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主编中国医改要怎么走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医改的“罗生门效应”
  2012会是世界末日吗?也许对中国某些地方的医生而言,这个答案是肯定的。3月下旬,哈尔滨的一位实习医生被病人的一把尖刀刺死,而之后的网站调查中,60%的民众却表示“高兴”,即使被刺死的那位医生毫无过失。
  仿佛预言一般,在袭医案发生半个月前,《柳叶刀》2012中国专刊的社论就指出:“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将会有助于改善未来的医患关系。”杂志认为,中国医改成败的关键之一是医疗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
  《柳叶刀》杂志诞生于1823年,得名于柳叶形的手术刀,“如拱形窗口,让光亮透入,亦能切除陈杂”。这本历史悠久的医学期刊以在一些重大医学议题上直言敢说而闻名,它曾发表富有争议的2003年美伊战争平民伤亡统计,其结果远高于伊拉克卫生部及联合国等的统计。2003年,杂志曾以“你晚上如何能入睡,布莱尔先生”为题,呼吁英国政府全面禁烟,文中说到如果将烟草视为不合法的成瘾性物质,拥有烟草被视为一种犯罪,吸烟的人数一定会大幅下降。
  2012年3月的中国专刊是《柳叶刀》第三次出版以中国为主题的专刊,在专刊出版后的发布会上,《柳叶刀》高级执行主编比尔?夏思格用“囍”字来表达这本国际医学期刊与中国的关系。比尔说,“《柳叶刀》与中国研究者、临床医师和政策制定者的关系应该是尊重和互利”,在今天的中国,来自医学专业人士的意见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民医保一直是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即使在《柳叶刀》的出生地英国。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1200位医生和护士走过体育场,摆出醒目的“NHS”——这个缩写所代表的是英国引以为傲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自1948年开始,NHS为英国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虽不乏争议,但它仍是全球公认的建立最早和覆盖面最大的全民医保系统。在中国特刊中,《柳叶刀》评价和总结的是自2009年开始在中国进行的医改——这场改革将为这个国家带来一个怎样的医疗服务系统、它的成绩,以及隐忧。
  杂志上,《柳叶刀》汇总和分析了中国卫生服务调查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医保覆盖率从2003年的29.7%上升到了2008年的87.9%,以及2011年的95.7%。这是一幅令人振奋的图景和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几乎相当于迅速达到了接近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障水平。然而,就在2011年,《外交政策》上的一篇关于中国公共卫生状况的述评则描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这里的预期寿命增长缓慢、处理危险隐患的努力微弱、忽视穷人和城市移民,以及几乎不能获得的医疗平等。基于此,《外交政策》得出了几乎与《柳叶刀》完全相左的结论。
  分析双方所用的数据和证据,同样是在《柳叶刀》上,美国的中华医学基金会的主席Lincoln Chen和中华医学基金会驻京办主任许东发表文章认为:《柳叶刀》和《外交政策》均赞成中国在医保覆盖率上有了巨大的提升,也都同意中国在很多健康威胁因素的处理方面尚有不足——2011年,中国的住院医保报销比例大约在50%,有13%的家庭报告有灾难性的医疗支出;而在2009年医疗卫生改革以来,医疗费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仍在持续攀升——这是两本杂志都不否认的事实。他们认为,《外交政策》的文章也许是不够客观的,是基于对中国执政系统一直以来的印象。他们也指出,中国应该有更多衡量患者态度的医疗指标,而不是简单的投入和产出。两位作者称这种现象为中国医改的“罗生门效应”,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鉴于医疗改革的日益成熟,中国应该考虑成立一个包括学者和利益相关者的独立的委员会,通过监测和评价来引导政策的调整以实现医疗改革的成功。
  中国有在质量上引领世界学术的潜力
  人物周刊:在2012年《柳叶刀》杂志中国特刊的发布会上,你曾用“囍”字来描述《柳叶刀》和中国的关系。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你们这样重视中国?
  比尔:当中国制定了到2020年将中国建设成科技强国的目标时,《柳叶刀》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注意到这一动向,“中国具有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引领世界学术的潜力。”
  当越来越多的研究从欧美转移到亚洲时,对我们来说,为作者提供本地化支持,并向他们学习重要的新进展就非常重要。此外,中国正在努力解决很多医疗问题,中国的解决方法,可能会为其他地方带来启示。凸显本地化医学进展的内容,可以方便我们与读者分享这些进展。
  人物周刊:提到中国经验,专刊指出,中国在提高医保覆盖范围方面进步巨大,但高覆盖背后,医保的偿付比例却令人担忧,病人在面临重大疾病时的花费仍然非常可观。我想知道,在一个医保体系中,覆盖率有多重要?另外,可否简要介绍一下英国的医保体系如何达到了全民覆盖?
  比尔: 医保覆盖比例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到现在为止,全球大约有三十个国家通过社会医疗保险达到全民医保(编者注:卫生部长陈竺最近说,中国的基本医保已经覆盖了96%的人群,已经跨入了具有全民医保制度的国家行列)。在今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上,WHO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全民医疗保险是公共卫生能提供的最强有力的一个概念。”像中国,或是像最近通过了医疗保险法案的美国那样,全世界的国家都在探索如何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英国的医疗保险条款是社会改革家威廉? 贝弗里奇爵士在1942年推动的。贝弗里奇爵士确立了政府经营社会保险体系的原则,用以对抗“贫穷、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的巨大罪恶”。英国国家卫生服务(NHS)从1948年7月5日开始运行。其原则是医疗在支付时应当是免费的,并且由中央政府提供资助。这意味着民众根据临床需要接受医疗,而这些医疗支出由向民众收取的税款支付。英国公民认为NHS和这项医疗保健权利的原则是这个国家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当然,目前看来,像其他地方的政府一样,英國的医保体系面临着多种挑战,在开支不断上升、人均寿命提高,以及经济发展迟缓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对医疗所需经费,是我们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人物周刊:今天的中国,紧张的医患关系经常成为报纸头条。今年已发生了多起袭医事件,并有医生因此身亡。我曾看过《柳叶刀》对中国医生生存状况的报道,您怎么看这些事件?另外,我们很想了解一下英国的医生与病人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从英国的医患关系出发,您能否给中国一些建议?   比尔: 《柳叶刀》强烈谴责那些暴力袭医事件,并提升对这些悲剧事件的关注度。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寻求解决的方式还是需要中国自己的努力。对于紧张的医患关系,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同时改善患者和医生的处境,能够同时提高治疗结果和双方关系。这些可以通过改善医学教育、让患者参与医疗政策决策的方式来达成。当然,这些医疗决策需要的是基于证据的循证医学。对医生而言,我个人希望见到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受到的尊重通过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加收入的方式获得提升。
  人物周刊:您刚才提到了基于证据的循证医学,我知道您是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会员,您可能也了解,中国仍流行着一些没有坚实证据证明的疗法。能说一下您对循证医学在中国的一些想法吗?
  比尔:循证医学是指综合考虑可获得的最好的科学研究来指导医疗决策。简而言之,这意味着医疗干预不是仅由医生或患者的主观偏好决定,它们需要在客观考量利弊的基础上作出。今天,好的资讯已然唾手可得,病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与医生共同解读它们,并以此共同分担医疗决策的责任。使用证据坚实的循证疗法,医患之间的信任也可以得到巩固。
  (循证医学离中国并不遥远,)许多整合临床证据的综述是由中国科学家做出的。然而,在中国,一些特殊的挑战仍然存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一些中国国内非常流行的疗法却缺乏高质量的证据。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集中力量在这些缺失证据的研究上,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在回答一些对临床医生和病人来说很重要的问题时更有底气。
  人物周刊:我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中医,一部分人认为,我们应该用现代医学的方式来研究中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医有它自己独特的体系,并不需要现代医学方式的评估与证明。后者还认为,廉价的中医医药可以大幅降低医疗费用。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中医这个中国的争议话题,您有怎样的看法?
  比尔:循症医学强调病人的获益,而不考虑干预的手段。《柳叶刀》乐于出版那些改变医疗实践的研究——无论那是对症治疗、行为疗法、补充替代治疗、手术、膳食还是传统疗法。例如重要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就是由毛泽东对中医的支持促成的。青蒿素的有效性已经被数个经由标准实验设计的研究(包括随机对照实验)所证实。
  人物周刊: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刚刚为中国卫生部长陈竺颁发了“世界无烟日总干事特别奖”,您能就控烟这个话题谈谈吗?据我所知,在中国,不少医生是吸烟的。
  比尔: 吸烟是可预防的过早死亡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此很多国家都考虑如何减少人口中的吸烟率。这在中国尤其是个大的问题,因为全球1/3的烟草都是被中国人消耗掉的。中国有最大的烟草生产工厂,烟草生产带来就业和税收,使得问题更为复杂。
  对吸食烟草危害健康的早期研究是由英国医生理查德?多尔爵士完成的,这些成果帮助医学专业人士理解了烟草的危害。根据2007年发表的一篇综述,英国医生吸烟率为5%,相比之下中国医生的吸烟率则高达32%。在英国,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年轻女性中上升的吸烟率,而中国则有着令人嫉妒的女性低吸烟率。
  中国共产党已经在禁止高官之间赠与或收受烟草礼品上树立了优秀的榜样。我认为,在这个决策背后的健康考量应该被广泛传播,以便保护中国民众免受烟草危害。一种办法是像其他国家一样在烟草包装上使用大而醒目的警示标志。
  比尔? 夏思格
  (Bill Summerskill)
  《柳叶刀》高级执行主编,牛津大学偱证医学中心的高级会员。他与CONSORT(报告临床试验统一标准)组织、考克蘭组织、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临床研究设计、报道和质量,以及促进临床研究到临床实践的转化。在《柳叶刀》,他参与管理杂志在亚洲的相关工作,曾多次拜访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临床医生,并帮助建立了《柳叶刀》在北京的办公室。
其他文献
今年7月底,安徽省铜陵市撤销全市街道办,将街道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等主体职能收归区级职能部门,而社会管理、服务事务等职能下放到社区,同时将所有街道人员下沉到社区,身份、职级和待遇均不变。民政部官员评价此举是城市管理中革命性的变革,同时称街道办消失是趋势。  撤销街道办是否可以加强社区居民自治?这是改革还是倒退?本刊采访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教授。    1  你认为铜陵这样的社区是
守电梯的女士一家搬走了。没有躲过被举报者盯上的概率。她免费住在这栋楼里,一个月大概收入1200元。按照章程,全年无休。  她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3岁。老公可能在外头做事,很少碰见过。还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娘,从宁夏过来帮忙。做饭洗衣,有时替她守电梯。五十多岁并不算老,但可能是西北风沙太盛,我只能称她为老人——她的皱纹有点藏不住。加上爱笑的缘故,脸上的沟壑显得多了点。  那点薪水不可能让一个二三十
看电影《我们天上见》时候,我在想,终有一天我会写下纪念爷爷的文字。  爷爷是很孝顺的人,大饥荒的几年里,爷爷把家里不多的粮食、钱都拿回去给曾祖母。他自己的生日,从来不会庆祝,因为他觉得那是母难日。曾祖母去世后,每逢生日,他都会买香蜡纸钱、小瓶白酒、小块肉、两个馒头,到新南门附近的老城墙根去祭奠他的母亲。后来家搬远了,他年纪也越来越大,但还会在家悄悄祭奠母亲。  他有4个儿子,“文革”武斗中死了长子
猎手老师:  一段感情开始后,过不久就会觉得平淡。有时是我觉得无聊,有时是对方觉得没意思。应该怎么保持长期关系中双方的新鲜感呢?像这一个,我们认识三个半月,在一起也有三个月了。平日约会的时间:周六周日全天,周一至周五晚上(不是每晚)。吃饭、逛街、购物、看电影、喝咖啡、唱KTV、打羽毛球、坐摩天轮……该聊的都聊了,能玩的都玩了,感觉搞不出什么新意了,所以就越来越觉得维持长期关系好难。  zh_yf 
拍摄杉本博司杂志照片时,他一人独处空荡的画廊隔间里,自顾自地唱起《圣母颂》。这个从来不用手机的老人,2001年获得了素有“摄影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相机基金会国际金奖。在37年的摄影创作中,他将东西方史学、哲学和美学带入摄影,同时凭借对银版印刷制作的敏锐理解,成功地诠释了黑、白、灰三种色调所蕴含的潜能。  除摄影创作,他还经手室内设计、能剧舞台、神社建设,以及自编自导设计木偶戏。  摄影是什么?  
星期五快下班的时候,我给罗伊留言,来家里吃饭么?她借调来科技部,已经半年多了。跟人合租的地方不便生火做饭,平时吃食堂,到了周末就随便对付。所以,有时我就喊喊她。  我们高一开始成为朋友,友情的建立可能是在一次需要友情的关键时刻,我恰好在场。后来她念了理科,一路读到博士,研究的对象是土豆之类。这期间,我们联系并不太多。我从南方来到北方,埋首于自己那番折腾,心中并无太多他人的分量。直到最近两年,才有点
辨别政府房地产政策真伪的考验期,到了;商业地产取代住宅地产,将成为最大的泡沫。  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出现以下现象:土地出让金下降、地方财政紧张、部分房地产信托出现违约风险,等等。住宅地产硬着陆风险存在,因此需要刚性需求与商业地产加以缓释。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明显降低,迄今为止没有寻找到可以代替房地产的内需品种。上半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6525.98
广州北京路 225号。藏匿在上下九的一角,沉默的骑楼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但到了晚上,橙色混着碎银箔的楼表伴着橘色的小射灯,闪起暖而精致的光,让人不由得不驻足。沿着水磨石的蜿蜒楼梯一路上行,经过黑金色的墙壁,没有招牌和广告在外的bEnsHoP 就在5楼,静静等候着和掌柜气味相投的人。  bEnsHoP ,顾名思义,是Ben的店铺。掌柜Ben是广告人兼设计师,他最喜欢吃,一直为各家媒体撰写美食或时尚专
程维高的不平之气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直接诱发了他对过往几十年宦海生涯的反思    提起程维高,76岁的张佩斐眼中泪花闪动——2010年12月28日,她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充满争议的京畿大吏——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在常州中医院,走完了78年的人生历程。  “走得很突然,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张说,从9月起,程维高就因肺部肿瘤恶化,住进医院,在病榻上辗转3个月之后,终因化疗加上白血病、糖尿病等多
唐人的演义小说《金陵春梦》于1960年代结集成书,在留美台湾学生中极其风靡,1980年代引进大陆后也曾轰动一时。但在前《中国时报》主笔林博文看来,这部作品太多歪曲,太不忠于历史。他认为,真正能呈现蒋介石政府“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实况的,是龚选舞的这部回忆录。  龚选舞1946年自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法制组毕业后,误入新闻界,亲历了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还都、审判汉奸、制宪国民大会等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