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丝石的地质构成及特点
红丝石,是山东奇石中的名品,产自山东沂山北麓。历史以来资源极其匮乏,目前在临朐、青州一带有零星分布。
红丝石形成于4.5亿年前,属浅海-陆台潮坪相沉积岩,泥质灰岩。
因为红丝石在属于局部又极其特殊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石存大致三种状态:一种呈鸡窝状,石块单体小,多为透镜状或扁豆状,厚5~20厘米,平面延展0.3×0.5米至1.5×2.0米不等,层厚30~40厘米;另一种为夹层矿体,在地下三至十几米深的两层石灰岩之间,厚多10厘米左右,硬度较高,理微滑,润泽程度较差,但纹理变幻无穷,颜色鲜艳,红黄对比明显,观赏价值极高;第三种是厚约1米的“旋花石”,其硬度较小,二氧化硅含量偏低,制砚效果最差。
红丝石底色红黄相间,因有红黄丝纹而得名,分为红底黄丝、红底红纹、黄底红丝、红底无纹、灰黄底淡红丝、灰红底紫丝等,其天然纹理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似行云流水,像人物鸟兽,状花卉山峰,有的中间夹杂石英,像断而不裂的冰纹,有的有绿色的石眼或金色的条带,还有的石料有点点墨痕。
红丝石硬度在摩氏3~4之间,特别适宜于制作砚台。成砚后,质润理滑,色泽华缛而不浮艳;手试如膏,似有油液渗出;发墨润豪,墨色相凝如漆。目前存量稀少,资源趋于枯竭,弥足珍贵。
红丝砚的历史地位
西晋张华《博物志》: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
唐宋时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
唐书法家柳公权《论砚》:蓄砚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
宋文学大家欧阳修《砚谱》:红丝砚须饮水乃发墨;
宋礼部侍郎苏易简《文房四谱》: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山石第三;
清乾隆帝对红丝砚如是赞赏:“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弥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
民国时日本商人和红丝砚爱好者纷纷到产地采购红丝石,形成采购热潮;
赵朴初、启功、吴作人、李苦禅、刘海粟等名家均题诗题词铭志,给予“品评亦第一”的高度评价;
日本著名书法家、日中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梅舒适先生给予“红丝天下砚”的称号;
曾作为国宝赠送给三任日本首相、新加坡总理。
太鲁珍石红丝砚的特点鉴定
太鲁珍石开发利用研究所是专门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科研机构,不仅存有典型的红丝石样本,掌握着全面的红丝石信息,研制的红丝砚得到了省宝玉石协会的很高评价——
红丝砚(石),山东特产,鲁砚代表,是中国历史名砚(石),属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目前石料稀少,已近枯竭,十分珍贵。
青岛石艺研发中心(太鲁珍石开发利用研究所)研制的红丝砚,随其自然纹理,保留原石风貌,色彩绚丽,造型古朴,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作品被各省市有关单位和人员以及日、韩等国客人购买收藏。
红丝石,是山东奇石中的名品,产自山东沂山北麓。历史以来资源极其匮乏,目前在临朐、青州一带有零星分布。
红丝石形成于4.5亿年前,属浅海-陆台潮坪相沉积岩,泥质灰岩。
因为红丝石在属于局部又极其特殊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石存大致三种状态:一种呈鸡窝状,石块单体小,多为透镜状或扁豆状,厚5~20厘米,平面延展0.3×0.5米至1.5×2.0米不等,层厚30~40厘米;另一种为夹层矿体,在地下三至十几米深的两层石灰岩之间,厚多10厘米左右,硬度较高,理微滑,润泽程度较差,但纹理变幻无穷,颜色鲜艳,红黄对比明显,观赏价值极高;第三种是厚约1米的“旋花石”,其硬度较小,二氧化硅含量偏低,制砚效果最差。
红丝石底色红黄相间,因有红黄丝纹而得名,分为红底黄丝、红底红纹、黄底红丝、红底无纹、灰黄底淡红丝、灰红底紫丝等,其天然纹理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似行云流水,像人物鸟兽,状花卉山峰,有的中间夹杂石英,像断而不裂的冰纹,有的有绿色的石眼或金色的条带,还有的石料有点点墨痕。
红丝石硬度在摩氏3~4之间,特别适宜于制作砚台。成砚后,质润理滑,色泽华缛而不浮艳;手试如膏,似有油液渗出;发墨润豪,墨色相凝如漆。目前存量稀少,资源趋于枯竭,弥足珍贵。
红丝砚的历史地位
西晋张华《博物志》: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
唐宋时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
唐书法家柳公权《论砚》:蓄砚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
宋文学大家欧阳修《砚谱》:红丝砚须饮水乃发墨;
宋礼部侍郎苏易简《文房四谱》: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山石第三;
清乾隆帝对红丝砚如是赞赏:“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弥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
民国时日本商人和红丝砚爱好者纷纷到产地采购红丝石,形成采购热潮;
赵朴初、启功、吴作人、李苦禅、刘海粟等名家均题诗题词铭志,给予“品评亦第一”的高度评价;
日本著名书法家、日中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梅舒适先生给予“红丝天下砚”的称号;
曾作为国宝赠送给三任日本首相、新加坡总理。
太鲁珍石红丝砚的特点鉴定
太鲁珍石开发利用研究所是专门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科研机构,不仅存有典型的红丝石样本,掌握着全面的红丝石信息,研制的红丝砚得到了省宝玉石协会的很高评价——
红丝砚(石),山东特产,鲁砚代表,是中国历史名砚(石),属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目前石料稀少,已近枯竭,十分珍贵。
青岛石艺研发中心(太鲁珍石开发利用研究所)研制的红丝砚,随其自然纹理,保留原石风貌,色彩绚丽,造型古朴,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作品被各省市有关单位和人员以及日、韩等国客人购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