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设喻 情景交融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景设喻,就是诗人即兴从眼前的景物中选取喻体,创造出独特而别致的比喻句。这样的诗句往往情景交融,形象动人,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感,从中也表现出诗人的机智和才情。在古诗词中,即景设喻而又极为成功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先看一首唐诗: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的最后两句是即景设喻,“天地一沙鸥”应该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旅途之夜,诗人独宿江边孤舟,面对辽阔江天,想起自己坎坷的命运和漂泊的处境,不禁悲从中来,百感交集,而眼前那只在江上飘飘而飞的沙鸥,那样渺小,那样孤独,更是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于是诗人十分感慨:“四处飘零的我像什么呢?就像那天地间一只飘飞的沙鸥。”这既是抒情,也是写景,景和情如水乳一般交融,自然而然,即景设喻的妙处得以充分体现。试想,如果将“沙鸥”这一喻体换成“飞蓬”“杨花”“浮萍”等意象,虽然也能表达身世飘零之感,但却完全失了神韵,而有陈词滥调之嫌了。
  再看一首宋词: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其中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千古传诵名句,也是著名的博喻。这几句最大的妙处也在即景设喻。前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起引领的作用,此时词人想要抒情,道出他内心的无限闲愁。这“闲愁”总共有多少呢?他抬眼望去,满目是江南梅雨季节的迷茫景象:整个原野长满了青青小草,满城都是随风飘舞的柳絮,天地间弥漫着细丝般连绵不绝的黄梅雨。这情景本身就能让人生出无限怅惘和愁绪。词人觉得他的闲愁就像眼前的“烟草”“风絮”“梅雨”一样的多!于是他接连用三个比喻来写闲愁之多,这是景语也是情语,形象生动而感人至深。
  其他还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寇准《夜度娘》),“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秦观《八六子》)等句,有人赏析其中的“春草”“春水”“芳草”时,喜欢说它们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从修辞角度看,词人通过比喻来抒情,而所选择的喻体是一种物象,故可称为喻象。因为这喻象就在词人眼前,是一种自然界的真实存在,所以又是景象。词中所写景象,寄寓着词人的情感意趣,是经由他们心灵创造而成的,因此更是心象。这一说法其实是解说了即景设喻所创造的艺术效果,而以上这些词句也都是即景设喻的典型。
  唐宋诗词中即景设喻而趣味横生的句子,颇有一些值得品味欣赏的,下面列出几例。
  首先是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从内容看,这是一曲凄美的情歌。前两句描写蜀地春天优美的山水景色,是所谓的乐景,用来反衬将要抒发的愁情。“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两句紧承前面的写景,通过形象鲜明的比喻来表现深沉哀怨的情意,语言直白而生动感人,有着显著的民歌特色。这两句翻译成白话就是:那开得正红的桃花容易凋谢,就像哥哥的爱情转瞬即逝;那滔滔的江水流个不停,就像阿妹的忧愁无穷无尽!这两个比喻的妙处,不仅在于从眼前景物中信手拈来,毫无雕凿痕迹,还在于本体和喻体可以相互置换,而景和情也圆合无间,更添许多趣味。其中意思用民歌比兴手法可表达为:好花不长开,真情难永在;江水无尽流,愁绪终难排。刘禹锡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表达了这一意思,如果说他的原句是借景抒情的话,那么,把本体和喻体互相置换一下,变成“郎意易衰似花红,侬愁无限似水流”,就是直抒胸臆的味道了,但意思还是那点意思。
  然后是唐代女诗人李冶的《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这首诗抒写相思之情,语言清新质朴,手法生动别致。前两句叙事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第三句“别后相思人似月”如奇峰突起,令人眼目一新,它用的正是即景设喻的手法。前面的背景设置必不可少,试想这样的情景:明月无声,静静地将光辉洒满长天大地;月光下,一对有情人即将离别,彼此默默无语,内心情意绵绵。此般情景本来是人世间常有的,并不稀奇,而对于别后相思之情,不少诗中也多有描述,怎么写出新意呢?诗人突发奇想,让主人公表达心声:离别之后唯有彼此思念,多么希望自己像空中那一轮明月,能够照彻云间水上,直达情人所在的层城。这里用“月”来比喻“人”,看似不经意,而着实有点新奇。按照常理,喻体和本体有相似之处,故可用来作比,而此处的“月”和“人”是实难找到相似点的。那么,这一比喻怎能成立且令人感到奇妙呢?因为它表达了一种梦想——“人”梦想自己能像“月”一样。这种手法,姑且称其为梦想式比喻。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梦想,是因为明月高悬中天,普照寰宇,“云间水上到层城”,处处都有明月光,照着你也照着我,有情人即使远隔天涯,也能望见同一轮月,使彼此的心灵得到慰藉。试想,如果自己就是那一轮月,能够追随着思念的人,那该有多好啊!当然,这只是一个梦想。
  最后是周邦彦的一首《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宋词,开篇用东汉刘晨、阮肇桃溪遇仙的典故,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神奇的爱情遇合,但没能跟意中人从容地长久相处,因而颇有追悔之意。接着写别后再无任何联系,欲重续旧情而不得,内心充满惋惜、遗憾和怅惘。三四两句以“当时相候”和“今日独寻”的情景作鲜明对比,用不同的时令景物,渲染了情人相会的喜悦甜蜜和别后永隔的孤独悲伤。然后宕开笔墨,写眼前之景:清秋时节,大雨刚过,天已放晴,远处烟霭中耸立着无数青翠的山峦;暮色渐起,雁阵掠过长空,夕阳的余辉映红了黯淡的雁背。最后的“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接连用了两个比喻。有些论者认为,这两个比喻都不属那种即景取譬、自然天成的类型,而是刻意搜求、力图创新的结果,但由于它们生动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感情,读来便只觉其沉厚有力,而不感到有雕琢刻画的痕迹。可是笔者以为,这里还是即景设喻,而其高明之处也正在此。“风后入江云”和“雨余黏地絮”应是眼前所见之景物,词人触景生情,信手拈来,用作喻体。试想,词人眼见江上之云随风飘移,不禁联想起自己别后漂泊不定的处境,于是生出人如风中之云的感慨。而本来漫天飘飞的柳絮,在一场雨后全被打落在地,一个“黏”字,表现出柳絮落满泥地的情状,给人以一种湿漉漉的沉重之感,这跟词人阴郁的心情和浓重的思绪有着某些相似,于是就有了情似黏地之絮的比喻。如此来理解,顿觉满目灵动,情景交融,不也很自然巧妙吗?
  通过以上几例,即景设喻的妙处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其实,如果不是即景取譬设喻,那比喻往往就不大高明,或者刻意搜求而留下雕琢的痕迹,或者因袭模仿而落入前人的窠臼。就拿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句来说,其中喻体不可能是即景取设、自然天成的东西,而是诗人匠心独运、精心剪裁的产物。这样的比喻在当时可能颇有些新鲜感,但后人要是动不动就用“比翼鸟”“连理枝”来比喻恩爱夫妻或忠贞情侣,那就俗不可耐了。诚如英国唯美主义诗人王尔德所说:“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来比喻女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来比喻女人的是蠢材。”而即景设喻,喻体往往新颖别致,出人意料,这样自然就可以避免落入俗套,而起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和检查教学效果,英语测试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获得全面、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本文将集中量数和离散量数运用到高中英语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中,为全面科学的统计分析测试结果,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呼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测试;统计分析;数据]  在二十一世纪以来,
近日,有幸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观摩课《春》。这堂课随性流畅,教室里弥漫着和谐、愉快,让听者感到轻松、舒畅。感受颇深的是,课堂上的谐趣之声、温情之语、智慧之言,给课堂带来了阵阵笑声,使学生快乐地“动”了起来,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那么这位老师是怎样让学生“动”起来的呢?下面就以此课为例,与大家分享精湛而巧妙的语言艺术。  一、“乐” 是“动”的前提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摘 要:在本文中,我们总结归纳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用定义证明数列和函數极限和用柯西准则证明数列极限存在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数列;函数;极限]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思维的训练与提高,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高等数学“分割、求和、取极限”的思想,不仅是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
[摘 要:通过对学生倾听习惯不好的原因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需要填充的成长特点。采取的措施:建立民主、亲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创设情境,乐于倾听;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恰当评价,鼓励倾听;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关键词:倾听;原因;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合作交流,从多渠道获取知识;提倡学生学会质疑,自主发现知识,自主建构知识。这些都离不开
[摘 要:现代小学生接触的信息来源广泛,思想不够成熟,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班主任要开展创新管理策略,提高工作效率,构建良好班风,我主要从学生自我管理、关爱学生、渗透性教育这三个方面出发,联系自身管理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自我管理;关爱学生;渗透性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班级管理
[摘 要:李白诗词中自由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醉意诗学、遵从本心和游历山水的人生经历当中,细读李白的诗词,可以从中挖掘出其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观培育有着很好的导向和借鉴意义。将李白等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传播载体作用和精神载体作用,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学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以及长期反复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活动,都是
[摘 要: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图书馆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走品牌战略。只有打造良好的图书馆品牌,才能吸引读者、争取读者,图书馆才有活力和竞争力。本文揭示了图书馆品牌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品牌战略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图书馆品牌战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品牌;品牌战略]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各类定位明确、功能各异的专业化信息机构不断涌现,而图书馆这一传统的信息服务机构受到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关系中,制度是基础,而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并且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优势,在根本上与制度优势能否以及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密切相关。因此,阐明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构成以及二者的互动和转化逻辑,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青年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当认清制度优势的类型
[摘 要: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对各学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获得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所以加强对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及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  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摘 要:化学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而言,化学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需要教师对化学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优化,让学生可以显著提高自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本文将以九年级化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依托人教版教材,引入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新方法,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与优化,减轻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负担,并培养其良好的化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九年级;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