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控制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e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型水电站一般都设置在偏远地区,而偏远地区的地形复杂,给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洞室群工程的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对大型水电站的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地面控制测量和地下控制测量两个方面对测量的控制工作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提出了对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的测量工作都是在封闭空间进行的,测量数据容易受到工作环境和测量方法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而且,大型工程的测量控制又分为地面测量控制和地下测量控制,不同的测量控制方式有不同的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因此,测量人员只有抓住测量工作的特点,合理地控制测量误差,才能提高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的精度。
  一、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工作的特点
  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工作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序以及测量仪器都与其他测量工作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地下洞室群工程的施工范围小,测量环境差,测量人员开展测量工作的区域受限。而且测量对象所处环境的光线太暗,还容易受到烟尘和渗水的影响而模糊不清,不利于测量人员进行精准的测量,从而产生测量误差;第二,地下洞室群工程的测量顺序与以往的测量顺序不同,不能按照先高级后低级,先对后碎部进行控制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第三,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中隧洞的形状不同,常见的有环形隧洞、螺旋形隧洞等,这些隧洞的形状会使测量的横向误差与纵向误差相互关联。而且隧洞的形状还会对导线的布置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导线的边长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第四,由于施工条件有限、环境复杂,而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需要较高的精度,因此测量后期检查的工作量特别大。
  二、地面控制测量
  为服务地下大型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施工,洞室群工程测量控制分别从地面控制测量和地下控制测量两方面着手。地面控制测量就是根据地下工程特点和需要,在地面布设一定形状的控制网,并精密地测定其空间位置。地面控制测量的目的就是为地面的大比例成图、地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变形监测以及传递坐标等工作奠定基础。在地面控制测量工作中,测量的空间不受限制,因此测量人员可以将地面控制网布置成三角网、三边网等,甚至还可以利用GPS技术布设控制网。
  三、地下控制测量
  地下控制测量从整体上来看与地面控制测量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地下控制测量的施工范围有限,光照条件较差,测量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也比较多,故在布设地下控制网时,测量人员只能通过布置导线或导线网来进行测量,如图1就是某隧洞的导线网布置图。由此看来,地下控制测量也是导线测量。地下控制测量的目的就是在满足工程特点和工程精度的前提下,为工程中的放样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措施
  (一)制定严格的地下控制测量方案
  首先,地下控制测量中导线的布置必须与地面上控制网的坐标一致,保证洞口的地面控制点必须是地下导线布设的起点,而且地下导线的起始边长、方位角、坐标等数值的确定都必须以地面控制网传递的数据为依据。其次,测量人员在布设地下控制导线时,既要保证贯通面处的横向贯通误差不超过允许的限值,又必须达到施工开挖放样精度的要求,并且方便测量人员开展测量工作;最后,测量人员在进行地下控制测量导线布设时,要采取分级布设的方式。先布设边长较短的施工导线,然后再进行局部控制和碎部测量。当隧洞开挖到一定距离后,测量人员要布置洞内的基本导线,再进行局部控制和碎部测量,最后布设洞内主要导线。
  (二)控制洞内测量的精度
  第一,测量人员要在隧洞开挖到一定长度时,增加基本导线点的数量,保证隧洞的开挖方向不偏离设计的方向;第二,测量人员要及时对导线进行检测,保证其精度符合施工要求,特别要对一些改变线路的导线进行复测和精度的估算;第三,导线要尽可能布设成等边直伸型导线,在测量环境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沿长边进行布置,并正确计算各布设点的平面坐标。第四,当洞内有混凝土衬砌时,测量人员要将相向而挖的两条导线进行附合,并进行贯通误差分配或平差处理。
  五、结语
  随着地下洞室群断面面积、高度、宽度的不断增大,保证洞室群工程测量的准确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测量人员应该在测量前制定嚴格地测量控制方案,并在隧洞开挖的过程中加强对已布设导线的检查力度,从而保证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测量的精度,促进大型水电站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友山.溪洛渡水电站地下洞室工程控制测量研究[J].科技信息,
  2010,32:363-364.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力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活和生产中电力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力量,并且电力建设规模也在不断的加大。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所以,加强对电力技术在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调度;意义;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大量需求,促进了
期刊
摘 要:路桥施工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防护、绿化、交通工程、机电等工程。在这些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钻孔灌注桩施工费工费时,成孔速度慢,泥渣污染环境,因混凝土是在泥水中灌注的,因此混凝土质量较难控制,直接影响了路桥施工的质量。所以,本文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常见的技术问题,提出在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技术;路桥施工;应用探讨  
期刊
摘 要:在当今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管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不强、监督审查职能不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可以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都实现了质的发展与跨越。在当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设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建设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也使得工程监理工作将接受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工程建设监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监理;问题;解决措施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对于建设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影响着我国国
期刊
摘 要:现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人民的住房需求增加,而工程质量的好与坏也成为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严格把好质量关,它不仅是建设单位,施工监理和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居民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所以社会应积极监督,确保人民的安全和利益。鉴于此,文章就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期刊
摘 要:潜山油气藏是大港近年来开辟的增储建产新领域,2016年港北潜山预探发现太17X1气藏,该气藏构造上位于港北潜山北翼,目的层为古生界奥陶系峰峰组,气层埋深2850—3400m,微构造为依附于港西断层的断鼻构造,该气藏为碳酸盐岩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气藏。太17X1井通过试采生产,气油比一直稳定在2500m3/t以上,进一步体现出气藏的生产特征,以试油、试采为基础,结合动静态资料研究,明确了太1
期刊
摘 要:输配电线路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重点学习的问题,不但要对输配电线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还要对管理与维护的措施进行了解。本文针对输配电线路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方法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输配电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难点、日常运行管理策略、维护对策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输配电线;日常运行;管理方式;维护方式  通过在日常的学习中,以及在实践中的调查发现。目前,我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玻璃幕墙应运而生,玻璃幕墙是一种建筑围护体系中一种新型的外装饰,具有采光好、质量轻、明亮、通透等诸多优点,为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建筑设计当中。本文主要针对玻璃幕墙存在的优缺点、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发展、以及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以曲轴的加工为例对车工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加工过程主要包括粗加工、圆角滚压、滚磨光整、砂带抛光、磨削。其次展望了未来车工加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车工;加工方法;发展方向  车工加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加工精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车工加工的工艺技术也在突飞猛进,我们要在确保加工精度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车工加工工艺水平,验证、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电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电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由于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提高,会在无形之中加大原本的电网负荷,使得其无法正常运作,只能通过电力调度来维持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电能的平衡与供应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常见问题;改进措施  电力调度在电力
期刊