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探微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群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阅读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单篇阅读,群阅读能够打造立体的课堂,让学生以探索的方式进行研读,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另外还能引入丰富的相关文本,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提高文本的鉴赏能力。本文主要以教学《与朱元思书》为例,从多种角度谈一谈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普遍存在难读、难理解、难背诵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倾向于仅仅针对课文本身来教学,而没有站在某一视角上将同类文本进行引申,让学生以一种探究者的姿态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取教师的讲解,缺乏广泛探究的意识和发表自我意见的勇气,无法感受到文言文中丰富的内涵。对此我主要以《与朱元思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群阅读的方式对初中文言文从基本含义到深刻内涵再到人文素养的层面进行透彻的学习与渗透。
  一、基于单元意识探究群文特征
  群文阅读首先要立足于一组文本的群体特征,在综合的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同类文本在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提升学生对群文的认识高度。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强烈的单元意识,以单篇文章为主,从本单元的全部课文进行引申探究,获得对群文特征的综合理解。
  例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三峡》《答谢中书书》等文章进行群文探究。这几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景物描写的手法有何异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情的方式有何不同等方面进行对比辨析。三篇文都有写到“山”“水”,但其特点和写法又同中有异。《三峡》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夸张的修辞、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出了三峡的山连绵高峻的特点;《与朱元思书》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拟人、夸张、化静为动写出了山奇山高的特点;《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俯仰结合,侧重从视觉色彩来写,写出了山高,色彩斑斓的特点。另外,三篇文章除了都有表现山高的特点外,还都有借助“猿啼”来衬托m山的静,但“猿啼”在三篇文中渲染的气氛又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都通过“猿啼”来渲染山间欢快、充满生机的气氛;而《三峡》是通过“猿啼”来渲染三峡秋天寂静凄清悲凉的气氛。
  同样,可以引导学生用上述学法比较分析三篇文中“水”的异同。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文学家们在写景时,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感官角度,利用动静结合,巧用修辞,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文章结构方面,也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两文开头都先总写。《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了山水具有奇异的特点,再以先水后山的顺序对景象进行了分写。《答谢中书书》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且这两文文末都有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来寄予作者的情感。而《三峡》开头没有简明扼要地概括山水的特点,而是先写山,再写水,从夏、春冬、秋这些季节的变化来突出三峡景观的丰富多样。《三峡》也没有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而是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之情融入写景中。通过这样的深入探究,更能让学生体悟不同抒情方式的妙处。
  在语言表达上,《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以骈文为主,采用了大量的对仗。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等。尤其“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中将蝉和猿的叫声以对仗兼对比的形式进行表现,既具有丰富生动的感觉,又体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辨析力。而《三峡》则是纯粹的散文,语言华丽而生动。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掌握写景古文在写作上的一般特征,提高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二、借助类文延伸辨析文本意蕴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中,对于作者,学生主要是从写作背景来了解作者生平。但同一个作家有着很多的作品,通过对作者其他作品的解读,能够立足于作者的個人文集这一主题,对文章自身的特点以及作者整体的写作风格进行全面深度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以选择课后习题推荐的类文《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作为群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综合探究。通过大体浏览就能够发现三篇文章在篇幅上都比较短小,在文章结尾都有表现作者情感的抒情句。但在结构上《与顾章书》则先以“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交代了自己写作的时间地点与缘由,而《与施从事书》和《与朱元思书》直接进入到写景中。
  三篇文写的景很多,但都有写到“山”“水”“猿鸣”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其景物特点及其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进行对比赏析,从而归纳小结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在语言上,三篇文章都是骈文,《与施从事书》中“绿嶂百重”与“清川万转”对仗,“秋露为霜”与“春罗被径”对仗。“《与顾章书》中“幽岫含云”与“深溪蓄翠”对仗,“英英相杂”与“绵绵成韵”对仗。这些句子对仗工整,辞藻华丽,让人感受到山水风景的丰富与变换之美。而在写作目的上作者都借助山水风景的优美与闲适表达了对官场中黑暗腐败的讽刺,具有浓重的隐逸之风。通过这样的分析,一个不慕名利、志向高洁的作者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稳固树立了。
  三、立足山水主题探究其他体裁
  山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不仅在散文中和骈文中有着大量的优秀作品,在古诗词中,山水题材更是最为常见的。甚至在一些小说中都有着对山水的描写。通过立足于同一题材,进行不同体裁文本的引申,学生能够从文化的高度综合认识到中国古人对于山水的认知观念和情感态度,从而让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引入其他的写景古诗词、现代写景诗、写景散文,引导学生对寄情山水这一宏大主题进行深刻认识。比如,学生可以分析杜甫的《望岳》、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探究寄情山水这一文化心理的古今传承。在《望岳》中杜甫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泰山高耸巍峨的气势,表达了登临绝顶,成就大事的积极进取的志向。
  而《济南的冬天》是现代文,老舍把济南的山写得十分可爱,不再是传统文人笔下的高峻挺拔,而变成了令人“有依靠,有着落”的小山。但不论吴均、杜甫、老舍笔下的山水有何差异,他们都将山水看作是神圣的,是自己心灵的寄托。学生可以从古今生活的变化体会到古代政治腐败,社会动乱,文人一方面有着坚贞不屈的品格,一方面有着成就大业的理想,因此山水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理想的化身,自身人格的体现,因此山水的形象是高大圣洁的。而在现代,人们更注重山水的实际生活价值,追求从山水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资源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山水的形象会变得不再那样缥缈。但无论如何,山水都是人的情感的寄托,理想的体现。通过这种多体裁的纵向梳理,学生就能够对寄情山水这一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料,具备更加开阔的阅读视野。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强烈的单元意识,以单篇文章为主,从本单元的全部课文进行引申探究,获得对群文特征的综合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作者的个人文集这一主题,对文章自身的特点以及作者整体的写作风格进行全面深度的认识;教师可以进行不同体裁文本的引申,让学生通过纵向梳理将群文主题的认识上升到文化心理的层面。
  参考文献:
  [1]张芳.部编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林娟)
其他文献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 年以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指出了要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单亲家庭青少年是父母婚姻破裂或一方身故,从而导致的一种与生活于完整家庭的青少年不一样的特殊群体。以往对于单亲家庭青少年的研究,绝大多数以定量研究
社会高速的信息化发展,如何分辨良莠不齐的精神食粮,对于自我意识已经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通过在高中校本课程中开设闽北地方戏曲音乐课程,并着重将南词戏实践于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唱上一段地方戏曲。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本土音乐魅力,更加了解闽北乡土音乐文化,增加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闽北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个性,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闽北众多的传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质化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个问题已成为阻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群体有效传播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对天津科技大学调研后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差异化。  高校本科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本次调研以天津科技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在调研后发现其思政课程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多为灌输式教育。这从表面上看似公平,但在本质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
纵观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仍倾向于一成不变的形式,要么讓学生死板抄写单词,要么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要么就让学生重复做大量的练习题,长此以来,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日渐衰减,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然便难以达到借助作业优化学习的良好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大量探索,现将小学英语作业创新策略的个人感悟陈述如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切实推动小学英语教
研究缘由及出版背景  职前英语教师教育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育研究价值与日俱增。教育关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教师质量有赖于教师教育的质量,教师教育始于教师的职前培养,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理所当然广受关注。  第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受到关注。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国不少行业对外语专门人才和懂外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英语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对一线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是环环相扣的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其中教学活动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班主任工作的园地。如何轻松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流动日志”这一管理新招浅谈自己的做法,以及收获到的惊喜。  我们的故事,从这份班级档案开始。  班级:蒲公英班,曾用名:小豆豆班、绿芽儿班,年龄:4周岁,民族:汉族、侗族,国籍:中国、韩国。  对,你没有看错,我们班是农村小学独一无二的“国际班”,有韩国小留学生一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点:男女生比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常常和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时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自治探索;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43-02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写了一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初步學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基于这一要求,问题式教学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本文将以《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应该如何有效开展问题式教学。  简单来说,问题式教学,主要就是指将教材中主要的知识点以及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探
复习作为教学中的总结环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中生物学科复习教学一直以来存在一个弊端,就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错将“复习”当作“复读”,结果学生匆匆从第一课阅读到最后一课,根本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印象,实为复习教学的失败之笔。基于此,我提出了几点优化生物学科复习教学的拙见,大致如下。  一、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念,认清复习教学  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师,首先应当对“复习”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