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物而言,课堂中可设置一系列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
  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能指引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状态。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问题是引子,带着问题学习,可以使学习具有目标指引,目的性明确,可以作为学习的一种动力;第二,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许多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来并加以分析,通过自己的力量、教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收获知识。
  1.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生物教学的目标展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设计不必求多,但是一定要精练。问题应该难易适中,在学生经过一定的思维过程后可以解答出来;问题的深度应逐渐增加,需要学生的思维跟进,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问题的设计应具体、开放,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如果问题过多,那么课堂就成了“满堂灌”,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价值。
  2.提问讲究技巧
  首先,提出问题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要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参考标准;第二,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第三,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3.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积极学习的表现,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并适当地对提问技巧进行点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4.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和解答
  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是思维的呈现,教师要善于倾听,理解学生的提问角度和答题的特点,并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找到症结以便对症下药。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
  二、提倡“先自学,后教学”的教学方式
  将现成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形成惰性。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先进行自学。所谓自学,不是学生孤立地进行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整个自学的过程,包括学生了解所学内容、思考分析、发现问题、同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调控和监督,及时发现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后教学”收集资料。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先阅读教材,教材中的生物基本概念往往用黑体字标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侧重地进行阅读。高中生物的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图表,如结构图、曲线图、模式图和示意图等,其中包含着许多课文中没有给出的知识点。因此,发掘图表中的信息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读图的一般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筛选次要的信息,获取主要的、有用的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经过提炼,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表达,使无序的信息有序化,最后将分散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使通过图表获得的信息系统化。
  开展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将教师的讲课排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将探究式教学和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结合起来,因为高中生物的难度较大,只靠自学是不够的。教师的教学需要把握一个“度”,如什么时候进行点拨、点拨的程度如何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划。比如,当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做支撑时,教师应该讲解这些背景知识;当原来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做好新旧知识间的过渡教学工作;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应该进行提示,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找到解题思路;当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时,教师的适当提点能够起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作用。
  三、重视探究的过程,亲身体验学习
  探究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探寻未知的生物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现在的高中生物教学已经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枯燥的知识和理论,而是学习科学探究。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有个总体的了解,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和研究生物学的一般方法。第二,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其他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生物的科学研究过程。有了切身的体验,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牢固。同时,体验的过程还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来进行各种考试,还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此外,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习生物所必需的思维和方法,是应该提倡的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杜华)
其他文献
启发式教学看似简单,但不少教师做起来却陷入各种误区:有的教师只是形式主义地启发,具体表现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常常在显而易见的地方设置启发点,从而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有的教师认为有问有答就是启发,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头到尾满堂问,把满堂问当成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则是自导自演地启发,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一言堂当成了启发式教学……  那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启发一词源自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
为适应现代学生教育的发展,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不断探索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方法,所以课堂教学形式新颖、精彩多姿,让学生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乐趣。但是,你会发现,学生大多喜欢语文课,却不爱语文作业。那么,语文作业为什么不受欢迎呢?  1.功利性驱动,缺少语文味  课改的最大呈现点在课堂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已成为大多数教师主攻的不二选择。然而语文作业,一些教师认为只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反馈,而
教室里的协作学习小组能腾出老师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单独解决学生的问题;有助于促成富有成效的、积极活跃的学习;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意见,培养优良学习习惯.协作式学习的
文章分析了猝死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抢救的措施。
所谓数学合作交流,是指学生之间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接受教师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等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一、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合作愿望,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例】 解不等式3(1 x)  解:去括号,得3 3x  移项,得3x-x  合并同类项,得
硬盘主引导扇区的完好是硬盘正常工作的前提.文章分析了硬盘主引导扇区的结构、硬盘的引导过程、主引导扇区损坏引起的软故障,介绍了一种调用BIOS磁盘I/O中断进行维护的简单
理解理论阅读教学优化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理解作为核心,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优学的目的和实现自我个性的发展。理解理论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它既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人文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理论的运用:  一、诵读理解文本  理解理论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这是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