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气、血、精、津液等,其中尤以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中写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这里提到的郁,是指气集结聚合而得不到散发。该升的升不上去,该降的降不下来,应当发生变化的得不到变化,因此导致人体传化失常,进而产生各种疾病。
初病在气 久病在血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着的物质。在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多半先是气的失常,比如气的运动方式发生异常。最典型的病理状态就是气郁,临床表现有精神抑郁、思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脉沉涩等。《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的功能活动如果要正常,其条件之一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必须正常。如果发生气郁,就会影响其他物质的代谢,从而产生几种郁滞的病理状态。
气行血行 气行水行
一旦发生气郁,影响到血液的循行,就会导致血郁的出现,临床表現有胸胁胀痛或刺痛,疼痛部位较固定但夜间加重,面色晦暗,舌质有淤点、淤斑或舌质紫暗、脉沉等;影响到水液的代谢,就会产生痰郁,临床表现有脘腹胀满,咽部异物感,稍微运动就容易气喘,并伴有苔腻等;水液弥漫不得宣泄,也可能出现湿郁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周身困重,头重如裹,脘腹胀满,嗳气,晨起口中黏腻感明显,小便浑浊,大便黏滞不爽,也可伴有关节疼痛等;气郁影响到脾胃之气的升降,就会导致消化异常,出现食郁,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疼痛,口臭,泛酸,不思饮食,苔腐等;气机郁滞时间长了,还可能发生火郁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有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胃中空虚,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等。上述六种病理状态合称为“六郁”。
调理气郁 运动有方
在气郁、血郁、湿郁、痰郁、食郁、火郁这“六郁”中,气郁为首也至为关键。防病养生,也应当从调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着手。在情志方面,要尽量减少不良情志的刺激,积极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努力使自己达到恬淡豁达的心境;在运动方面,要经常有意识地做一些有利于气血运行、经络通利的活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以减少气机郁滞的产生。保证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强;在饮食方面,要经常食用一些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茼蒿、芫荽等,以保持肠道通畅,预防发生便秘。还要适当食用一些行气解郁的食物,如萝卜、黄花菜、海带等。日常饮品方面,可适当喝一些玫瑰花、绿茶、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