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内心的选择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mour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面临许多选择,而很多时候,在有些选择面前,我们会左右为难,犹疑不决。
  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最独特之处便在于怀揣勇气,在人生的岔路口始终坚定地向着内心的方向执着前行。可如今的我们,为何在无数选择前陷入犹疑和彷徨?
  我以为,这和当下我们“审视”他人的心态有关。《乌合之众》中说人们融入了社会却忘却了自我,这或许可以恰好解释这一社会现象。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我们在做出一个个选择之前,不可避免地要关注身边事物。然而如今,我们过分放大了他人的作用和意义。我们畏惧,畏惧一旦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选择,便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受人嘲讽鄙视,于是我们变得麻木,麻木地在众人的裹挟下随波逐流。你看他在选择前犹豫不决,殊不知他不过是在外物的桎梏中自寻烦恼。
  而我想,“选择”存在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在他人围困中苟且,而是为了获得内心长久、丰富的圆满。
  因此,真正的选择,从来都是为了内心走向光明而做出的。你看查尔斯义无反顾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选择了明月,口水淹没他,耻笑撕裂他,他越过寂寥雨夜,越过岁月煎熬,越过众人非议,最终,他听到了色彩的尖叫,看到了艺术的舞蹈。你看布鲁诺在坚持真理和屈服强权之间毅然选择了“日心说”,他被绑在罗马鲜花广场的那一刻,必定是无悔的。还有“百日维新”后英勇就义的谭嗣同、“举身赴清池”的观堂先生……可见,一切选择不过是为了自我灵魂的圆满。听从自己的内心,远胜于在畏惧中盲目地跟随他人。
  不在选择前犹豫不决、被心外之物所役,对内心光明的追求就会更坚定执着。
  我想,那些在犹豫、为难中做出选择的人,既未望见“选择”的生命内核,更失去了深控自己灵魂、使自己趋于圆满的动力。长此以往,他们的选择,也终会变得不再犹豫,直接沦为他人思想的附庸。
  在选择前,坚定地听从本心,勇敢前行,才是最好的态度。何必犹豫不前?即使所有的生命进程中都饱含遭受旁人质疑的苦痛,其希望依然无远弗届!
  名师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思路清晰,一气呵成。在谈到选择之于人的真正价值时,作者联想到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这是一个很多同学喜欢使用的素材,但通常在论述时大家只能落在“物质”和“精神”这两个宏大的词语上,而作者对这个选择的理解和分析是“对于内心光明的追求”。结尾再次点题,指出勇于面对众人的非议、完成对自我的救赎能使我们面对选择时执着坚定,这也表现出作者思想深刻、文笔老练。(徐俊賢)
其他文献
如今世道变了,男女青年谈婚论嫁似乎越来越难。这次回国,我见了好几个风华正茂的80后。寒喧几句后,我便以过来人的身份开始关心他们的婚姻大事,没想到,眼前的这些男女80十后,个个都是单身未嫁。要是在我们当年,二十五岁左右还没谈上对象的男女,都快进入大龄青年之列了。我熟识的这些男女80后,似乎还把二十五岁当十五岁过呢。这可怎么行呢?  就在我杞人忧天之际,有一天,我碰巧赶上了一个相亲大会。我家的女娃和别
近日,英国林肯郡刑事法庭审理了一起与众不同的案件,一对六旬夫妇在自己家里种大麻,获利后将绝大部分钱财用于救助一个贫困的肯尼亚村庄 。这对夫妇是62岁的迈克尔·福斯特和63岁的苏珊,两人生活在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农场上。近日迈克尔和苏珊在林肯郡刑事法庭出庭受审。  检察官乔恩·迪介绍案情说,“迈克尔和苏珊之前都是品行良好的人,让人们意外的是,这对夫妻竟然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一直秘密种植大麻,而且数量惊人。
【√】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沦落为“贪污公款的阶下囚”,75岁高龄保外就医后,又摇身一变再次成为“哀牢山上种橙的财富英雄”  每年的11月份前后,是吃新鲜橙子最好的季节。近几年,橙子市场上出现了一匹叫云冠牌冰糖橙的“黑马”,凭借甘甜多汁的口感和皮薄肉厚的质量,力压群商。而更让人们大为惊讶的是,这种被人们评为“世界上最好吃的橙子”,竟是“褚时健种的冰糖橙”!因入狱沉寂多年,褚时健又以新的面貌出现在
亲子关系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当探望孩子的父母遭遇冷落,当送去关怀的双亲反受埋怨,又一次将亲子交往的窘迫尴尬引入大众视野。  我以为,女儿对父母的埋怨冷落实属不当。她应尽子女之责,以心之交流抚哀哀父母,填代际沟壑,莫使伤悲。  在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承认每个个体都有独立思想、自由行动的自主权。但诸如父母对孩子自主的“无视”“不尊重”导致亲子关系疏离的看法,初闻有理,实则欠妥。  日本女诗人和泉式部
6月20日,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迎来了一批不寻常的客人——曾在这里被关押和改造的国民党战犯,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抚顺战犯管理所6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这一活动的还有当年的管教人员以及当年最高人民检察署东北工作团的侦讯人员等。战犯蔡省三虽已是93岁高龄,仍不顾路途辗转,从香港来到了这个曾被关押、改造、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追随蒋经国12年,历经抗战、反共,几经生死,坐了26年班房”,回
前天晚上,我的女友从美国打来电话,跟我谈起一件事情并为此烦恼不已。  不久前,我的女友为一个国内朋友的孩子作担保,帮助这个朋友的儿子成功地办到了美国读书,并且安排这个男孩子住在一位纯正美国人家里,因为这样可以更快地学习英语,适应美国的生活习惯。  然而,这两天,男孩子客居的美国人家不干了,把我的女朋友叫到家里,他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这个男孩子从家里搬出去,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十来岁的
评估公司沦为拆迁单位的使用工具,丧失了其公正性、独立性,导致评估腐败案件频发    在拆迁项目中身陷囹圄的评估员,蔡海彬不是第一个。近年来,评估员涉案事件频发,使得处在拆迁矛盾漩涡中心的拆迁评估行业备受关注。整治行业乱象的呼声,也越来越响。    蔡海彬式“评估员”  拆迁评估行业的乱象,直接反映在像蔡海彬一样的评估员身上。  在案发前,蔡海彬供职于北京华源房地产土地评估公司从事房地产估价业务,不
【√】微博上流行一个段子描述了中国人对于“办证”这个事情的纠结:人的一生,似乎可以用档案夹中几张薄薄的纸片和几本证书就可以概括了。出生的时候有出生证,上学的时候领学生证,工作了发给工作证,结了婚自然藏有结婚证,退休后会捧出退休证,再后面的证件不说也罢,因为那意味着无可奈何的烟消云散。  诸多证件中,职业资格证无疑是职场人的必备武器,一个有含金量的证件,就决定了你捧什么样的饭碗,拿多少钱的工资。  
“我现在已经没有失落感了,从事律师工作后,重新找回了‘被社会需要’的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当这句话从76岁的老太太傅樱口中蹦出来时,记者有些惊讶。  傅樱的人生履历,明显透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脉络——科研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作为科研工作者,她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的得力弟子,退休前从事了38年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工作,名副其实的“两弹”专家;为了成为法律工作者,她不顾高龄历经八次司法考试后
【√】溺亡打捞该不该收钱,收多少,应由谁来买单始终是事故现场及事后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关键所在    2011年11月24日中午,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11岁男孩刘晓路在回家路上与同学打闹,不慎掉进武兴路北侧排水沟,十几分钟后溺亡并沉入水底。事发后,刘晓路母亲向附近的甘棠派出所报警,请求民警把孩子打捞上岸。但涉事民警称,派出所不是专业的打捞队,无法下水打捞。孩子溺水应由专业打捞队打捞,打捞费用由被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