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胺碘酮与抗心律失常肽合用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日本长耳兔2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A组)和结扎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心梗)模型组180只.术后8 周末,再将存活的1
【机 构】
:
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胺碘酮与抗心律失常肽合用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日本长耳兔2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A组)和结扎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心梗)模型组180只.术后8 周末,再将存活的124只心梗模型兔随机分为对照组31只(B组)、胺碘酮组31只(C组)、抗心律失常肽(AAP10)组31只(D组)、胺碘酮+AAP10组31只(E组).第9周开始给A、B及D组兔口饲生理盐水2 ml、1次/d,给C、E组兔口饲含胺碘酮的生理盐水2 ml、1次/d,胺碘酮用量100 mg·kg-1·d-1.12周末,A、B、C、D、E组各存活20、24、26、25、27只.查超声心动图,麻醉后取左室心肌块动脉插管灌流,A、B及C组灌流台氏液,D、E组灌流加入500 nmol/L AAP10的台氏液,程序刺激同时记录容积心电图及QT、QRS、ERP、Tp-e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计算Tp-e/QT.灌流完成后取心肌组织,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组间计数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的卡方检验或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另B、C、D、E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以评价两种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C、D、E组心律失常诱发率分别为0、62.5%、26.9%、40.0%、22.2%,E组较B组诱发率减小.B组较A组Tp-e/QT增大,E组较B组Tp-e/QT减小.B组较A组Cx43表达明显减少.C、E组较B组Cx43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陈旧性心梗兔离体心肌块模型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胺碘酮慢性应用能上调心梗兔Cx43,与AAP10合用上调心梗兔Cx43作用加强,并进一步减小Tp-e/QT,抗心律失常作用进一步加强.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雌激素在宫腔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3只雌兔随机分为低雌激素组(8只)、生理量雌激素组(8只)、中量雌激素组(8只)和高雌激素组(9只).低雌激素组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蒙药复方述达格-4中高良姜素、山奈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5%磷
太阴病篇在[1]六经病篇中篇幅最小,仅有8条原文,后世许多医家也因此将太阴病证治局限于8条条文中,现行的多版教材仅将太阴下利证视为太阴病本证.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脑梗死(CI)组为大连医
目的:通过对颅颌面形态和牙弓宽度的联合研究,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0例13~18岁(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26例和个别正常牙合者24例)未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
目的 探讨Myrian虚拟手术刀在肝段划分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1名49岁女性的64层螺旋CT机肝脏增强门静脉期图像的容积数据,以DICOM3.0格式用DVD光盘形式导出至Myrian图像工作站中
目的 应用CT评价外科改良的支架象鼻技术对与马方综合征(MFS)和高血压病(HT)相关的慢性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至2008年施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慢性D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归巢受体整合素α4β7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20只,仅用丙酮液灌肠)、模型组(2、4-二硝基氯苯丙酮液灌肠,20只)和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存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两方面异常.超声影像学能提供SUI患者的解剖学、形态组织学及动态变化信息,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SUI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