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管,怎么管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绝不插手,一个始终陪伴。两个家长都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还是要具体分析
  做父母,我们是第一次,几乎也是惟一的一次。
  我们做父母的殷殷之心,甚至会让我们的上一代人也十分感动。但是我们缺少经验,也无法积累经验。过去孩子在幼儿园,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激动、愤怒,梦想与失败之后,慢慢地领会到了教育孩子的“真谛”,可一眨眼功夫,孩子又上了小学,学习又成了我们和孩子共同面对的任务。——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我们所面对的总是新问题!
  说实话,每当遇到这些问题,我们总是感到很惶惑,因为我们常常不知道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正确。那么,何不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父母,如何指导孩子学习的呢?
  当然,最好是选择比自己稍稍年长的人。他们的孩子也比自己的孩子稍稍年长,他们教育孩子的经验刚刚才被“总结”出来,还很“鲜活”。
  跟单位里一位同事的交谈,就让我感慨颇多。他的孩子正在念高三。学习成绩没的说,而最令人羡慕的是孩子学习的良好习惯与自觉性。一位同事曾经到他家作客,正好是在吃过晚饭以后的时间。孩子说出去散散步,5分钟以后回来。这位同事稍稍留意了一下,结果,5分钟还差一点的时候,孩子果然回来了。同事顿生敬意,追问其中的原因。他的父母便讲了一件小小的事情:还是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晨起床后,爸爸发现孩子放在桌上的书包拉链没有拉上,于是便充满爱意地帮孩子把它拉好。没想到,中午从学校里回来后,孩子大发脾气:上学的时候有一本书忘了带,就是因为书包的拉链被拉上了!前一天晚上孩子把书包打开,是他故意做的记号——孩子在自己提醒自己,还有一本书没放进去。结果是,爸爸的干预反而打乱了自己的安排。
  从此以后,做爸爸的再也不去随便插手孩子学习上的事情。他把学习上的事真正交给了孩子自己去安排。虽然也有出错的时候,但孩子总能自己把它们纠正过来。话说到这里,你可不要以为这个孩子只是机械闹钟般的书呆子一个。实际上,无论是在文娱还是体育方面,这孩子都是班里的明星。
  另外一个邻居的做法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从孩子大约三年级开始,妈妈就始终陪伴在她的左右。只要孩子放学回家做功课,这位妈妈就与孩子一同开始学习。在孩子念小学的时候,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的母亲会很有兴致地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各种应用题的解法,也会很有兴致地与孩子一起制作“优美的词组”、“优美的句子”卡片。到了初中以后,她继续与孩子一起学习物理学、化学和英语,母女俩简直就是一对搭档。当然,做母亲的少不了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要求,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里人是绝不看电视的。孩子在学习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母亲都十分清楚;孩子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做母亲的心里也都完全有数。母亲与孩子这种齐头并进式的学习在孩子进入了高中以后终于结束了,因为做母亲的实在学不下去了。她也没有必要再学下去了,因为孩子的学习异常出色。她成了学生会里活动能力最强的孩子,并做了3年文学社的社长,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她以全市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外交学院录取。
  这位母亲的所作所为不知感动了我们多少人,点燃起了我们多少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的火花。难怪心理学家兼作家的罗布森博士在谈到培养孩子问题的时候说:“非常自信与成功的孩子来自父母管教非常严格的家庭”。以上两位家长的做法大相径庭。但,他们的孩子在学习文化这个方面都成功了。这使我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有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只有做父母的才能找到。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既然如此,去了解别人的做法还有什么意义?而我则认为,我们之所以要看看别人如何做父母,为的是更好地想想自己如何做父母。
  说了半天,你可能会觉得,学习不是孩子惟一的事情,怎么能只说学习上的事情,而且只举学习成功的孩子的例子呢?——其实,学习也罢,做人也罢,何尝不是一个道理?■
其他文献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正确把握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并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突出段落训练。  一、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