否则也就成不了老字号。”在内联升店铺里,员工们不但要卖鞋,更重要的是传播内联升的百年传奇与辉煌,打造品牌文化。
  旧时的老牌子,真正成为今天的国际名牌,是摆在老字号面前的大课题。内联升在品牌定位上,从中老年消费群体扩大到喜欢布鞋的年轻人,尤其公司白领阶层;品类上,扩大到追求纯天然材质的僧侣们的鞋。内联升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现在卖的不仅仅是鞋,而是一个故事,一种文化。
  
  保持与创新
  
  百余年来,内联升积累了一套精良的制鞋工艺。其手工布鞋,鞋底厚达30多层,俗称“千层底”。光这底就有几十道工序:一律用新白布打袼褙,纳底时每平方寸要纳81针以上,纳好的底子还要放到热水中浸泡,用棉被包严热闷后再锤干、整形、晒干。这样加工出来的鞋底不变形,而且吸汗、柔软、舒适。
  一双成鞋还要历经袼褙、缉口、纳底、绱鞋、验收包装等诸多要求严格的程序。每双这样的鞋,在熟练鞋匠的手底下,也得走上2100多针。
  在内联升店铺里,那些老一代的制鞋师经常坐镇现场制鞋。被人称为“老布鞋”的何凯英,已经一针一线地做了近30年鞋。如今,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何凯英陆续收了4个徒弟,其中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 “原汁原味的老手艺,毕竟是任何机器都代替不了的。”这个老鞋匠拎着一双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缓缓地说:“我要把它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与百年来保持优良的传统工艺相比,内联升同样是鲜活而创新的。在内联升的设计力量里,陈征显得年轻而时尚,她曾在法国巴黎学习服装设计4年,吸纳着最时尚的设计元素。在内联升,像陈征这样有着国际视野的年轻设计师还很多,他们所带来的新思想丰富着现代内联升。
   “内联升老字号应该伴随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过着不同的日子。”如今,内联升有分店、加盟店20余家,分布于北京、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和地区。年产手工布鞋20万双。程来祥说,他期许着内联升走进千家万户,让155年的金字招牌越来越有活力。
其他文献
每年的发明展上,总能看到一些“慧眼识珠”的投资者或商家的身影,一旦寻到极具市场潜力的新点子,立马实现量产,推向市场。    有人说,新发明就是不仅要令生活更方便,还要让生活更有趣。当你看到院子里的花盆会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而自己变换位置,当你睡觉时发现枕头上写着甜言蜜语,当你看到狗狗排出带有荧光的便便,你一定会心一笑。  这些有趣的发明出现在不久前的英国创新发明展上。这个展览号称是英国最大的科技、创
助推项目:公平贸易产品展暨手工艺人代表交流会 支持对象:11家以手工发展为主的公益组织 项目活动:公平贸易走进孔城老街 开展机构:上海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    2011年10月国庆期间,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热闹非凡。临街的百年老店铺里,贩卖的不再是日常的生活物件,而是聚集了各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作为“孔城老街风情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艺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
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理解,罗丹认为家就是能让自己完全放松,无所顾忌享受自由的地方,她在自己亲手搭建的一方天地里,过着“面朝青山,阳光为伴”的生活……  罗丹的家,典型的大隐隐于市。小区外就是呼啸而过的轻轨,小区内却能对着整片绿油油的山头,自成天地。而真正感觉妙不可言的是踏入罗丹家的那一瞬:大开间,大格局之下,厚重原木包裹着的地中海风格,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房间还是空间?  一进门,很难不被那一整
船头雕龙,船身绘鳞,船尾为凤……民间艺人郑亮辉用他手中的刻刀创造了一件件精美的龙舟工艺品,把汨罗的龙舟文化广为传播。  汨罗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龙舟制作技艺代代相传,闻名全国。今年68岁的郑亮辉就是当地一位有名的龙舟手艺人,这些年,他除了雕龙头、打龙舟外,还用手中的刻刀创造出一件件造型精美、技艺精湛的工艺小龙舟。  “偷学”来的技艺  郑亮辉的龙舟制作工坊位于汨罗市城郊乡戴家垅,是一间四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旅游文化展暨第五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前段时间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开幕。东西部非遗展演活动由西部各省市数十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展,通过展览、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图文资料等宣传形式,促进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西部非遗展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展相融合,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我国东西部
上翻的白眼、露金牙的大嘴、傻傻的坐姿,这是雕塑家朱映安创作的河马雕塑家居艺术品,它们的每一个姿态与眼神都是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现状的独到认知和敏锐感触。这些五颜六色的河马由玻璃钢制成,虽然有着厚厚的皮肤褶皱,但背部线条却柔美饱满,让笨重的河马有了憨态可掬的艺术美感。  经过艺术创作的河马雕塑,可坐在柜上,趴在桌上,用小且犀利的眼神瞧着你,凶猛的野兽也变得萌萌哒,成为现代家居生活中一件有趣的装饰。  英
在台南市某高中校门前,站着一位即将应考的学子,他的胸前挂着一个醒目的瓶形吊坠。透明的瓶子装着一片金箔做成的羽毛,羽毛立在一颗红玛瑙珠子上,微微舒张,轻盈得仿佛要隨时飞起来。这个吊坠有一个非常应景的名字——轻翼就中,它是台湾著名纸雕大师陈一中的作品。许多台南的家长会买陈大师这种金箔工艺品送给孩子,他们觉得这能为孩子的升学讨一个好意头。  作为台湾纸雕协会创会理事长、台南陈一中纸雕馆主人的陈一中,自1
热爱生活的女艺术家以神奇的想象力,塑造了一系列不存在于世的奇幻生物雕塑,带领人们进入超现实的魔幻之旅。  “看见它的第一眼,我屏住了呼吸。”初见埃伦·朱厄特(Ellen Jewett)的动物形态雕塑,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颓败的狐狸骨架里嵌满了鸟笼和齿轮等物件;形态逼真的金鱼身上长出绿色的枝桠;双眼灵动的兔子骨架被藤蔓包裹,上面落着黄色的蝴蝶……雕塑出的动物真实又怪异,仿佛美好的童话故事里,女巫念
27年,在与鞋为伴的路上,农家姑娘刘琼英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由她一手打造的sheme也成为首个登上国际时装周T台的中国高端女鞋品牌。  刘琼英总是很忙,爱穿12厘米高跟鞋的她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仿佛娇小的身体里蕴藏了无限的能量。“做鞋就像谈恋爱,没有激情可不行。”这场“恋爱”,她一谈就是27年。想起了她的一张照片:双手捧着一双sheme鞋子,面带微笑,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就像望着恋人的脸。  东方文
什么是中国设计?  随着2014北京保利春拍中响亮的锤击声,答案已有分晓。“看见造物”设计总监、设计师、雕塑家卢志荣的作品“看见·戏石屏风”以80万元的全场最高落槌价惊艳四座,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此外同去竞拍的还有“看见·听园提盒”、“看见·提方茶器”、“看见·木玉首饰”等5件作品,均以精湛上乘的工艺以及独特的东方现代美学受到众人追捧,掀起了拍卖会上的高潮。  “看见造物”艺术总监、独立音乐家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